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社會發展看浙江用電負荷之變
縱深望向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已成當前高頻詞匯。國家電網公司二季度會議提出堅持第一要務,扛牢首要任務,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今起,國網浙江電力聯動《中國電力報》推出「高質量發展看浙里」專欄,以浙江勇立潮頭的實踐,以能源的視角看經濟,以經濟的視角看能源,在此相互映照中為高質量發展添上新的注解。
潮漲潮落,此消彼長。萬物運行的規律,從不是直線,而是一條波動的曲線。
(來源:微信公眾號“浙電e家”作者:融媒體中心)
從經濟社會發展看用電負荷的演變,也是如此。在負荷線條的起起伏伏中,在一剛一柔的轉換之間,也透露著時代的脈動。
從國民經濟范疇來看,國民經濟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用電量可反映生產情況,也能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消費情況。用電量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而經濟發展對用電負荷的作用則更為直接。
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看,伴隨生產生活進行的節奏,用電負荷并非恒定不變。
從地域看,我國能源稟賦與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能源流向格局。我國中東部地區,可謂全國的用電負荷中心,能源生產量占比不足30%,但消費量占全國比重超70%。作為東部沿海省份,浙江就是資源稟賦差但用能需求旺盛的典型代表。
從一日看,每日清晨,當工廠啟動機器,當人們開始工作,電力需求如潮水上漲形成“波峰”。深夜,人們逐漸入睡,城市安靜下來,電力需求也隨之回落形成“波谷”。
從一年看,以2023年為例,浙江用電負荷最大峰谷差為3152萬千瓦,年用電負荷曲線在降、穩、升的“三部曲”中,呈現出“雙駝峰”特點。2月受極端寒潮天氣影響,負荷上升達到年內的第一峰,夏季平均氣溫上升,負荷也隨之快速上升并在7月達到全年最高峰。
負荷曲線背后的供需情況也在不斷變化。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的快速增長,一天中電力供需緊張和寬松的時段發生了遷移變化。例如夏季酷熱天氣里的13:00至15:00,空調等制冷設備密集運行,電力需求高企,但由于此時間段有大量的新能源電力產生,該時間段的供需也可能變得不那么緊張。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新型的負荷也進入視野,成為推動負荷曲線變化的因子之一。
浙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飛快,截至2023年底,該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萬輛,并且產銷兩旺,今年一季度浙江生產新能源汽車超過14萬輛,占整個汽車產量的40.5%,零售額增長了28.9%,占整個汽車零售額的37.9%。
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也加快建設步伐。截至3月底,浙江已建成公共充電站12521個、公共充電樁152493個。一季度浙江電動汽車充電電量達9.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10%。
儲能發展也帶來負荷之變。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相當于1.4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
浙江作為全國新型儲能重要產業集群和市場業態聚集地,近年來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正在提速。據統計,2023年浙江投產新型儲能裝機108萬千瓦,同比增長440%,其中工商業新型儲能裝機量約占全國總裝機量的44.3%,位居全國第一。
以往提及電力,發電方與用電方,總是有著清晰的分野。而近年來,用能者成為供能者,已司空見慣。如今迅猛發展的電動汽車、儲能等所帶來的負荷,正是集用能與供能于一體的產銷型負荷,可用電儲電,也可給電網送電。目前,浙江的電動汽車、儲能等最大負荷達381萬千瓦,產銷型負荷占比近20%。
2020年以來,國網浙江電力新建或改造上萬個有序充電樁,累計在省內建設17座V2G(雙向充放電)示范站。2023年11月,浙江首個V2B場景電動汽車充放電示范站在寧波江北區綠地中心投運。V2B,即“Vehicle to Building”——電動汽車到辦公樓宇,將雙向逆變式充放電技術應用于商業建筑樓宇。在V2B車網雙向互動的應用場景中,電動汽車擔當電力“搬運工”,為辦公樓宇接上移動“充電寶”,統一接受充放電策略的調度,參與電網削峰填谷、需求響應及輔助服務。
在用電尖峰時刻,聚焦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資源,讓負荷從剛性變得柔性可調可移,也是一大趨勢。2023年夏季用電高峰期,浙江啟動空調負荷柔性調控和移峰填谷,最大壓降空調負荷152萬千瓦,最大轉移高峰用電負荷216萬千瓦,在閃轉騰挪中平緩尖峰時刻的負荷曲線。
為更好地應對“峰谷現象”,峰谷分時電價機制就派上了用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負荷曲線走向。
如果峰谷分時電價時段設置長期不變,電價信號的引導效果就會逐年下降。及時調整峰谷電價時段劃分,讓電價機制更符合實際供需情況,從而更好地引導用戶在合適的時間用電。
今年1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推出工商業峰谷分時電價新政。新政統一了工商業用戶峰谷時段,分季節更精準地調整了尖、高、平、谷四個時段在日內的分布。且在春節、五一、國慶等三個假期創新設立深谷時段,電價下浮比例達80%。新政還設立了季節性峰谷浮動比例,拉大了夏冬季尖峰上浮比例及低谷下浮比例。也就是說,如今的浙江峰谷電價,峰更高、谷更深,用更大的峰谷價差引導企業參與削峰填谷。
不少企業根據電價信號調整了生產計劃。從3月來看,大工業用戶在0至8點低谷時段的用電量占全天用電量比重,同比增加約0.8個百分點;8至11點、13至17點兩個高峰時段的日內電量占比,同比減少約1.6個百分點。
國網磐安縣供電公司組織員工前往磐安縣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空調負荷柔性調控,對空調負荷管理設備開展現場調試和全方位巡檢丨陳夢雪 攝
以浙江某鋼鐵企業為例,去年3月該企業尖峰電量占比9.92%,高峰電量占比32.54%,低谷電量占比57.54%。今年3月該企業調整生產時間,高峰電量占比6.39%,低谷電量占比59.32%,平段電量占比34.42%。與去年同期對比,今年3月該企業約有占比36%的電量由尖高峰時段轉移至低平時段,經計算可降低用能成本約18%。
浙江通過分時電價機制引導大工業用戶錯峰生產,幫助削減峰負荷,3月大工業用戶終端銷售電價下降約4%,全社會負荷最大峰谷差縮小到3094萬千瓦,同比降低2.86%。
在經濟金融學中,有均值回歸的概念,即股票價格等社會現象、或氣溫降水等自然現象,無論高于或低于價值中樞(或均值)都會以很高的概率向價值中樞回歸的趨勢。
負荷曲線也是如此,漲落中蘊藏著大天地。
浙江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144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2%。綜合宏觀經濟走勢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今年后三季度浙江經濟將延續穩定向好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將同比增長5.5%。如遭遇連續極端天氣、外來電供應不及預期、企業用電過快增長等情況,用電高峰期間還需采取臨時增購省間現貨等保供舉措,這將相應抬高用電成本。
調整峰谷電價,除了助力緩解電力供需矛盾、推動企業節約用電成本,也能更好地在用電低谷時促進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納。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浙江光伏最大出力1944萬千瓦,甚至一度超過當日全社會最大用電負荷的60%。
高低之間,也孕育出新的機遇。
進一步拉大工商業峰谷價差,使用光伏+儲能的企業,在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享受更低的成本,第三方運營商還可通過峰谷價差實現盈利。
與工商業峰谷電價調整類似,根據電力供需情況、新能源消納情況及削峰填谷需要,今年1月1日起,浙江針對向電網企業直接報裝的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也進行了峰谷時段和電價浮動比例的優化設置。在低谷時段多充電、高峰時段少充甚至反向送電,新能源車主參與削峰填谷,也能獲益。
將不斷波動的負荷曲線拉長去看,種種調整分時電價機制或運用產銷型負荷的努力,也正是在拉平電力供需的曲線,使其回歸至更理性的位置,在削峰降本中走向更高質量的遠方。
供稿
融媒體中心 陳麗莎
感謝
財務部 營銷部 經研院
營銷服務中心 電動汽車公司
責任編輯:雨田
-
阿根廷電力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24-05-10阿根廷電力改革 -
隔墻售電等交易方式難以促進“就近消納”
2024-05-09隔墻售電 -
一季度全國各省發電量排行
2024-05-08全國各省發電量
-
一季度全國各省發電量排行
2024-05-08全國各省發電量 -
重磅 | 國家發改委: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4月1日執行!
2024-03-19收購可再生能源 -
趙希正、劉振亞、舒印彪、寇偉、毛偉明、辛保安,國家電網歷任掌門的“功績和影響力”復盤!
2024-03-15國家電網歷任掌門
-
貴州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2月市場化交易加權均價
-
天津電力交易中心發布2023年市場主體注冊情況
2024-01-25天津電力交易中心 -
貴州省階梯電價了解一下
2023-12-15貴州省階梯電價
-
隔墻售電等交易方式難以促進“就近消納”
2024-05-09隔墻售電 -
多地調整分時電價適應凌晨午間雙低谷
-
電改九年觀察 | 峰谷分時電價何去何從?
2024-03-15峰谷分時電價
-
五大關鍵要素 聚合視角下虛擬電廠商業模式的再探索
2024-03-05虛擬電廠商業模式 -
國家能源局回復: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 滿足居民用電需求
2023-11-16電價市場化改革 -
分散式風電不再要求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
-
新輸配電價模式下 工商業用戶如何選擇更省錢的電價執行方式?
-
榆林發布4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區域供電主體變更的公告
2023-08-03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 -
四川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業主招選項目結果公告
2023-07-25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
-
2024年4月!“第13屆中國電力設備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高峰論壇”與您相約杭州!
2023-12-08中國電力設備狀態檢測 -
2024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8月羊城領先聚能
2023-11-29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 -
中國國際風電產業大會暨展覽會
2023-11-29中國國際風電產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