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買電賺不賺,分解曲線說了算 ——深入分析電量分解曲線對購售電收益的影響
▋本文出現名詞解釋
① 現行市場長協分月電量
② 現貨市場“常用曲線”
③ 現貨市場“自定義曲線”
④ 峰平谷曲線D1
⑤ 全天平均曲線D2
⑥ 高峰時段曲線D3
▋什么是電量分解曲線
在廣東現行的年度雙邊或者掛牌交易中,要求將年度交易電量分解至月,也就是所謂的“長協分月電量”。在電力現貨市場中,中長期合約電量同樣要求分解,而且不僅要分解到月,還須進一步分解到每日的24小時,形成分時電量曲線。和現行電能量交易不同的是,該電量不要求物理執行,僅作為金融結算的依據。在之前的文章中(往期回顧:為啥我多賣了電卻少賺了錢),我們已對中長期合約的電量、電價和日前中標電量、節點電價對電費結算的影響進行了說明,本文主要來分析一下選擇不同的中長期合約電量分解方式對購售電收益的影響。
在(往期回顧:重磅| 廣東電力現貨市場系列規則先解讀(附全文))的第九十四條寫道:
“中長期交易按照交易形式劃分,分為場外協商交易和場內集中競爭交易;按照交易周期劃分,現階段分為年度、月度和周交易;按照曲線分解方式劃分,分為常用曲線合約交易與自定義曲線合約交易。”
無論是場外協商交易還是場內集中競爭交易形成的中長期合約電量,都需要依據“常用曲線”或“自定義曲線”形成分時電量,作為與日前市場各時段中標電量進行差價結算的依據。(往期回顧:重磅| 廣東電力現貨市場系列規則先解讀(附全文))中,進一步對“常用曲線”和“自定義曲線”進行了解釋:
“自定義分解曲線由市場主體自主提出,將合約電量分解至分時電量,通過雙邊協商或掛牌交易成交確定;常用分解曲線包括年度、月度、周常用分解曲線,由交易中心會同調度機構根據廣東電網統調負荷特性制定發布。“
也就是說自定義分解曲線是相關市場主體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行定制的分解曲線,而常用分解曲線則是由交易中心統一制定發布的。
目前交易中心共發布了三種形式的常用日分時電量曲線:峰谷平均曲線D1、全天平均曲線D2及高峰時段曲線 D3。
(圖)峰谷平均曲線D1將一日劃分為峰段、平段和谷段,根據統調歷史負荷確定峰、平、谷三段負荷比例,將日電量分解為 24 小時電量曲線。
(圖)全天平均曲線D2:將日電量平均分解為 24 小時電量曲線。
(圖)高峰時段曲線 D3:將日電量平均分解至每日峰段,平段、谷段為零,形成 24 小時電量曲線。
▋用電側和發電側不同的電量分解策略
那么在合約電量、合約電價和日前節點電價相同時,電量分解方式的不同是否會對購售電產生影響呢?我們將通過如下算例進行說明:
假設某售電公司以450元/兆瓦時的價格購入中長期差價合約,該合約某日的電量為1000兆瓦時,按照不同的日分時電量分解方式分解后的差價電費(日前中標電量與中長期合約電量進行差價結算后的電費)如下所示:
在上述算例中我們看到分解方式1到5采用了不同的電量分解策略:對于售電公司而言,差價電費越小收益越高(發電側反之)。
分解方式1是把全部電量分解到節點電價高的時段,分解方式5是把全部電量分解到節點電價低的時段,分解方式2、3、4則是這兩種情況的過渡。通過不同的差價電費收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規律:在合約電量、合約電價和日前節點電價相同的情況下,用電側(售電公司或批發用戶)高節點電價時段的合約分解電量越多收益越大;發電側(電廠)低節點電價時段的合約分解電量越多收益越大。這里借用一位朋友的比喻:就好像去市場買豬肉,同樣的價錢人家切走的是里脊,我切走的是骨頭,我當然虧大了。既然電量分解對收益的影響如此巨大,我們又該怎樣在中長期合約交易進行操作,組合出最有利于我的分時電量呢?我們將在后續文章中為您解惑。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