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全程監管 兩江新區清理僵尸企業4000戶
企業有無持續經營能力,是否早已淪為僵尸?如今,市場監管部門已無需進行地毯式人工監管,只需要通過大數據采集歸納,6萬多家企業的全景式畫像盡在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上,包括企業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業務信息
企業有無持續經營能力,是否早已淪為僵尸?如今,市場監管部門已無需進行地毯式人工監管,只需要通過大數據采集歸納,6萬多家企業的全景式畫像盡在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上,包括企業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業務信息等。監管者甚至可以查到該企業的特種設備和許可證,包括用了幾部電梯,每部電梯有無按時檢修等。
截止到今年12月,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業”、“空殼企業”4157戶,清理整頓投資類企業1259戶,占兩江新區6.3萬多戶企業近一成。
這套在這個國家級新區率先采用的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一問世,便迅速引起全國范圍關注,目前已有天津濱海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希望采用上述系統。
12月26日,在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的監管大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市場信用信息監管平臺指揮中心囊括了投訴舉報指揮調度、市場主體分類監管、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等7個子系統。兩江新區6.3萬多戶企業以及由此產生的上百萬條數據,都整合在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上。
事實上,將市場監管包含的400多項必檢任務指標囊括其中,運用大數據對市場主體進行服務和監管,只是兩江新區從2014年啟動的大部制改革內容之一。
企業注冊審批提速90%
“我們公司名稱申請、注冊登記、領取電子營業執照都是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記窗口排隊辦理的煩惱。”12月初,在兩江新區政務中心,正在創業的郭先生領到了通過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簽發的電子營業執照。
去年底,重慶市工商局開始在兩江新區試點開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并發放電子營業執照。
為更好的為市場主體服務,2014年底,重慶市委、市政府將該市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在兩江新區、原北部新區的駐區機構共5個分局進行整合,組建為重慶兩江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即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區內12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所有企業注冊、監管,全部由162個人負責。
注冊登記便利化改革就是整合后的一項。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大幅取消企業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226項調整為32項,218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以改善市場準入環境。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時限從法定2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2個工作日,提速90%。
事實上,兩江新區各行政部門從一開始就按照大部制的思路進行組建,整合后的建設管理局就對應了9個市級部門的職能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整合在當時重慶和整個西部地區尚屬首次。
今年11月,在原有監管職能的基礎上,重慶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又承接了兩江新區轄區內的旅游行業監管職能。“如何實現更好的管理是努力方向之一。我們在積極給重慶市的事中事后監管探路。”該局市場監管科科長項秋偉說。
大數據建立企業族譜
機構改革精簡人員僅僅是開始。
6.3萬家各類企業,光靠100多號人怎么管得過來?得靠大數據。
市場信用信息監管平臺市場主體分類監管子系統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將兩江新區的所有企業分為A、B、C、D四類,A類為誠信守法市場主體,B類為一般失信及許可缺失的市場主體,C類為嚴重失信市場主體,D類為被依法吊銷證照及納入“黑名單”的市場主體。
“對A類,我們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一次檢查、全部覆蓋’,減少對企業重復打擾;B類和C類企業是重點監管對象,我們加大檢查力度和頻率,督促其整改,對C類企業,我們聯合其他監管部門實行聯合懲戒;對D類,我們則加強后延監管。”項秋偉對記者說,該局通過與國稅、地稅等部門制定信息化共享發展規劃,大數據早已整合共享。
今年9月,該局整合了工商部門信息后,推出了企業全生命周期和族譜圖,將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的信息全部錄入,進行全景式畫像。通過對企業的人員招聘、社保繳納、廣告投放等信息進行分析,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就能判定企業是否已成為僵尸企業或者空殼公司。
這一2015年上線的市場綜合監管平臺,目前已囊括了400多項市場監管的必檢指標,打破了傳統市場主體人工巡查的監管模式,正被不少國家級新區爭相效仿。
據項秋偉介紹,該監管平臺還將進一步強化升級,運用三維圖像技術,建設樓宇三維模型,并將樓宇里企業相關信息融入其中,更立體、直觀的展現轄區樓宇經濟的運行狀況 ,并對樓宇經濟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截止到今年12月,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業”、“空殼企業”4157戶,清理整頓投資類企業1259戶,占兩江新區6.3萬多戶企業近一成。
這套在這個國家級新區率先采用的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一問世,便迅速引起全國范圍關注,目前已有天津濱海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希望采用上述系統。
12月26日,在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的監管大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市場信用信息監管平臺指揮中心囊括了投訴舉報指揮調度、市場主體分類監管、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等7個子系統。兩江新區6.3萬多戶企業以及由此產生的上百萬條數據,都整合在市場信用監管平臺上。
事實上,將市場監管包含的400多項必檢任務指標囊括其中,運用大數據對市場主體進行服務和監管,只是兩江新區從2014年啟動的大部制改革內容之一。
企業注冊審批提速90%
“我們公司名稱申請、注冊登記、領取電子營業執照都是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記窗口排隊辦理的煩惱。”12月初,在兩江新區政務中心,正在創業的郭先生領到了通過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簽發的電子營業執照。
去年底,重慶市工商局開始在兩江新區試點開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并發放電子營業執照。
為更好的為市場主體服務,2014年底,重慶市委、市政府將該市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在兩江新區、原北部新區的駐區機構共5個分局進行整合,組建為重慶兩江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即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區內12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所有企業注冊、監管,全部由162個人負責。
注冊登記便利化改革就是整合后的一項。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大幅取消企業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226項調整為32項,218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以改善市場準入環境。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時限從法定2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2個工作日,提速90%。
事實上,兩江新區各行政部門從一開始就按照大部制的思路進行組建,整合后的建設管理局就對應了9個市級部門的職能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整合在當時重慶和整個西部地區尚屬首次。
今年11月,在原有監管職能的基礎上,重慶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又承接了兩江新區轄區內的旅游行業監管職能。“如何實現更好的管理是努力方向之一。我們在積極給重慶市的事中事后監管探路。”該局市場監管科科長項秋偉說。
大數據建立企業族譜
機構改革精簡人員僅僅是開始。
6.3萬家各類企業,光靠100多號人怎么管得過來?得靠大數據。
市場信用信息監管平臺市場主體分類監管子系統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將兩江新區的所有企業分為A、B、C、D四類,A類為誠信守法市場主體,B類為一般失信及許可缺失的市場主體,C類為嚴重失信市場主體,D類為被依法吊銷證照及納入“黑名單”的市場主體。
“對A類,我們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一次檢查、全部覆蓋’,減少對企業重復打擾;B類和C類企業是重點監管對象,我們加大檢查力度和頻率,督促其整改,對C類企業,我們聯合其他監管部門實行聯合懲戒;對D類,我們則加強后延監管。”項秋偉對記者說,該局通過與國稅、地稅等部門制定信息化共享發展規劃,大數據早已整合共享。
今年9月,該局整合了工商部門信息后,推出了企業全生命周期和族譜圖,將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的信息全部錄入,進行全景式畫像。通過對企業的人員招聘、社保繳納、廣告投放等信息進行分析,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就能判定企業是否已成為僵尸企業或者空殼公司。
這一2015年上線的市場綜合監管平臺,目前已囊括了400多項市場監管的必檢指標,打破了傳統市場主體人工巡查的監管模式,正被不少國家級新區爭相效仿。
據項秋偉介紹,該監管平臺還將進一步強化升級,運用三維圖像技術,建設樓宇三維模型,并將樓宇里企業相關信息融入其中,更立體、直觀的展現轄區樓宇經濟的運行狀況 ,并對樓宇經濟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責任編輯:馬麗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