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線/變電站,真的有輻射嗎?科學告訴你真相
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電力負荷越來越密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增速持續高位運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的高速增長成為拉動全社會用電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隨之而來的變化就是變電站也開始深入城區,開始在居民區周圍“安家落戶”了。但是部分變電站在落地的過程中卻遭遇了極大的阻力,為什么這些為周圍鄰居帶來光明、帶來便利的變電站會遭遇這樣的待遇呢?原來這全都是因為一個“高壓線變電站有輻射”的傳言。
1、高壓線變電站的作用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高壓線變電站大多屬于交流輸變電設施,為高效、高質量的將電能從遠方的發電廠輸送到用戶,電能必須經歷一個“升壓-輸送-降壓-輸送”的過程。
由此可見,要“電”不要“變”目前的技術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2、變電站為什么要建在城區?
城區110千伏變電站的供電半徑一般在2公里左右,城市越大,變電站供電半徑越小。
由于變電站的供電距離和供電能力是有限的,為了滿足人口密集地區的電力需求,避免拉閘限電,有些變電站需要建在城區。
因為高壓線變電站是必須建設的,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忍受它們的輻射嗎?
錯!錯!錯!
高壓線變電站不產生輻射!!!
我國的電力工業頻率(簡稱工頻)為50赫(HZ),波長為6000km。特點是頻率低、波長長。
當高壓線、變電站內的配電裝置等導體運行時,導體周圍會存在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
所以,高壓線變電站不產生輻射,周圍只存在工頻電磁場。
那么工頻電磁場
對人體健康有有害影響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展的全球性“國際電磁場計劃”(有60多個成員國和11個國際機構參與),歷時10年,完成了300赫以下極低頻場的健康影響評估,核心觀點是:沒有充分證據可表明,生物體曝露于極低頻場中會直接導致生物細胞(包括DNA)的損傷;極低頻場曝露和癌癥之間并不存在已確認的因果關系。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的公眾曝露限值如下:
而我國《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以工頻電場強度4千伏/米,工頻磁感應強度100微特作為公眾曝露的限值標準,較國際標準更為嚴格。輸變電工程在環保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嚴格執行這個標準。
工頻電場強度水平
高壓線周邊工頻電場強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線路電壓的高低、線路導線的排列方式、截面積、導線對地高度和觀測點與導線的距離等。典型110千伏、220千伏輸電線路的工頻電場強度如下表所示。
戶外式變電站站界工頻電場強度在每米幾伏到幾百伏之間。其他類型變電站站界工頻電場強度則比戶外式變電站更低。
工頻磁感應強度水平
高壓線周邊工頻磁場強度的主要取決于線路電流的大小、線路導線的排列方式、觀測點與導線的距離等。典型110千伏、220千伏輸電線路的工頻電場強度如下表所示。
典型輸電線路工頻磁感應強度(單位:微特)
而變電站廠界的工頻磁感應強度不超過10微特,也是遠低于100微特的國家標準限值要求的。
從上述結果來看它們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都是滿足國家標準要求的。
雖然監測值都滿足國家標準要求,甚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但是到底這個強度值是一個什么水平呢,是我國的標準太高了嗎?
通過高壓線變電站PK家用電器,我們就明白了。
電視 |
接近外殼 |
110伏每米 |
1.7微特 |
電冰箱 |
<10cm |
39伏每米 |
0.22微特 |
電腦 |
<10cm |
15伏每米 |
0.88微特 |
微波爐 |
<10cm |
4伏每米 |
17.5微特 |
典型220千伏輸電線路 |
距線路中央0~60m |
≤2420伏每米 |
≤8.56微特 |
戶外變電站 |
圍墻外5m |
幾伏每米到幾百伏每米之間 |
<10微特 |
在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下,高壓線在經過居民區時均會采取高跨設計,地面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會進一步降低。而變電站的周圍存在的電磁環境水平和家用電器水平相差無幾。
“
高壓線變電站不產生輻射。
高壓線變電站產生的工頻電磁場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高壓線變電站周圍的工頻電磁場滿足國家標準,有的甚至和家用電器相當。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