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靖夷院士:平生志在治山川
一生參與修筑的80座各類水電工程,沒有一個出現安全事故,不少大壩至今仍散發著他個人的青春光芒;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仍不顧高齡和危險,堅持下到70多米深的壩底查看實情;一生足跡踏遍祖國的江河湖
一生參與修筑的80座各類水電工程,沒有一個出現安全事故,不少大壩至今仍散發著他個人的“青春光芒”;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仍不顧高齡和危險,堅持下到70多米深的壩底查看實情;一生足跡踏遍祖國的江河湖川,被業內尊稱為“筑壩專家”,卻低調得連名字都很少為公眾所知。這位“從江河里走來的院士”,就是中國水電八局原總工程師譚靖夷。
“水電施工方面的技術問題,沒有譚靖夷解決不了的。”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水電部總工程師李鶚鼎這樣評價他。
1921年,譚靖夷出生在湖南衡陽。大學選擇土木工程專業的他立志從事水電事業。新中國成立前夕,譚靖夷和一批技術骨干奉調去福建古田,參加古田溪一級水電站的籌建工作。從古田溪電站開始,譚靖夷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施工一線,與水電工程建設結下不解之緣。
古田溪一級水電站一期工程建成發電后,1956年5月,未滿35歲的譚靖夷又隨施工隊伍轉戰嶺南,參加廣東流溪河水電站建設,并被破格提拔為該工程的總工程師。流溪河電站大壩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與施工的混凝土雙曲拱壩。當時我國施工經驗極為缺乏。譚靖夷參考國外工程建設經驗,在我國首次采用了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拌和加冰、壩內埋冷卻水管、光面爆破技術等一系列技術措施。該工程1958年8月發電,一位前來參觀的日本水電專家曾估計壩內灌漿廊道會有滲漏積水,于是進廊道前要求換上高筒雨鞋。可是到了廊道里,發現整個廊道都是干的,他驚訝不已,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中國人創造了奇跡!”
1969年3月,文革被下放到木工班勞動的譚靖夷轉戰貴州,參與烏江渡水電站建設。該水電站建在一個“V”形峽谷中,壩高165米,總庫容約23億立方米,是我國在巖溶地區建設的第一座高拱型重力壩,這類地質條件,當時在國內外都被視為建高壩大庫的禁區。
為解決巖溶夾泥地層灌漿的技術難題,譚靖夷與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經過長達40個月的攻關,首創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壓灌漿”工藝。自1980年蓄水至今,大壩服務已超30年,每晝夜滲漏量僅為30至40立方米水,且長期穩定。1985年,譚靖夷參加在瑞士召開的國際大壩會議談到大壩的滲漏水量,幾位外國專家表示懷疑,問他是不是把小數點標錯了,他們認為這么小的滲漏量是不可能的。
烏江渡工程的成功,為在巖溶地區建設高壩開辟了道路。譚靖夷本人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1985年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82年12月,譚靖夷從貴州返回湖南,參加東江水電站建設。東江水電站大壩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拱壩建設進入成熟時期。
1989年,譚靖夷從水電八局總工程師崗位上退了下來,仍心系水電事業。國內大多數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他都參與過技術咨詢,幫助解決許多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岷江支流上的沙牌水電站位于汶川縣城與映秀鎮之間,最大壩高132米。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這座當時“世界最高碾壓混凝土拱壩”正以高水位運行,卻奇跡般經受住山崩地裂的考驗。盡管大壩旁邊一座小亭子不翼而飛,下游兩公里的自然邊坡全部垮塌,大壩自身卻巋然不動,結構和壩體表面完好無損,被稱為汶川大地震中最“牛”大壩。它的修建者,正是譚靖夷所在的水電八局。
從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間,譚靖夷以70到90歲高齡從事水力發電工程技術咨詢活動,平均每年工作160.6天。
今年是建黨92周年,譚靖夷92歲。和中國共產黨一起長大的他告訴記者,由于出生“地主”家庭,曾多年被擋在黨的大門之外。直到改革開放后的1982年,年逾花甲終于如愿以償,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他激動地當夜寫下《六十一歲入黨書懷》:平生志在治山川,閩粵湘黔不計年;何惜青春成白發,喜看水電展新篇。驚濤駭浪猶縈夢,高峽平湖別有天;四化征途堪再戰,丹心捧向紅旗前。
如今,譚靖夷依然天天堅持鍛煉身體,希望“在有生之年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繼續為國家作貢獻。”
“水電施工方面的技術問題,沒有譚靖夷解決不了的。”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水電部總工程師李鶚鼎這樣評價他。
1921年,譚靖夷出生在湖南衡陽。大學選擇土木工程專業的他立志從事水電事業。新中國成立前夕,譚靖夷和一批技術骨干奉調去福建古田,參加古田溪一級水電站的籌建工作。從古田溪電站開始,譚靖夷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施工一線,與水電工程建設結下不解之緣。
古田溪一級水電站一期工程建成發電后,1956年5月,未滿35歲的譚靖夷又隨施工隊伍轉戰嶺南,參加廣東流溪河水電站建設,并被破格提拔為該工程的總工程師。流溪河電站大壩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與施工的混凝土雙曲拱壩。當時我國施工經驗極為缺乏。譚靖夷參考國外工程建設經驗,在我國首次采用了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拌和加冰、壩內埋冷卻水管、光面爆破技術等一系列技術措施。該工程1958年8月發電,一位前來參觀的日本水電專家曾估計壩內灌漿廊道會有滲漏積水,于是進廊道前要求換上高筒雨鞋。可是到了廊道里,發現整個廊道都是干的,他驚訝不已,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中國人創造了奇跡!”
1969年3月,文革被下放到木工班勞動的譚靖夷轉戰貴州,參與烏江渡水電站建設。該水電站建在一個“V”形峽谷中,壩高165米,總庫容約23億立方米,是我國在巖溶地區建設的第一座高拱型重力壩,這類地質條件,當時在國內外都被視為建高壩大庫的禁區。
為解決巖溶夾泥地層灌漿的技術難題,譚靖夷與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經過長達40個月的攻關,首創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壓灌漿”工藝。自1980年蓄水至今,大壩服務已超30年,每晝夜滲漏量僅為30至40立方米水,且長期穩定。1985年,譚靖夷參加在瑞士召開的國際大壩會議談到大壩的滲漏水量,幾位外國專家表示懷疑,問他是不是把小數點標錯了,他們認為這么小的滲漏量是不可能的。
烏江渡工程的成功,為在巖溶地區建設高壩開辟了道路。譚靖夷本人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1985年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82年12月,譚靖夷從貴州返回湖南,參加東江水電站建設。東江水電站大壩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拱壩建設進入成熟時期。
1989年,譚靖夷從水電八局總工程師崗位上退了下來,仍心系水電事業。國內大多數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他都參與過技術咨詢,幫助解決許多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岷江支流上的沙牌水電站位于汶川縣城與映秀鎮之間,最大壩高132米。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這座當時“世界最高碾壓混凝土拱壩”正以高水位運行,卻奇跡般經受住山崩地裂的考驗。盡管大壩旁邊一座小亭子不翼而飛,下游兩公里的自然邊坡全部垮塌,大壩自身卻巋然不動,結構和壩體表面完好無損,被稱為汶川大地震中最“牛”大壩。它的修建者,正是譚靖夷所在的水電八局。
從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間,譚靖夷以70到90歲高齡從事水力發電工程技術咨詢活動,平均每年工作160.6天。
今年是建黨92周年,譚靖夷92歲。和中國共產黨一起長大的他告訴記者,由于出生“地主”家庭,曾多年被擋在黨的大門之外。直到改革開放后的1982年,年逾花甲終于如愿以償,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他激動地當夜寫下《六十一歲入黨書懷》:平生志在治山川,閩粵湘黔不計年;何惜青春成白發,喜看水電展新篇。驚濤駭浪猶縈夢,高峽平湖別有天;四化征途堪再戰,丹心捧向紅旗前。
如今,譚靖夷依然天天堅持鍛煉身體,希望“在有生之年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繼續為國家作貢獻。”
責任編輯:何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