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學院簡介
■ 學校沿革
學校創建于1951年,歷經了上海電業學校、上海動力學校、上海電力學校、上海電力專科學校的發展演變;1985年3月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兼有管、理、經、文等學科,主干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高等學校。
■院系及專業設置
學校設有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含華東電力繼續教育中心)共十二個二級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兩個直屬學部。
學校現有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英語等三十個本科專業以及電氣自動化技術高職專業。學校目前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共十五個二級學科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的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電力清潔生產與節能、電力企業信息化與決策支持、電廠應用化學與環境保護四個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電廠熱能動力與環境工程、電力系統安全與節能、現代電力企業管理、智能電網技術與工程、電力清潔生產與節能工程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學校設有能源與機械工程、環境與化學工程、電力與自動化工程、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現代城市電網綜合仿真中心、新能源與智能電網、電工電子、電站綜合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與信息工程、經濟與管理、物理實驗、自動化工程、現代教育技術、創新創業工程訓練、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等十六個實驗中心,有六十余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另設一個大學生創新基地。其中“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發電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個技術研究中心為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擁有一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100余人,專任教師7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42%,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占比48%。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比46.4%。目前,學校師資隊伍中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1人,全國勞模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優秀人才獎勵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上海市“千人計劃”1人;另有上海市勞模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上海“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2人,上海市教學名師5人,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60余人次,上海市級教學團隊4個。近年來,一批國內知名大學畢業及海外學成回歸的博士、碩士陸續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學歷水平逐年提高。
■ 建設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電力、立足應用、立足一線”的辦學方針,樹立“務實致用,明理致遠”的辦學理念,以“高質量、有特色”為目標,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堅持面向電力生產和現代化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堅持為電力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的校訓是“愛國、勤學、務實、奮進”,努力創建“刻苦、勤勉、求是、創新”的優良學風。學校的發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以科研為先導,用科研促進教學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長期以來,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后勤社會化、學生寢室社區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分別榮獲了原華東電力集團公司和上海市教育系統的“雙文明”單位稱號,并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和“花園單位”。2006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2010年被評為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職工最滿意的企事業單位。
學校實行學分制、主輔修制和選課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成立了選課中心、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活動項目化運行中心、大學生園區教育服務中心、藝術教育中心等。
■ 科研水平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趨明顯、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與時俱增的良好發展態勢。學校緊密結合上海及全國電力行業發展需求,在發電新技術、清潔能源及節能環保技術、電網安全及自動測控、信息管理及現代服務等領域形成學科特色。學校擁有一支由顧問教授(院士)、博導、教授、博士等組成的學術水平高、研究能力強、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國內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近年來,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科研總經費有較大幅度增長,科研經費的構成得到了優化,項目的含金量明顯提高。學校承擔和參與了國家“973”、“863”重大(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大(重點)基礎研究課題、上海市(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曙光計劃等一大批高水平縱向課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和許多由企業委托的為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和技術革新而進行科學研究的橫向課題。學校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發展,許多成果在生產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項科研成果獲獎,并擁有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權威檢索機構SCI、EI和CPCI-S(原ISTP)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連續攀升。
■ 畢業生就業
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始終保持著較高水平。就業是檢驗學校的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方案是否適合社會需要的主要指標。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機制下,學校確立了“就業主導、舉校聯動、鞏固電力、拓展縱橫、兩形并重、確保五率”的就業方針。通過全程化的職業發展教育、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規范化的就業服務,為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學校借助廣泛的校友網絡和多年來與行業用人單位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通過舉辦全國電力人才招聘大會(上海站)等各類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 國際交流
近年來,我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得到長足發展。學校舉辦首屆“ADEPT國際電力高校聯盟成立暨首屆研討會”,與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等7所以電力為特色的國外大學簽署了8校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共商電力行業高校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校先后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德國、澳大利亞、越南、南非、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關系,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辦學等實質性合作協議;同時,我校每年聘請長短期外國文教專家和科技專家來校講學及合作科研,聘請國外學者、專家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國外學生到學校學習或實習;每年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赴各國訪問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校還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德國等大學合作,共同培養具有適應我國電力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國際化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產學研合作
學校努力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企業參與辦學,增強了辦學活力,同時大型發電企業、供電公司等為我校學生生產實習、現場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上海電力公司、上海電力股份公司等多家單位與學校簽訂了學生教學實習基地的協議。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將工程應用中的先進技術及時引入課堂教學和教材,大大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國產學研教育協會以及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
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要求,學校在楊浦知識創新區的建設中加強區校合作,共建電力高科技創新基地,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位于楊浦北校區的上海電力科技園已被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集中體現了區校合作的成果。
在新的形勢下,上海電力學院將緊緊抓住高等教育、電力行業和上海市快速發展的機遇,朝著我國電力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重要基地、有一定國際影響、高水平有特色的電力大學目標砥礪奮進。
責任編輯:葉雨田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