債務危機下環保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
環保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一方面,需要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探索新的綠色金融模式;另一方面,需要企業加強風險管理,充分披露環境信息,有助于資本市場對行業改觀,也能改善目前融資難的局面。
我國環保產業已成為萬億級產業,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環保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15萬億元;2017年環保產業收入1.35萬億元,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7.4%;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約為2794億元,同比增長15%。但近兩個月來,隨著東方園林發債失敗,神霧環保、盛運環保、凱迪生態等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債券違約,環保企業普遍反映資本市場遇冷,行業迎來了融資瓶頸。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任務下,遇到債務危機的環保企業能否走出困境,承擔應盡的責任?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與會企業家對此進行了探討。
債務危機原因何在?
去杠桿導致融資環境全面收緊,環保企業資產負債率在走高,也存在資金錯配和期限錯配問題
去年下半年,新一輪去杠桿啟動。今年以來,環保上市公司明顯感受到了去杠桿帶來的影響,各類融資渠道受阻,使得一些公司成為此輪債務危機的“主角”,接連爆發信用風險。
有證券機構分析認為,上一輪違約風險集中爆發是在2016年上半年,主因是企業盈利惡化導致內部現金流下滑;而今年企業信用風險將再次升溫,主要驅動因素為再融資壓力導致的外部現金流萎縮。直接原因是去杠桿導致貨幣收縮,融資環境全面收緊。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駿認為,雖然總體來看,環保產業處于健康發展的態勢,但也面臨著一些金融風險,比如資產負債率正在走高。一些企業債務違約的原因從短期看,與政策調整有關,但也跟自身風險防控措施不到位相關。
“從環保企業自身角度來說,主要是出現了資金錯配和期限錯配的問題。比如,把短期的借貸拿來做長期的投資。”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表示,同時大多數環保項目還具有期限長、回款慢的特點。
前兩年環保市場好,投資旺盛,這些問題被忽略。現在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企業的資金儲備影響很大,需要企業做好足夠準備。否則,就會走入高資產負債率的困境。
金州集團董事長蔣超表示,PPP模式就產生了期限不匹配等問題。據記者了解,PPP模式杠桿率較高,前兩年有的項目中,社會資本只用了3%~5%的資本金,就撬動了整個項目。而現在,有的項目連30%~35%甚至50%的融資比例,都無法實現融資。
隨著去杠桿和項目規范,目前的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等對PPP模式失去了投資動力,也影響了參與其中的環保企業。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去杠桿對民營高科技上市公司造成的影響最大。因為科技型企業普遍缺乏抵押品,去杠桿后能找到什么樣新的融資模式成為環保企業關心的問題。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則表示去杠桿不能“一刀切”,希望對于堅守環境企業價值本質,在發展中追求品質和創新,并擁有較高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的企業,金融機構能夠區別對待。
融資難的坎怎么跨?
綠色金融產品不實用,申請過程程序復雜;企業也要加強風險管理、做好信息披露
綠色金融一直是國家倡導的,其在環保行業內也發揮著一定作用。
但此前有環保企業負責人透露,目前的一些綠色金融產品并不實用,申請過程程序復雜,不能解企業燃眉之急。甚至有的機構在完成一兩個綠色金融項目后,就拿來作為自我宣傳的噱頭,并沒有真正將綠色金融產品持續推廣下去。
現在環保行業面臨融資困境,不少企業還是寄希望于綠色金融,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使其更好地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清新環境曾于2016年獲得過國家發改委批復的10.9億元綠色債券,張根華表示,企業明顯受益于此。但他也認為,綠色金融對環保行業來說仍不充分,需要配套體系。
對此,馬駿表示,綠色金融體系至少應達到3個目標:一是提高回報率,綠色項目有一定的外部性而回報率不足,政府就應想辦法彌補,達到能接受的回報率;二是降低污染項目的回報率,讓這些項目不賺錢,污染企業退出;三是提高消費者的綠色偏好,不僅政府而且全社會都應激勵綠色投資。如同樣價格,公眾愿意購買清潔產品,這樣環保企業利潤增加,就會有資金進入。
面對環保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的地方已經在推出新的綠色金融產品,改善這一問題。比如,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環保廳與商業銀行合作推出了綠色金融產品 “環保貸”。
其中,以財政風險補償資金池為增信手段,為當地環保企業開展污染防治、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修復及環保產業發展等提供貸款。當發生償貸風險時,由資金池和銀行按照差別化風險分擔比例共同承擔,以解決環保企業貸款難、利率上浮較大等問題。
解決融資難題,一方面,需要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探索新的綠色金融模式;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環保企業自身的努力,比如環保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充分,有助于資本市場對行業改觀,也能改善目前融資難的局面。
馬駿對此建議:第一,環保企業要關注尤其要預判各種政策的變化,如地方政府融資政策的變化,以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尤其是債務風險管理。第二,企業要重點研究、跟進綠色金融發展態勢,包括利用綠色債券、綠色資產債券化、綠色基金等多元化的方式來擴大融資,尤其是要更多地利用股權融資渠道。第三,環保上市公司要做好信息披露。
融資難情況下怎么作為?
通過發揮環保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專業性,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目前,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下,各地對環境治理存在剛需,但地方政府又沒有足夠資金支持,還是需要撬動社會資本。
但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目前融資難的情況下,在PPP模式中,民營環保企業的投資意愿大大降低,有的企業已經轉為項目中的技術支持單位,而不參與投資了。
那么,融資難會影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嗎?趙笠鈞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認為PPP模式規范后,項目在減少,但質量在提高?;貧w理性后,優質項目仍然能夠獲得政策支持。
比如,博天環境去年下半年中標的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工程PPP項目,在融資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仍然獲得了農業發展銀行比基準利率下浮7%的貸款。
趙笠鈞認為,環保產業應該回歸環保的本質,環境問題是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問題,追求融資成本低、施治和運營維護成本低,如果這些要求都能達到,環境治理水平還有所提高,政府可以出面幫助企業融資,以降低融資成本。
同時,企業也應利用好自己的優勢,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持。比如,第三方治理和 EPC+O等模式,都是通過發揮環保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專業性,為項目提供更好的服務。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除了模式創新,也離不開技術支撐。環保產業的發展充分說明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如我國燃煤電廠經歷1997年、2003年、2011年3次煙氣治理技術升級,排放標準顯著提高,特別是2016年大規模超低排放改造后,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僅為1997年前的5%、2.9%和4.5%。
清新環境也在通過技術創新,幫助電廠在世界上最嚴的排放標準下達標。張根華表示,新的環境標準都以技術作為支撐,環保企業要加強技術研發。目前無論非電還是電力行業,其煙氣治理需求都很大,企業不能搶項目,而是要把項目切實做好,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