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公司獲利只占市場總獲利的百分之2
近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關于2018年4月份廣東電力市場結算情況的通告》。小編總結了一下4月以及1—4月市場的整體情況。
1 整體情況
4月份全市場計劃用電量127.22億千瓦時,實用電量128.86億千瓦時。
2018年1-4月,有69家電廠(共79個交易單元)參與批發市場交易。參與交易的大用戶從4家減少到2家,售電公司從138家增加到142家。1-4月,售電公司代理用戶從5231家增長至5758家,增幅高達10.07%。由于2月份經歷了春節假期,用電量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導致出現較大的市場偏差率。3-4月市場偏差率逐漸回穩。
2 供給側情況
4月份電廠市場交易總價差電費8.55億元。價差電費中,年度交易價差6.77億元,月度競價交易價差1.71億元,市場偏差(偏差1)電量價差0.07億元,平均降幅-66.4厘/千瓦時。 經統計,2018年1-4月電廠市場交易總價差電費28.86億元。
3 需求側結算情況
售電公司從市場凈獲利0.49億元(若不考慮考核費為0.59億元)。用戶獲利7.96億元,用戶平均價差-61.7厘/千瓦時。
經統計,2018年1-4月份,售電公司從市場合約獲利0.55億元,用戶獲利27.31億元,用戶獲利占比98%。
以4月為例,那么廣東4月份售電公司每度電的平均獲利情況為
0.49(億元)/128.86(億千瓦時)=3.8(厘/千瓦時)
4月份廣東成交電量排名第一的售電公司成交電量為41205.4156萬千瓦時,那么大概算出第一售電公司獲利為:
41205.4156(萬千瓦時)×3.8(厘/千瓦時)=156.58(萬元)
看起來還不錯是吧,售電市場永遠前幾名保持領先?不過好像并不如此,2月份最高月競電量冠軍48065.2351萬千瓦時在5月份月競電量僅為2188萬千瓦時,與2月月競電量相比,相差接近22倍的電量!售電云認為售電公司還處于改革初期,并沒有穩定發展出能讓用戶一直粘著走的增值服務,所以排名變動也很正常。
4 考核費用情況
4月平均降幅為-66.4厘/千瓦時,總考核費用為0.12億元
2018年1-4月份結算共產生考核電費1.07億元,其中需求側偏差考核電費高達1億元。
從1-4月的統計結果來看,用戶獲利高達98%,售電公司凈獲利0.55億元,只占市場總獲利的2%,偏差考核的費用卻已經近1億元。售電公司想通過價差在市場中獲得不錯的收益,那么電量負荷預測的精確度將變得十分關鍵。
對比2017年的均值,2018年一季度的虧損企業已經從近六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2018年廣東月競統一出清價持續維持在4分上下。市場競爭可以用慘烈形容,售電公司對偏差的把控能力,成為虧盈的主要原因。售電公司也許要認真規劃未來路線與交易策略,思考未來的盈利方式。增值服務可能是個硬骨頭,很多公司懶得做。但是從數據來看,價差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沒有自己的優勢只會越來越難做,所以增值服務是一定要做的,這也是售電公司要探索與嘗試的。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