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發電企業如何在電改大潮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各地區通過兩年的改革實踐,在電力市場化交易、輸配電價機制、增量配網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針對電力跨區域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納、政府職能轉變、市場監管機制構建等難點問題的改革力度仍需持續加強。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電力市場將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最終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實現我國電力安全、清潔、可靠供應。
一、2017年電力體制改革發展現狀
2017年,我國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以綜合試點為主、多種模式探索的電改格局初步形成,市場化交易電量比例逐步提升,電力體制改革紅利進一步得到釋放。
(一)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算范圍不斷擴大
自2014年國家推行輸配電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在試點范圍不斷擴大后,2016年底已實現除西藏外的全部省級電網試點全覆蓋。2017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在華北區域電網輸配電價格改革試點基礎上,組織開展華東、華中、東北、西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2017年12月已完成上述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
(二)企業用電成本大幅下降
2017年上半年,已執行的市場化交易電量平均降價4.7分/千瓦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約230億元。輸配電價改革后,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減少1分/千瓦時,核減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預計全年降低用電成本1000億元,其中市場化交易電量降低電價達到180億元,當年完成輸配電價降低380億元。
(三)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初步建立
截至2017年11月,隨著江蘇售電側改革試點、寧東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獲批,售電側改革試點在全國達到10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則達到了195個。同時,售電側改革試點項目極大激發了社會投資熱情,全國在電力交易機構注冊的售電公司已有2980多家,其中山東、廣東、河北成立售電公司最多。
(四)各省電力交易中心基本組建完成
以北京、廣州兩個國家級電力交易中心為基礎,各省積極構建省級電力交易中心,截至2017年11月,除海南外的其他省份均已組建省級電力交易中心。其中,廣州、云南、貴州、廣東、廣西、山西、湖北、重慶、上海等采取股份制形式建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
(五)電力現貨市場進入試點建設階段
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被選為第一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試點地區已加快制定現貨市場方案和運營規則、建設技術支持系統,同時積極構建與電力現貨市場相適應的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預計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
(六)大用戶直購電交易電量持續增加
2017年上半年,各地簽訂直接交易年度、月度合同以及交易平臺集中交易電量累計9500億千瓦時左右。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蒙西電網營業區范圍內的直購電交易量達到50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50%,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22%。國家發改委預計,2017年年底全國包括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跨省送電交易等在內的電力市場化規模將達到2萬億千瓦時,占電網銷售電量的比重達到35%。其中,全年電力直接交易電量規模約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50%。
二、2018年電力體制改革發展形勢分析
2018年,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將進入攻堅階段,國家發改委將指導各地細化試點內容、完善配套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電力體制改革的積極性,確保試點工作規范有序進行,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一)分布式發電將納入市場化交易范疇
2017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計劃2018年2月第一批試點地區啟動交易,2018年年中前總結評估試點工作并適時進行推廣。《通知》對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項目規模進行了限定,同時系統構建了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機制,對交易期限、交易電量、結算電價、“過網費”標準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分布式發電項目可采用直接交易、委托電網企業代售電、電網企業按標桿上網電價收購三種模式進行市場化交易。
(二)大用戶交易電量比例保持快速增長
根據能源局2016年3月下發的《關于征求做好電力市場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2018年實現工業用電量100%市場化交易,也就是取消全部工業發用電計劃,工業用電全部進入市場。2020年實現商業用電量全部市場化交易。
(三)增值服務將成為售電公司能否獲利的關鍵
隨著交易次數增多,獲得足夠的用戶體量和提高用戶粘性、綁定客戶是售電公司提高盈利的關鍵。當工商業用戶參與比例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用積累的大體量用戶和用戶數據來延伸新的變現模式是提升盈利的關鍵。主要渠道包括擴大增值服務的范圍,收取運維、節能、檢修、需求側響應等增值性服務費用;發揮平臺價值,提供投融資、售電公司咨詢等平臺服務。
(四)新技術在電改過程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電網呈現扁平化趨勢,有望給電力行業帶來革命性變革,成為電改的催化劑。大數據能夠以全量數據反映電力系統的特征,提供全景式全過程的研究視角。智能電網大數據的應用將實現割裂的數據資源向有效的數據資產轉化,支撐更全面的分析、更準確的預測及更具價值的決策支持。
(五)社會資本將進一步流向電網投資領域
配電網是今后售電市場的服務平臺,具有一定的市場壟斷性和排他性。在國家已經公布的配電網升級改造計劃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網建設成為明確的政策導向,使得配電網尤其是作為增量的園區配電網建設有望成為社會資本進入電力市場的突破口和立足點。
(六)產業投資基金的優勢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專業化的產業投資基金在體制、機制、資源、管理、投資、融資、資本運作等方面擁有多種優勢,通過撬動資源和運用專業技能,在培養市場過程中,產業投資基金的催化作用十分明顯,它不但能夠滿足和協調各方的利益訴求,還能幫助企業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在電改攻堅階段,健全完善的產業投資基金引入及管理機制將在新電改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對發電企業的建議
在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為了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建議發電企業從能源供給協調發展、培育新型發展業態、提供能量管理服務、加強資本運營能力等方面加強相關工作。
(一)以發展質量為目標,促進多種發電形式協調發展,構建多元能源供給體系
轉變傳統能源供給方式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構建多元能源供給體系是推動能源供給革命、提升能源發展質量的有效路徑。在新電改的發展要求下,發電企業應在傳統火電領域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在清潔能源發電領域注重發電資源、發電項目與電力消費的發展協調性問題,通過傳統發電與新能源發電相結合、集中式發電與分布式發電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多元互補的能源供應體系,促進發電企業內部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時,在能源輸配網絡和儲能等配套設施建設中加強業務布局,支撐多元能源供給體系的發展,進而增強發電企業多形式、多種類能源的供給柔性,通過新一輪電改促進自身能源供給及服務優勢的形成。
(二)以電力用戶需求為導向,建立售電業務平臺,培養新型業態
新電改形勢下,發電企業應加快能源發展模式調整的步伐,發展方式逐步由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除了要堅持能源發展模式的轉變外,還應重點在不具備發電優勢的電力高負荷地區培育新型業態,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規劃,梳理、盤點所屬區域工業園區、島嶼經濟區、大用戶等市場資源,篩選優質電力用戶,充分了解電力用戶需求,積極進入配售電領域,利用發電企業內部已有售電公司的成功發展經驗,盡快建立售電業務發展平臺,鎖定可開發資源,大力培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在售電側提供增值服務,解決發電資源與電力消費不平衡的問題,實現發電與售電業務的協同發展。
(三)依托技術創新平臺,引領發電企業產業升級,提供綜合能源管理服務
本輪電改過程中,發電企業生產與經營面臨多重困境,發電企業需利用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引領相關業務的產業升級。其中,發電企業應以現有能源體系物理架構為基礎,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現電力、熱力等多種類能源在供應、輸送、銷售和使用環節的能源與信息互通互聯,將傳統粗放式能源管理模式逐步向精細化、高附加值的綜合能源管理模式轉變;同時,重點發展能量轉換技術、儲能技術、能源信息化管理技術等,實現發電企業不同類型能源資源的深度融合,強化各領域能源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有效控制發電項目建設及運營成本,促進智能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有效應對新電改發展困境,利用產業環境新變化來促進發電企業自身業務的發展。
(四)借助國資國企改革東風,加強自身資本運營能力建設,有效引導資本流向下游產業鏈
“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是新電改的總體思路,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促進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而資本化則是高度市場化的最直接表現。現行階段,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和國資國有改革舉措并行,兩者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應借助雙重改革環境,促進發電企業市場化改革工作的推進,加強資本運營能力建設。具體來講,當前電力市場利潤空間主要集中在售電側,發電企業應把握國資國企改革和電力市場放開等發展機遇,積極引導資本流向下游產業鏈。通過參股、收購等市場化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發電企業的資本布局優化,同時實現資產的化債轉股,不斷降低自身資產負債率,在企業內部形成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