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網智能變電站發展與展望
2月5日,隨著220千伏松工變電站的順利投運,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迎來了第8座220千伏及以上智能變電站,上海電網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上海電力檢修公司運檢部副主任崔鵬程介紹說:“2018年,上海電網還將投運多座220千伏變電站。這些變電站均是智能變電站,這也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上海電網:從傳統變電站到智能變電站
從傳統變電站到智能變電站,上海電網正在發生著深刻而日新月異的變化。
1957年,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被稱為“遠東第一站”的220千伏西郊變電站正式投運,之后上海電網的變電站建設與發展就始終處于全國電力行業的前列。2012年,國網上海電力又承擔了國家電網公司智能變電站建設試點工程——220千伏瀘定變電站的建設任務。瀘定站成為上海首座正式投運的綠色智能化變電站,也是我國220千伏智能站建設的“領軍”工程。瀘定站的投運為之后上海電網智能變電站的建設提供了經驗。
2017年是上海智能電網建設非常重要的一年。上海建成并投運了全國第一座500千伏全地下智能變電站——五角場站。此外,這一年大渡河、閔東、金楓、華陽橋4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先后投運。
上海電網智能化變電站實現了從點到面的發展和跨越。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環保、可靠、可交互
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企業標準,首次明確了智能變電站定義,并對智能變電站發展思路、建設理念提出了系統性要求。傳統變電站和智能變電站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于過程層和間隔層之間不再用點對點的方式連接,而是采用光纖、以太網的形式進行總線連接。智能變電站主要技術特征包括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高級應用互動化。
2012年年初公司提出設計和建設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采用智能化一次設備和集成化二次系統以及IEC61850標準和通信規范,實現全站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監測等基本功能;同時可根據需要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在線分析決策、協同互動等一體化業務,真正突顯了智能站的環保、可靠、可交互的特點。相比第一代智能變電站,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占地更少、設備更智能、建設周期更短、可靠性更高。
2017年上海電網投運的超高壓智能變電站均是按照新一代智能站標準設計建造的。像220千伏閔東變電站,站內一次設備高壓側均采用GIS設備,低壓側均采用開關柜,二次設備則采用智能組件柜,設備占地少,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更高;采用基于虛擬裝置、數字化工具的一體化調試方案,智能設備可在廠內完成調試工作,縮短變電站建設、調試周期;站內的保護裝置采用層級配置,既保證了就地間隔保護功能的獨立性和可靠性,又使得站域級保護能夠集中決策;還建立了統一的信息平臺,將全站信息整合,實現各裝置、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解決目前存在的系統功能分散、集成度低、維護工作量大等問題,并支持一體化業務的開展,在優化電網管理模式的同時,提升了電網運行效率和決策控制能力。
未來智能變電站:更加智能化、標準化、模塊化
為了構建堅強智能電網,順應智能變電站技術的發展趨勢,上海電網必須堅定智能電網的建設步伐,在技術上、管理上不斷開拓創新。
未來智能變電站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趨勢就是設備更加智能化、標準化、模塊化。通過提高設備智能化程度,使設備能夠根據少量功能代碼,實現自動配置甚至調試保護功能。而通過提高二次設備接口標準化、功能模塊化程度,可以實現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換,設備的插件可以直接更換,從而簡化變電站的設計、基建等工作,大大提升設備管理水平以及利用效率。
第二個趨勢是保護裝置微型化、配置層級化。未來可以將保護裝置微型化、單片機化,直接安裝在智能一次設備預留的接口上,減少設備數量和占地空間,精簡二次回路,從而降低缺陷發生次數;完善保護層級化配置,構建廣域保護網絡,加強電網第一道防線與第二、三道防線之間的協作,構建更嚴密的電網安全防護體系。
第三個趨勢是通信網絡統一化。站內通信網絡統一,簡化網絡構架,即不再區分過程層網絡和站控層網絡,站域級保護、多間隔設備(如故障錄波)、自動化后臺可以直接從這個統一的大網絡中獲取數據,減少傳輸延時,避免因中間環節出現問題而引發二次系統故障的情況。
第四個趨勢是檢修管理智能化。在目前已有的檢修壓板和檢修機制基礎上,增加保護狀態檢修功能程序。當裝置處缺或定校,投入相關狀態檢修軟壓板,就可以自動實現批量軟壓板的投退、保護數據自動計算;同時發信給相關保護或設備,屏蔽相關保護數據、退出相應的保護功能,裝置自動完成相應安全措施布置工作,減少人工作業,省時高效,不易出錯。
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智能變電站是核心關鍵平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電網智能化趨勢愈發明顯,并成為全球電網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和節點支撐,智能變電站建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并將為實現電網系統安全、可靠、經濟、高效和綠色的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