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 從“技術小白”到“國產專家”的風光能源
大云網訊:可再生能源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在滿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國政府一直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風電、太陽能、現代生物質能等技術應用和產業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穩步發展。
“十五”期間,我國進入了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成長壯大,已經形成了全面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格局,各項舉措帶動了技術不斷的創新突破和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運轉,很多產業得到了積極推廣和發展。小水電、太陽能熱水器、小風電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已經從之前的技術空白沖到了產業化規模中來,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水電建設大中小并舉,開發建設速度顯著加快;通過采取特許權招標等措施,積極推進風電規?;l展;
2)以送電到鄉和解決無電人口生活用電為契機,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小型風電,推動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發展;
3)圍繞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農村戶用沼氣;
4)通過市場推動,大力推廣普及太陽能熱水器;
5)以技術研發和試點示范為先導,積極推動生物質能發電和生物液體燃料開發利用。
風電規?;l展蓄勢待發趕超國外
從165千瓦到1.64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頭10年,就是試驗研究、示范先行,可以稱為“青銅時代”。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末到2006年,就是商業開發、積累能量,可以稱為“白銀時代”。第三個階段從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開始,風電產業進入大范圍開發、規模發展的“黃金時代”。
從這樣迅猛的發展趨勢來分析,借助法律和政策東風,風電發展猶如雨后春筍般進軍電力圈。世界各國普遍看好我國的風電市場,國際社會預計,我國能在2020年以后超過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風電安裝國家和最大的風電設備供應國家。根據各方專家的估計,到2020年,我國的風電裝機有可能達到1-1.2億千瓦??傊?,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電力需求充足,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風電市場之一。
風光發電技術推進設備制造國產化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機械制造技術小白到國產設備制造專家,一路走來經歷了進口風機的壟斷偷襲,導致中國風電產業化發展舉步維艱。以致于我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發和技術創新,通過國家相繼啟動多次特許權招標,風電開發逐步由“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風電場在規模化開發過程中,土地開發、電網架設、配套設施的集約化利用帶來了建設成本的下降;風電大規模開發也促進了廣大業主的投資熱情。擁有著自己的國產化設備制造技術,不用再看他人眼色行事,自己真正拽在手中的才是自己的,別人也拿不走。
從沒有技術基礎,沒有相關政策扶持,也沒有商業化風電場;到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開發經驗,鼓勵風電發展的政策雛形,出現了商業化開發、公司化運作的嶄新體制;再到風電產業的崛起和可持續健康發展階段,我國光伏設備國產化也在加速之中。
憑借在半導體設備制造領域豐富的技術積累,我國在光伏設備制造領域很快實現突破。經過多年發展,國產設備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本土光伏設備不僅滿足了國內大規模開發的需求,同時廣泛出口海外,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設備生產國。
克服困難活出自己的“風光”
“十二五”以來,光伏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近5年來裝機容量平均增長率達到82%,其中2017年新增5306萬千瓦,超過2016年以前的裝機容量總和。
“十一五”期間,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遭遇了瓶頸,局部地區消納和送出出現困難。2010年以后,“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開始顯現,項目核準難度加大,經濟效益出現下滑。
面對限電困局,風電產業開發重點開始向中、東、南部地區轉移。與“三北”地區相比,內陸低風速、山區高海拔地區風資源條件、風電場建設條件相對較差。能否開拓新的風電市場,決定了風電產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風電產業開始進軍海上。海上風電產業規模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截至2017年底,我國海上風電投產容量達278萬千瓦,僅次于英國和德國排在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底,預計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將達到500萬至600萬千瓦,超額完成國家發展規劃。
取得如此迅猛的發展規模,得益于設備制造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10年來光伏發電造價下降了90%。截至2017年底,我國投產集中式光伏1005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2966萬千瓦,實現了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發展,活出了自己的“風光”。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電力市場也得到了一定的經濟協調健康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顯現,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持續增加,可再生能源將由替代電源逐步轉變為主力電源,將繼續為建設環保美麗的中國作出重大有利的貢獻。
(大云網售電商學院:曹 淼)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