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纜通信線路工程設計:光纜線路的設計
光纜線路的設計
光纜路由的選擇 l光纜路由的選擇原則(確保線路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便于維護和施工,選擇短捷的路由 )
局站的設置
局站的設置應當在能滿足當前系統建設同時,考慮以后工程建設和系統擴容升級的便利。 l段站的設置與當時傳輸系統及技術有關。目前一般按32x10Gb/sDWDM 系統技術水平設置局站。局站的選擇有等距與不等距的區分,一般情況下,為節省投資及簡化維護采取不等距設置局站。
敷設方式的確定
線路敷設方式有架空、埋式幾種方式。 l埋式分直埋及管道,其中管道又分為普通管道及長途專用管道。長途線路根據其重要性,一般采用埋式敷設;綜合考慮投資的經濟性及線路建設的地形、地勢及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也可采用架空方式。近年來由于一些新型管材及施工工藝的出現,管道化敷設成本降低,大段落的直埋方式已逐漸被淘汰。 在確定敷設方式時,應考慮是否可利用現有管道。
光纜(纖)選型
1、光纜容量的確定: 光纜使用壽命按20 年考慮,按需配置。
2、光纖的選型,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光纖類型主要有G.652 光纖(SMF:標準單模光纖)和G.655 光纖(NZ-DSF: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l現在常用G.652D型。 l具體指標可以參考ITU-T G.652標準。 lFTTH 引入了G.657光纖。
3 、光纜 l光纜按其結構分為層絞式、中心束管式、帶狀、骨架式、單位式、軟線式等多種。目前常用的有層絞式、中心束管式。
敷設安裝要求
一、架空光纜敷設安裝要求 l架空光纜采用雙吊線抱箍(或單吊線抱箍)固定吊線。
二、管道光纜敷設安裝要求 l管道光纜按人工敷設方式考慮,有條件時也可采用機械牽引敷設。 l長途硅芯管內壁摩擦系數較小,可采用先進的氣流穿方法。
三、引上光纜 l敷設安裝要求引上管采用φ100mm 鍍鋅鋼管,內穿φ32/28mm 子管4 根,引上光纜布放在子管內。子管應盡量延伸至光纜吊線下50 厘米處并綁扎在電桿上。引上鋼管的上端用油麻和自粘物等封堵。
四、局內光纜 l敷設安裝要求由于局內光纜路由各局站的情況不同,有些比較復雜,因此,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施工。
光纖與光纜的接續要求
施工前,應根據復測路由計算出光纜敷設總長度以及光纖全程傳輸質量要求,進行光纜配盤;光纜應盡量做到整盤敷設,以減少中間接頭。配盤后管道光纜接頭應避開交通要道口;架空光纜接頭應落在桿上或桿旁1 米左右,每個接頭處,光纜與光纖均應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備日后維修或二次接續用。
光纖接續采用熔接法,中繼段內同一根光纖的熔接衰減平均值不應大于0.08dB/ 個(1310nm 波長,OTDR 雙向測試,取平均值)。
線路的防護設計
一、防強電 l本地光纜將各單盤光纜的金屬構件在接頭處作電氣斷開,將強電影響的積累段限制在單盤光纜的制造長度(一般為3Km)內,光纜線路沿線不接地,僅在各局站內接地。7/2.2 鋼絞線吊線可視為光纜吊線的防電、防雷的良導體,故吊線采取每1000 米接地一次。
二、防雷 l在考慮充分利用光纜特點的前提下,提出以下防雷措施:
(1)除各局站外,沿線光纜的金屬構件均不接地。
(2)光纜的金屬構件,在接頭處不作電氣連通,各金屬構件間也不作電氣連通。
(3)局站內的光纜金屬構件相互連通并接保護地線。
三、防蝕、防潮 l光纜外套為PE 塑料,具有良好的防蝕性能。光纜纜心設有防潮層并填有油膏,因此除特殊情況外,不再考慮外加的防蝕和防潮措施。但為避免光纜塑料外套在施工過程中局部受損傷,以致形成透潮進水的隱患,施工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光纜塑料外套的完整性。
四、防鼠 l鼠類對光纜的危害現象多發生在管道中。但因管道光纜均穿放在直徑較小的子管中,且端頭處又有封堵措施,故不再考慮外加防鼠措施。
五、其他防護 l對架空光纜,若光纜緊靠樹木等物體,有可能磨損時,在光纜與其他物體接觸的部分,應用PVC 管進行保護。如靠近房屋應用防火漆進行保護。在與電力線交叉的情況下,應做好絕緣處理。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