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落地加速利好頻出 云計算概念吹響集結號
2017年底以來,信息技術領域利好不斷襲來,多上市公司項目入圍人工智能等擬支持項目名單,工信部批復新增6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我國NB-IoT終端設備進網檢測工作正式啟動……在A股市場上,資金加速向云計算概念集結。昨日wind云計算概念大漲3.11%。對此,市場人士表示,2018年信息技術投資主線仍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主,建議把握硬件+算法+大數據三條主線,以及云計算板塊相關細分行業龍頭。
高景氣可期
縱觀整個2017年度,信息技術行業中漲幅最大的板塊(不含衛星應用)為計算機硬件板塊,漲幅前三的個股(不含2017年上市的股票)為??低?41.900, 0.28, 0.67%)、中興通訊(36.420, 0.50, 1.39%)(港股00763)、科大訊飛(66.410, 6.04, 10.00%)、人工智能和5G在下半年表現尤為突出,相關行業的高景氣度有望在2018年延續。
根據IDC統計,截至2017年Q1全球公有云基礎設施支出已經達到所有IT基礎設施支出33.5%,同比增速34.1%,而傳統IT基礎設施規模則同比下滑4.2%。預計未來四年公有云IaaS仍然將保持每年27%的年復合增長率,在2020年公有云基礎設施開支比例將有望達到所有IT基礎設施比例的50%。而對應的是傳統IT基礎設施支出占比的持續下滑。而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也將由2015年的67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620億美元。
根據國內公有云提供商數據,阿里云2017年Q3收入29.75億元,同比增長99%;國內規模第三的金山云2017年Q3實現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80%。AWS北京地區在獲得云計算拍照前三季度也有超過4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0%。未來三年中國公有云增速有望維持超過60%年復合增長率,正式獲得云計算牌照后,由光環新網(13.190, 0.00, 0.00%)運營的AWS北京區云計算業務未來也將獲得高速增長。
從昨日盤面看,隨著云計算概念爆發,深科技(11.310, 1.03, 10.02%)、中科金財(28.040, 2.55, 10.00%)、高升控股(16.190, 1.47, 9.99%)等放量漲停,31只成分股漲幅在1%以上,占正常交易成分股的79%。
技術落地加速
相關機構預計,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背景下,高科技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題。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主線的計算機板塊將在2018年迎來機遇,國家層面有關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的相關政策落地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的發展。云計算方面,企業上云有助于調節制造業的信息化支出,將一次性投入變為按需租用,降低制造業信息化門檻,實現由“自建”到“租用”的跨越將會是企業未來在IT開支方面變化的趨勢,云計算產業鏈從IDC到IaaS、PaaS、SaaS各層級都將迎來高速增長。
信達證券認為,隨著政企大量上云,受益于我國食品行業,大數據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政策的強力助推,云服務需求在市場和政策的驅動下不斷上漲,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作為底層基礎的IaaS細分市場增速最快,將首先釋放業績。公有云市場已被互聯網巨頭占據,A股上市公司的主要機會集中在私有云市場的行業云和與之配套的云安全領域。
對比美國云計算的發展歷程,我國云計算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不管是需求端的刺激、供給端的推動還是技術變革的支撐,都為我國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增長環境。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極大地刺激了原有IT產業體系,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企業上云需求與日俱增,從原來的游戲、互聯網行業,逐步向金融、政務、視頻等行業擴展,云計算市場規模有望計算釋放。
此外,信達證券還指出,中國因為經濟體量龐大、市場監管的特殊性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私有云市場,隨著5G、物聯網、智能化技術的落地,私有云市場將進一步得到支撐,前面還有成長空間。我國私有云市場已呈現出以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為著眼點,向縱深行業落地的態勢。
責任編輯:馬麗芳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