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效應光環不再 售電公司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周末的時候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公布了兩家售電公司自愿退出市場的信息,這通告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因為在此之前,早已有不少省份出現售電公司自愿退出市場的先例,不過這是廣東首例,自然引人關注。
這次廣東退出的兩家售電公司分別是深圳市展誠售電有限公司(SD174)和廣東啟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D299),由編號可知分別是第五批和第八批準入的售電公司,是的,是有一點時間的售電公司了,畢竟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準入名錄都已經第十八批了。
賺錢效應光環不再,公司轉讓已是常態
廣東是最早放開售電公司參與市場交易的,并且在山東大規模放開售電公司進入之前,一直是全國售電公司最多的省份,在2016年就已經有六批次,共計259家售電公司進入公示,不過這個體量持續的時間在2017年5月就開始踩下剎車,公示數量陡降至十來家,后續批次已經呈現個位數的增長,一方面是廣東在前期售電公司進入的批次已累積較多的數量,另一方面是廣東月度集中競價的價格給那些躍躍欲試,想開個售電公司的人提了個醒(照例貼個舊圖)。
不過如果結合廣東售電公司申請準入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趨勢大幅下降的,除了17年9月的準入數量有所增加,晶見猜測這可能是因為17年7月份的那次高價差,認為高收益的時代回歸了……然而,這只是一次回光返照。
其實晶見報道過不少售電公司退出市場的案例,安徽、江蘇,這其中無論是有交易還是沒有交易的售電公司,這些鮮明的例子與交易中心公布的售電公司參與情況結合分析,我們可以看得到,將近六成以上的售電公司都是處于注冊了沒有開展業務的境況(我們調查了50家售電公司,試圖理解售電公司巨虧的原因)。
除了交易中心公示退出的記錄,晶見也觀察到很多公司在相關行業群發布股權轉讓的信息,或尋求合作伙伴:
不過,晶見還留意到廣安愛眾也曾有意轉讓旗下的廣東售電公司(與展誠同屬第五批)70%的股權。
通過查看2016年和2017年的年度報告可以看到,廣東的售電公司由于沒有交易開展,凈利潤也是負數:
2016年年報(虧損10.46萬)
2017年年報(虧損4.01萬)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難想象管理層為什么要做出轉讓70%的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決定了。
其實售電公司虧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尤其是在像廣東這種競爭激烈的市場,賺錢效應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很多售電公司都是在虧損,甚至不無夸張地說是在燒錢,這種情況晶見在與市場人士交流和調研中都得到佐證。
既然如此,廣東出現售電公司黯然退場是早晚的事情,這是意料之內的。
售電公司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關于售電公司存在的價值探討,晶見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探討過很多,一言蔽之: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做。
電力市場會越來越開放,進入的主體就會越來越多;市場規則會越來越完善和成熟,這就需要熟悉規則的人來操作,未來現貨市場對這類人才的呼喚力度會更強。
售電公司的價值本該如此,有專業的團隊,懂得如何利用市場規則為電力用戶分散風險,獲得收益;懂得挖掘客戶用能需求,達到用能高效,降低成本的效用。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售電公司退出,這些公司可能是由于缺乏價值取向而失去了客戶,但是我們也要有成熟的市場機制,確保那些為市場、用戶創造服務的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