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金鑫:云計算帶給企業IT建設的幾點思考
阿里云資深行業總監金鑫先生也與大家分享了《云計算帶給企業IT建設的幾點思考》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了中國的云機遇:改變過去“重硬輕軟”的慣性;計算機加軟件的模式會變成云服務加數據的模式,而敏捷和彈性是互聯網IT架構的核心要素。以下為演講實錄:
阿里云資深行業總監 金鑫
首先感謝北大提供的這么一個平臺,看到這個題目,思考了很久,像云計算,在中國實際上從2010年之后發展比較快,我自己是2010年加入到阿里云,一直在這個行業當中,我感覺到可能像今天在座的也有很多云計算的業者,大家都是在這個大潮當中一起來見證和實踐云計算的發展。看到這個題目我在想,實際上大家說到云計算,對于云計算接受度最快的一些人群,從我來看,從2011年到2012年,是中小企業,是移動互聯網開發者,是互聯網的從業者,真正我在2013年以后,特別是2014年,看到一些傳統企業開始出來了。我看到這個題目,今天有很多企業CIO的領導,從我過去這些年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實踐,供大家參考。
2014年開始,我們除了服務線上的中小企業之外,我們會看到很多傳統的企業,對云計算有越來越多迫切的要求,我本人在阿里云看到的行業更多的是運營商的行業,還有大的央企,過去一年多,我們和這樣的企業一同成長,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向他們學習云計算。當中有非常多的感觸,今天拿出來一起跟大家分享。
在阿里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做IT,做網絡,大家從這張圖就能看到,傳統中國的IT建設實際上是“重硬輕軟”,無論是知識儲備上,預算投入上,還是領導重視程度上,最大的一部分預算投資實際上是放在硬件上的。真正到應用軟件上的投資是很少的,導致國內很多做應用的開發商,把很多精力放在對硬件廠商的代理上,也沒有動力去做符合用戶需求的應用軟件。
現在云計算來了,趨勢會變了,硬件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或者是充滿神秘感的東西了,可能對于用戶來講,越來越不關注硬件的差異性,阿里云,可能還有其他所有的云計算的服務商,他們會把硬件的基礎架構變成一種服務,把硬件的區分點都掩蓋住,以一種通用的服務的方式提供出來。一些做云的是互聯網企業,像阿里云、騰訊云、亞馬遜,還有一些是傳統企業開始做,像微軟、IBM。我個人的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原來買計算,買存儲的服務會越來越便宜。云計算的價格,去年阿里自己就降了三到四次價,今年還會再降,在國外,像亞馬遜、谷歌每年都會降,原來花很多錢買的硬件的CPU能力會越來越便宜,直到達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基于這個判斷,再往上一層就是上云服務,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如果硬件沒有區分了,原來的ERP的服務、CRM的軟件,原來運行在各種各樣的那些硬件上的應用系統,怎么辦呢?要從原來的IT架構,企業架構轉到云的架構,就會有很多公司提供這樣的服務,這是IT的變化,原來企業IT是老的架構,今天要搬到云上,無論是一次性搬到云上,還是混合式的,總之要改變。
再往上,真正基于云的各種各樣的應用,這種應用會非常的豐富多彩,今天大家看到手機里的APP,你用APP的時候,不知道它的后端是放在阿里云還是哪里。整個業態變成了這樣,投資也變成了這樣,我們跟企業交流的時候,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樣的技術推動造成了管理上的變化,造成了蛋糕重新劃分,造成了各種利益的重新劃分,這個沖擊還是非常大的。
第二,我想分享一下數據。央企領導聽完CIO的匯報之后說,你講的這個東西還是IT時代,我現在想聽DT時代的東西,DT時代實際上就像剛剛我講的,今天包括阿里云,我們對這個東西的理解,跟大家一樣都是在探索、摸索,不存在我們來傳教,完全是摸索的過程。
傳統IT時代,每天都產生大量的數據,最常用的就是日志,在各種計算機操作當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日志; 今天在各種各樣的設備上都會產生很多圖片,會產生很多視頻,這些東西在很多傳統企業當中,是在系統錯誤恢復的時候才用,這個東西實際上是負擔。有的單位規定要存十天,有些規定要存半個月,像公安行業、交通行業,視頻要存15天、一個月,因為這個存儲的代價是巨大的,而價值不是很高,價值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如系統錯誤恢復的過程當中才出現。包括阿里,像業界另外一個知名的公司也講,今天大家通過各種手機端,各種Pad,拼命產生各種數據,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今天都是免費的,未來是靠這些數據賺錢的,但是這些數據每天產生都是幾十T,上百T,如果一年沒有產生盈利,兩年沒有產生盈利,到第三年的時候,上百P的數據已經把他的盈利都吃掉了,因為存儲上百P的數據花費是非常大的。現在帶來的問題,如何把這樣的數據變成業務,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
今天我們在淘寶上做的,我們對于所有商家的數據做大數據的分析,得出用戶的行為,最簡單的就是定向廣告,精準廣告投放,還有基于位置的服務,結合地圖的信息,結合位置的服務。還有比如說阿里有一個阿里小貸,完全依靠數據的計算,根據淘寶賣家過去N年所有的行為,評價、投訴、發貨率、銷售額,很復雜的一套數據,用很復雜的一套模型,算出來這個商家可不可以放貸,貸款的額度是多少,這是用日常的數據積累來做業務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里面,實際上是傳統銀行沒法做的,因為傳統銀行要給一個根本沒有信用記錄和抵押的線上的客戶評估的話,成本是非常大的,成本是不能覆蓋的。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很多互聯網公司會拼命的往這個行業去做,因為他自然而然有這樣的條件,因為他有用戶的數據積累,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像銀聯一樣,銀聯盡管做所有銀行之間的中轉,但是很痛苦的一點,銀聯沒有最終用戶數據的記錄,銀聯轉一筆帳,并不知道這個用戶是做什么事情花了這筆錢。不像今天在支付寶買一個商品的時候,很清楚的記錄了這個用戶的ID是多少,買了什么樣的商品。所以我們說,在DT時代,數據會成為核心,會驅動商業價值,在未來,我們在摸索如何把這樣大量的數據提煉出商業價值。
面臨這個轉變,面對業務互聯網化,CIO要做的事情?要面臨軟件隨時升級,硬件隨時更換,傳統企業選擇硬件的時候,就是高投入,但是在互聯網,云計算的時候,可能會用非常便宜的硬件來支撐,就意味著硬件是經常壞掉的。運維盡量自動化,效率、可靠性大幅度提升。最后由于云計算,大家關注的是業務、服務的SLA,而不去關心每一個軟件,每一個硬件單個的SLA。我們認為硬件、軟件加上運維服務,整體構成了對用戶的服務體驗。
另外一個,提到企業級架構來講,大家在企業當中,很多IT應用是中心化架構,所有服務的提供者和調用者是通過服務總線來傳遞服務的請求和服務提供,但是這個對于大規模的架構來講,帶來了延時。比如說所有的請求都要經過一來一回,服務路徑要由總線中轉兩次,服務總線變成了整個瓶頸。在互聯網云計算的架構下,用去中心化的系統架構,任何的服務提供者和服務調用者都是直接面對的,這個架構完全變成了去中心化的系統架構。
在云計算到來的時候,對于企業內部的IT會有很大架構的變化,我們認為一切都是服務。左邊這張圖,構建企業IT的時候,基本上要用到所有這些產品,這些是做得非常優秀的廠家,代表了傳統企業IT架構。你的預算是要按照業務預計的峰值進行計算的,申請采購預算,軟硬件設備商交流,比價,一次性采購。設備代理商、系統集成商安裝、調試、交付,一旦交付上線之后,就會進入下一個流程,系統要升級怎么辦,或者是硬件換了怎么辦,擴容怎么辦。
到了右邊,是以阿里云為例,我們在各個層面,都有的云服務,有搜索的服務,有關系型數據庫服務等等,我們在搭建IT系統的時候,不需要考慮三年后的需求是什么樣,今天要一次準備到,我們通過今天的需求就可以購買,隨著業務的變化,隨時伸縮,不只能擴容,而且還可以減容。我們在過去一年當中,跟很多政府,很多傳統線下的企業在搭建這樣的IT架構的時候,剛開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旦他們走過來,對這些用戶來講,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情。
在互聯網IT架構下,實際上是IT架構的互聯網化,隨著業務部門的業務變化,被感知到之后,下層的IT資源隨時增減,是非常敏捷的,有更多需求的時候,就可以增加節點,服務資源也是可以增加和收縮的。
對于傳統企業有一個很難的地方,就是數據庫,過去我們會發現,梳理業務的時候,你的應用有多少比例需要嚴格的事務,有些企業,基本上沒有,有些只有10-20%。第二個,我們會看到很多本來應該可以交給業務來做的,全部都交給數據庫來做,所有的業務邏輯都跑在數據庫上,在今天的架構下,可以拆分來做。第三,數據庫變大的時候,不一定要增加CPU的能力,不一定要增加數據庫本身的能力,實際上也可以橫向拆分,橫向拆分的時候,不可避免帶來跨機事務,如果一定要有跨機事務的時候,采用最終一致性來替代中間過程的一致性。
下面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叫Bob,要把他的帳戶里的錢打給Smith,如果在一臺機器上做的時候,要首先把Bob的帳戶鎖掉,再鎖掉Smith賬戶,看Bob帳上是否有錢,再打過去,再分別解鎖Bob和Smith賬戶,整個過程可能花5ms,這樣的事務處理是在一臺機器上,這樣的延遲是可以的。如果到了云的結構下,可能是分布式的,如果在不同的機器上的時候,由于網絡的延遲,使得整個交易時間大大加大,可能到11ms,會影響很多用戶的體驗的,怎么辦呢?在互聯網的架構下,很容易做到的一點,我可以用異步,在Bob的帳戶當中,先把它減掉之后,交易就結束了,異步的方式來處理Smith的賬戶。今天大家最常用的,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時候,選好商品,購物車,支付寶付款,交易就結束了,實際上異步在后面,還要把你的帳戶再和商戶的帳戶做異步,當然這里有個支付擔保的業務功能,幫助我們在雙十一可以做那么大的交易量,每秒幾萬筆交易。
最后,就是用云的辦法來幫助大型企業IT支持海量業務的問題,因為我們看到大型企業的IT,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業務邏輯都非常復雜,所以我們總結了一些實踐,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架構,用云計算的架構來解決企業IT的需求。剛才舉了幾個,要用到異步替代同步,可以用最終的一致性來替代原來傳統的嚴格一致性,要盡可能的容錯,用戶的數據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的,可以盡可能的拆分,在企業遇到一個很明顯的共性問題,企業的IT部門,在業務部門面前,一般不是很強勢的,基本上處于弱勢地位,他跟CEO講,我已經虛擬化了,但是業務部門說,對不起,我用不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業務沒有拆分,甚至有些業務部門說,我這個業務一定要跑在64核的CPU上,這帶來一個問題,上層業務如果不拆分的話,CIO很為難,平臺做得再虛擬化也是沒有辦法完全適應整個企業向云上的轉型,這也是我們在實踐當中遇到的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剩下兩個,應該用一些很成熟的組件,用盡可能自動化的辦法來部署整個架構,因為大家可以看到,在云里面,很多很多部件都已經打散,所以在一個IT架構轉向云架構的時候,你要監控、部署的節點非常多,如果用傳統的人工的辦法,沒辦法架構、運維這樣的體系,所以要采用自動化的方式。
今天時間有限,我就分享這么多,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葉雨田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