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布局云計算生態圈 狙擊亞馬遜
阿里云宣布以“飛天”平臺為基石,通過 “億元扶持計劃+平臺升級+大規模優惠”策略,整合云計算生態鏈上的各方力量,為開發者提供其創新所需的資金、產品、服務到云計算應用的全方位資源。
“三板斧”布局云計算生態圈
據悉,阿里云將通過1億元扶持計劃來幫助云計算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該計劃的扶持對象以游戲、移動、企業應用等領域的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和SI(系統集成商)為主,支持他們向云計算開發商轉型,將其傳統架構的軟件改造成云軟件,也能進一步豐富云生態鏈上的產品與服務。實際上,在云計算出現之前,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資金與技術一直是其創業路上無法逾越的障礙。
據介紹,為提升阿里云開放平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影響力,第三方合作伙伴想要獲得這一億元資金扶持的條件之一,就是產出基于阿里云開放平臺的技術產品與服務。
同時,阿里云正式對外發布全新的開發者服務平臺。該平臺圍繞開發者的上下游服務鏈條,通過引入更多第三方產品及服務,為開發者提供包括基礎服務、基礎工具、開發組件等多個領域的云計算應用。
阿里云表示,開發者服務平臺中的基礎工具部分,讓用戶能夠降低云計算使用門檻,提升云產品操作便捷性。而基礎服務則可以為用戶提供與云產品相關的代運維服務。在穩定性方面,優質的云端應用接口調用,保證了快速穩定。同時,數據化創投服務,將為中小創業者帶來更多創業、創新的可能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阿里云開發者服務平臺之上,阿里云還聯合銀杏谷資本、真格基金等風險投資機構,推出云計算數據化創投服務平臺。目前,已有600家企業通過阿里云遞交了項目申請,其中有60家企業獲得了風投面試,4個創新項目獲得了第一批的風險投資。
率先通過阿里云獲得風投支持的gpsmi車聯網裝備創始人呂力表示,和很多初創期的創業者一樣,在創業之初承受著資金、資源、產品試錯成本的挑戰。而創投銀杏谷前期象征性地投入資金,后期為初創型的項目gpsmi車聯網裝備項目找到了用戶,以市場對接的方式幫助了公司成長。
此外,阿里云還發布了低門檻入云、回饋老用戶等價格策略。阿里云官網顯示,云服務器(ECS)和關系型數據庫(RDS)的月度整體降價幅度在20%左右,其中云服務器(ECS)最高降幅近30%,開放存儲服務(OSS)降價甚至高達50%左右。
狙擊亞馬遜公有云
在業內人士看來,阿里云布局云計算生態圈的三大舉措有狙擊亞馬遜公有云AWS入華的意圖。
多次“狼來了”的傳言無疾而終后,云計算老大亞馬遜終于攜其公有云平臺服務AWS正式在中國落地。12月18日,亞馬遜AWS與北京市政府、寧夏自治區政府、北京云基地在京簽署四方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興建、發展和推廣云計算服務,以位于北京和寧夏的基礎設施向客戶提供云服務。隨著北京和寧夏數據中心的建設及投入運營,未來亞馬遜AWS將逐步實現全面開放,屆時國內外所有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都可以自由申請并在AWS上享受到云服務。
雖然此前微軟、IBM的公有云都搶先落地中國,但此次亞馬遜AWS的到來,無論是微軟、IBM等國際巨頭,還是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國內巨頭,都在密切關注,并且積極行動,以應對亞馬遜落地后可能給市場格局帶來的沖擊。
例如,除阿里云之外,IBM宣布與中國最大的中立IDC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聯手,將IBM頂級的云計 算 基 礎 架 構 服 務 SCE+(SmartCloudEnterprise+)引入中國,開啟中國企業享用高價值托管私有云服務。微軟宣布,聯想成為中國首家CloudOS戰略合作伙伴。騰訊云宣布將展開為期一周的年終大促,在云服務器、IDC帶寬打折上帶來一次空前絕后的超級優惠,而且還有很多基金與禮包附贈。
“1218將成為中國云計算發展轉折點。”阿里云業務架構總監劉克鴻稱。
同時,他表示,“云計算,尤其是自主產權的云計算要在中國做起來不容易,如果沒有合作伙伴的合作與支持,很難想象阿里云的未來。此,阿里云的重心在于為客戶服務,不會去擔心亞馬遜帶來的所謂‘沖擊’。”

責任編輯:花臉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