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電動汽車無線充電9大技術要求
現在各大廠商都在進行無線充電技術研究,因為它擺脫了以往線纜的局限,可以即停即充,簡單方便,也不會受到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這種技術在無人駕駛上是不可缺少的功能。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
四、功率及效率
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統可劃分為不同的功率等級。SAE J2954 TIR、IEC 61980 PT、及GB國標征求意見稿之間均有不同。以上標準均未正式發布,以下內容來自SAE J2954 TIR。

標準要求在最大輸入功率時,系統效率高于85%;在左右偏差±100mm、前后偏差±75mm、上下偏差?的情況下,不得低于80%。請注意:這是所說的效率是從交流輸入(1)到直流輸出(2)的全系統效率。

效率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哥認為至少與以下因素有關:
1、位置對中,即X、Y方向的位置偏差,但正中位置并不總是效率最高點;
2、隔空間隙,高于或低于標稱值,系統效率均會有所下降;
3、位置轉角,即車身相對三維坐標軸的轉角偏差,偏差越大,效率越低;
4、輸出功率,一般來說隨輸出功率提高,效率會先升后降;
5、工作溫度,設計不好的系統發熱嚴重,只能降額工作,因此開機運行一段時間后效率就下降了;
6、壽命階段,隨著服務時間的推移,電子元件會老化,參數發生漂移,如果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有限也會影響系統效率。
7、測試方法,大家都知道測試方法的重要性,方法不對測試結果難以令人信服。
所以說,閉口不談測試條件的所謂效率都是耍流氓!有人搭出一套系統,測了測好象效率還不錯,于是便高調宣稱自己的產品效率高達90%.。
五、異物檢測
交變磁場中的金屬物體,由于渦流熱效應或磁滯損耗會發熱。如果溫度過高,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會引燃充電板附近的可燃物體。所以,異物檢測因涉及到產品安全性而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廠家聲稱自己的產品具備異物檢測功能,但具體性能如何尚不得而知。常見的金屬異物有:
異物檢測模塊通常安裝在地面發射板中。在主線圈之外,布置了矩陣式檢測線圈。當有金屬異物落于發射板上,會引起相應區域磁場的變化,而這個變化的磁場將被檢測到。對于極小的金屬物體,比如紙張上的訂書訂,這種方法一般很難檢測到,只能通過限制磁感應強度來保證安全性。在同等功率條件下,DD形線圈相比CR形線圈磁感應強度低,因而安全性也更高。
六、活體保護
大家都比較擔心無線充電系統的電磁輻射,因為電磁波看不見摸不到。在充電板和接收板之間的區域,磁場強度是最大的。為了防止小動物,如貓、狗等,因長期暴露在高強度電磁場中引發組織損傷,有的廠家開發出活體保護功能。當小動物接近充電板時,系統檢測到并停止充電;一旦小動物離開,系統能及時恢復充電功能。
七、定位功能
無線充電系統位置偏差越小,系統性能越高。常用的定位方法有MV(MagneTIc Vector)及LPE(Low Power ExcitaTIon)。MV是利用幾組輔助線圈通過磁場檢測來實現的,VA上的X/Y兩組輔助線圈發出120-140kHz的電磁波,GA上的三組X/Y/Z線圈用來檢測信號,理論工作范圍達5m。LPE是復用功率線圈來實現定位功能,由GA發射,VA接收,工作范圍在1m以內。相比MV方式,LPE精度低,但成本優越明顯。
八、互操作性
互操作不僅要求不同類型線圈之間能正常匹配,還要求不同功率等級、不同離地間隙的無線充電系統能向下兼容。標準都有相應規定。來源:電子發燒友
九、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同其它任何汽車電子零部件一樣,無線充電系統都要符合Vehicle Level及Component Level的EMC要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