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臻:電力是重要基礎性行業 電力裝備關鍵技術需突破
近日,中電新聞網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請他就電力工業等相關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國電力報:作為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請談一下40年間電力工業取得的成就。
劉吉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電力工業取得了開天辟地的成就。40年前,全國電力裝機僅有5700多萬千瓦,而現在已經超過17億千瓦,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電力大國。40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時,怎么也不敢想中國電力能如此快速的發展。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工業的糧食。沒有電,工業就沒有辦法運轉。改革開放初期,電力非常短缺,“電荒”、拉閘限電曾一度困擾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經歷了一段艱苦的電力建設歷程,來彌補我國電力不足的情況。
電力建設是非常艱苦,甚至是危險的。比如水電站現在看是美麗的風景,但當年要在崇山峻嶺中挖山洞、攔河筑壩。20世紀70年代,我們制造出了12.5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后來,短短30多年,我們就先后生產出20萬千瓦、30萬千瓦、60萬千瓦、100萬千瓦等幾代機組,目前百萬千瓦機組已成為火電的主流,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現在我國已具備了年1億千瓦的電力裝備自造能力,大容量的火力發電機組實現自主化,世界最大容量的水電裝備實現自主化,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實現自主化,交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技術以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制造技術等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國現在不只是電力大國,還是電力強國。
中國電力報:未來我國電力工業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劉吉臻:我國電力工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問題,如高電壓大功率的電力電子器件現在還主要依賴進口。一些關鍵電力裝備,例如特高壓直流工程變壓器里的核心部件套管還是采用國外設備。
電力是重要基礎性行業,要避免“卡脖子”問題,就要進行核心技術的突破,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談今天的巨大成就,不應該孤芳自賞,掩蓋不足,而是要更加清醒地看到所面臨的很多短板、危機,要更加努力地把這些事情都解決好。
中國電力報:如何解決我國能源目前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劉吉臻:解決能源問題應該使能源回歸它的本義。解決能源問題的措施非常多,比如京津冀冬季供暖的能源解決方案可以有許多種,可以用煤,可以煤改氣,也可以電能替代。究竟什么方式是最好的呢?我認為首先要考慮就地取材。古人有句話,叫“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大流通給人類帶來多彩生活的同時,也會產生巨大的災難,比如交通堵塞、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從系統論來講,任何一個大系統解決的辦法就是兩條,一是區域自治,二是全局協調。因此,能源系統不能忽略區域的概念,能源要先在區域范圍內基本解決,這樣既安全又經濟,實在不行再進行流通。
我認為解決能源問題要集中式生產供應與分布式生產供應相結合。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資源特點,比如東北地區,有大面積的土地用于農作物生產,產生了大量的秸稈,還有大面積的森林,人口密度也較低,具有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優勢。對于自然界賦予人類的資源應該充分利用,應該優先使用就近的、綠色的能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走向未來。
中國電力報: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怎樣看待火電的靈活性改造?
劉吉臻:新常態下我國電力需求增速明顯放緩,正在向安全高效、清潔低碳、靈活智能的現代電力工業體系轉變。低碳化已成為能源轉型的重大戰略目標,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比重是能源轉型發展的關鍵。
在發展新能源的過程中,新能源與傳統能源需要協同,即多能源互補,這是能源的本質特性所決定的,大規模發展新能源就需要大量可調可控的能源與之匹配。在現階段,根據中國的國情,自然就想到讓火電承擔為新能源平抑波動性的作用。2016年國家啟動了第一批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到現在,火電靈活性調峰成為了降低棄風棄光率的最現實有效手段。
作為火電來講,靈活性必然帶來火電機組效率、環保、設備壽命的損耗,在經濟效益方面要付出代價,但收益則是棄風、棄光問題得到緩解。火電靈活性改造不宜“一刀切”,因為并非所有機組都適合進行深度調峰,不同機組的調節方式也應進行區別。
把火電機組分成3個類型,第一類是國家投以巨資建成的新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力爭讓它滿負荷。這些機組滿負荷時煤耗只有每千瓦時270克左右,而如果半負荷就進入310克煤耗的亞臨界狀態;同時,環保排放在額定情況下近零排放,而降負荷之后污染物排放又增加了。第二類是已經運行了20年左右、容量60萬千瓦左右的亞臨界機組,讓這些機組承擔深度靈活性改造的重任。第三類是30萬及以下機組,也不要一關了之,可以改造成具有兩班制運行、一天內能夠多次啟停的機組,根據區域電網負荷需求,實現啟停式調峰。
中國電力報:怎么看待現在的電力結構性過剩問題?
劉吉臻:我認為能源供應的適度過剩是正常現象,產能對電力保障供給的條件應該有一定的余量。我們今天不缺電了,許多人就忘記我們曾經歷的艱辛歷程。其實,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
能源革命現在還處于初級階段,這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根據以往數據,我國的人均用電量連年增長,未來的能源需求也將是持續增長的,所以現在研究用電量變化的規律性尤為重要,對于目前尚在運行周期的火電機組不能隨意處置,要把握整個能源轉型發展中的科學發展問題。
從國家能源戰略上研究,能源作為系統工程,要合理考慮各類能源的組合。能源革命就是綠色的新能源的比重在增長,而傳統化石能源的比重在下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隨時把握新舊能源的平衡。我國能源要在轉型的過程中實現新舊能源的動態平衡,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