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蒙東電科院:特高壓“特”在哪兒?
—— 一名普通電力員工對“特高壓”的認識
“特高壓”這個概念對我這樣的普通員工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通過相關的報道,熟悉它對百姓、社會和國家的重大意義……
“特高壓這樣直接輸電,不用燒煤,是不是比較環保?”
“特高壓對霧霾、減少燃煤污染、減少PM2.5有什么幫助嗎?”
“特高壓“特”在哪兒?為什么要特高壓輸電?”
作為普通老百姓,對高鐵帶來的便利感受明顯,但對特高壓技術的感受不是很直觀,提起特高壓,有的老百姓覺得好像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其實不然,特高壓就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當前,大氣污染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據分析,大氣污染物PM2.5成分中,大部分來自燃煤。按照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報告推算,在京津冀地區,輸送1億千瓦時的電,PM2.5就會減少7噸,PM10減少約17噸。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總體規劃,到2020年內蒙古電力外送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年外送電量8300億千瓦時,增加當地煤炭就地轉化3.8億噸。將內蒙古的能源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能從根本上解決內蒙古電力外送和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問題,大大減少了燃煤污染,對減少PM2.5有極大地幫助,協助相關地區緩解霧霾,節能減排效果可謂立竿見影。美麗的內蒙古定會再現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的天堂草原魅力。
特高壓“特”在哪兒?
為什么要特高壓輸電?社會對電能需求的不斷增長是根本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用電需求不斷增大,輸電電壓等級也在不斷增長。特高壓的“特”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輸送容量特大,交流1000千伏特高壓輸送容量,是交流500千伏的5倍;二是送電距離特遠,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經濟輸電距離是500千伏的3倍,同時特高壓直流正負800千伏最遠經濟送電距離達到2500公里以上;三是線路損耗特低,有明顯的節能、提高輸電效率效果;四是走廊占地特省,累計起來國土資源節省非常可觀。特高壓輸電是西電東送戰略的必然選擇,對于實現環境友好、能源跨區靈活調配和資源節約型輸電網絡,具有重大的意義。
特高壓“高”在哪兒?
電壓等級是電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反映了電網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水平。就好比我們要滿足廣大人口的居住需求,住房需從平房發展到低層樓房,再到高層樓房;要實現大客流和高效率的運輸,就需要實現鐵路運輸的提速,到現在發展為高鐵技術。國家電網公司電網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2009年,第一條1000千伏的晉東南—南陽—荊門輸電線路建成,成為當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輸電工程,標志著我國占據了世界輸電技術和電工設備制造領域的制高點。目前1000千伏特高壓已經納入我國國標規定的電壓等級系列,同時也成為國際標準電壓。看似簡單的電壓提升對電力電網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特高壓特點就是輸電容量大,比傳統的500千伏和750千伏的超高壓輸電容量大幅提高。形象比喻一下,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線可以遠距離傳輸具有8臺100萬千瓦裝機大的電廠,一回特高壓直流就可以傳輸出去。?
特高壓對內蒙古的影響深遠。
內蒙古是國內嘗到特高壓電網甜頭的省份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綠色能源發展的新陣地,在我國能源配置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區煤炭查明儲量4000億噸、風力可開發資源4億千瓦,均居全國首位。2013年,全區外送電量1400億千瓦時,占全區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是2005年的3.8倍,“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速18%,電力外送規模居全國第一。但由于缺乏遠距離、大容量電力外送通道,內蒙古能源基地的發展受到制約,煤炭開采后,大部分直接外運銷售,沒有把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大量電力需要外送消納,所以輸電通道建設對于內蒙古自治區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遭受霧霾災害嚴重的地區,為減輕燃煤發電的環保壓力,將進一步提高外受電比例,這就為內蒙古自治區發揮資源優勢、調整能源發展結構帶來了新機遇。
特高壓電網的特點是負荷大、損耗小、輸出距離遠,這些特點恰恰符合能內蒙古自治區的實際。錫盟至濟南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標志性工程,也是國家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之一。據悉,到2020年,內蒙古境內將建成12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依托特高壓、融入大電網,必將推動內蒙古能源資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更好地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戰略部署,促進內蒙古能源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國家電力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特高壓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
特高壓可以有效緩解霧霾。在PM2.5的主要來源中,燃煤貢獻是18%,再加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經過二次反應之后,對PM2.5的貢獻可能會更高。可見,燃燒煤炭是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電代煤、以電代油,讓電從遠方來,對抑制霧霾是有明顯緩解效果的。通過讓電從遠方來,通過輸電替代一部分輸煤,減少煤炭運輸中的尾氣排放,解決煤炭“堵”在路上的困境,減少中東部地區對火電廠的需求,釋放當地的環保壓力……測算數據顯示,能夠減少大概23%~25%的霧霾。有了特高壓送電,老百姓的用電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燃煤、燃油電廠可少建,建好的可科學合理安排發電,減少空氣污染。所有這一切,老百姓都將切身感受到,會讓生活更美好。
特高壓是我國為數不多、世界領先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經過艱苦攻關和創新實踐,我國特高壓事業不斷在理論、技術、裝備、標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贏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廣泛贊譽,成為中國電力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一個國家電網人應為之驕傲!為之奮斗!切實為老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