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長協神奇反轉3天簽約1000億 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
從26日開始,廣東交易中心的長協簽約量開始神速增長,感覺我們之前的觀點似乎被啪啪地打臉。但為什么長協合同之前有說簽不滿而現在距離截止日還有10天就幾乎簽滿了?
14天簽約205億電量 長協可能簽不滿?
業內人士都知道,根據《2019年廣東電力市場年度交易安排的通知》,廣東省2019年的長協簽約量是1200萬千瓦時,交易申報的截止日期是2018年10月12日9時至2018年11月8日17時。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截止到10月26日上午10時左右,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顯示的實時數據為全年確認交易54項,確認交易電量2,053,462.56萬千萬時。
14天只簽約了2,053,462.56萬千萬時(約205億),如果按照這個簽約量和簽約速度推算,到11月8日交易截止日,簽約量可能連600億都達不到。
神奇反轉 3天簽約1000億
恰恰在很多業內人士都不看好今年的長協簽約量之時,事情發生了神奇反轉:截至26日上午只是205億的交易量,到了26下午18時左右,已經增長到了4,395,443.56萬千瓦時(約440億)。
更出乎意料到的是,在中間隔了兩個周末休息日(26日是周五)的情況下,29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全年長協簽約量已經變成了確認234項,確認交易電量11,918,876.4962萬千瓦時(約1200億)。
截止發稿時,享能匯獲悉已確認的年度雙邊交易量為12,062,267.4962萬千瓦時。
從26日下午18時到29日上午16時30分,3天多一點的時間,1000多億的長協簽約量,有業內人士爆料,除了簽約量劇增,2019年的簽約價格也遠遠低于去年,總體價格4.5分上下,最低甚至達到了3.6分。
如此神速引發質疑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
結果一出,業界嘩然,諸多業內人士和持續關注此事網友的紛紛表示簽約結果不正常。
網友A認為,交易中心和發電企業穿一條褲子,又踢球又當裁判!
網友B感嘆,如果沒有完善的游戲規則,這個市場還會繼續壟斷,這三年多電改速度比蝸牛還慢。
網友C則比較極端的認為,利益集團玩集體控價,想整死居間商和用電企業,整死廣東電改市場。
對于諸多網友們的說法,業內人士張堯認為,在目前的電力交易規則中,電廠確實可以通過先和售電公司,特別是電廠直屬售電公司簽訂合同,然后再找用戶的方式來保證長協簽約數量。因此,市場之所以這么快簽滿,原因可能是售電公司在未和用戶全部簽約的情況下,先報送了簽約量,然后通過簽約快滿的景象倒逼用戶降價簽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便印證了此前文章中提到的電廠說簽滿了,用戶卻說沒簽的離奇情況。
以正常的市場邏輯講,售電公司類似于貿易商,從上游的電廠批發買電,在給下游的用戶零售賣電,因此先簽一端再簽另一端并無問題。然而任何市場規則都有前提假設,自由市場交易的前提是市場沒有寡頭或壟斷企業,不然任何市場規則都會失靈。
用1192÷234=5.09,平均合同為5億度,這里不禁要問這些可能是直接給用戶的嗎?
與網友們的群情激奮不同,業內人士張明從更理性的角度分析認為,之所以出現3天簽約1000億電量的情況,最主要還是由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狀況所決定的。
“市場上供大于求,即使售電公司先和電廠簽訂,也不愁找不到用戶。”
“從用戶心理來說還是更加愿意多簽長協,因為安全,而市場上有沒有太多好的價格,所以比價后迅速簽訂。”
“市場上大于1600億的需求,1200億的供給。供不應求的行情,再加之月競價差基本在4分左右,讓用戶不愿意參與月競,而一旦用戶坐不住,電廠就可以壓價了。”
張明透露,這種電廠主導簽約的情況,去年就曾出現過,只不過當時是獨立售電公司先出手,逼得電廠不得不跟隨。
張明認為,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取消供需比,“供需比不取消,就不是真正的市場。”
11月月競寓意明年月競更低價格?
恰巧,10月29日,廣東2018年11月的月競情況發布,月競價格創出了自2017年月競以來的最高價(-34.75厘/千瓦時),這個結果相信對于售電和用戶方更是捏了一把冷汗,讓利空間越來越小。
同時,就在29日,有人向享能匯透露市場主體收到的信息:
業內人士黎可認為這是對那些未簽用戶的售電公司的干預,因為在鎖定了電廠一頭后能否與用戶簽訂合適價格又是一次考驗。“3.8分是分界線,用戶的底線,很多售電公司拿不下用戶。等兩天,(簽約量)會不會變少呢?”
不管網友們和業內人士如何質疑,已經確認的交易結果或不可更改。在這場電廠、售電公司、電力大用戶三者的博弈游戲中,目前來看,電廠暫時占據了主動。至于未來三者命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2019年即將開啟的電力現貨市場,期待現貨市場,期待更多改變,期待更多精彩!
(文章中出現名字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