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目錄如何影響全球新能源格局?
四、“3.0版”著力勾勒國家隊地圖,消費者將從中受益
很顯然,雖然不會與補貼掛鉤,但國家重點科技獎勵資金及國資背景的金融手段介入,將對已經占據龍頭地位的優質動力電池企業(及燃料電池企業)予以極大的推力,從而將“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強。
從這個角度來講,政府管理重心已經從需求端向供給端做出了重大轉移。基于這樣的思路,我們可以對未來的頂層設計做出大膽預測:一是加大鼓勵技術進步,比如在高鎳三元、固態電池、燃料電池電堆原材料等方面聚焦發力,這些領域將獲得更大力度的傾斜;二是會結合中美貿易戰形勢,以“積極引進1-3家外資企業進入”作為條件交換,并順而形成“鯰魚效應”的一箭雙雕;三是會積極鼓勵國內巨頭走出去,結合“一帶一路”等布局海外市場,搶占新興國家市場份額,進一步參與全球化競爭。
可以預見的是,在3-5年內獲得國家強力扶持的少數企業將在技術領域進一步發力,不僅遠遠拉開與中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身位,還能大幅縮小、接近甚至局部反超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并加快登場國際舞臺。
特別要提及的是,白名單一旦走上正軌,消費者將從中受益匪淺。很顯然,白名單若管理得當、成功塑造公信力,那么對于消費端而言,購用新能源汽車將獲得很大的好處:一是購用新能源汽車新增直觀考核標準,類似于家用電器的能耗標簽一樣評定整車核心部件水平;二是使用新能源汽車時能得到更好的產品質量保障,畢竟白名單對于企業生產水準有著明確的考核要求和淘汰機制;三是可進一步享受價格的實惠,充分良性競爭和驅逐劣幣的環境下,企業將加快技術研發進度,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最終讓利于民。
五、應對之道:從速申報、生態共建
綜上所述,我們結合“3.0版”白名單的作用,對各方提出如下建議,作為參考:
1、零部件企業應從速申報。既然“3.0白名單”有著優質標簽的鑒定作用,而且國家部委、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都會將其作為重要參考。那零部件企業就不能掉以輕心,不能予以觀望,應該盡快組織申報、努力達標并獲得認證。
2、整車企業應高度認可。既然“3.0白名單”是優質標簽,整車企業就應該放棄“關系型”供應關系,盡可能向“3.0白名單”企業的“實力型”供應關系轉換,實現整零協同共進。
3、聯盟應重點加嚴考核指標和推進產業協同。“3.0白名單”作為各方重要參考依據,就不能做成大鍋飯,應該嚴格限定質量和數量,比如企業數量明文規定為不超過15家,考核指標大幅優于國家標準,并不定期組織現場審查,確保公信力的同時也做到名副其實。在此前提下,聯盟應與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經銷商、媒體加強協同,將白名單逐步與新能源汽車銷售掛鉤,盡早形成類似于家用電器的“能效標簽”的作用,讓產業鏈各個端點都充分受益。
4、行業管理層應進一步聚焦扶持對象。毫無疑問,在追趕日韓巨頭的關鍵時期,僧多粥少是養不成少林武僧的,應該縮小重點扶持項目數量、集中資金對重中之重的領域加以扶持,實現“精準扶強”。同時,管理層應積極組織金融層與企業層進行接洽,落實具體政策,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并向海外市場進軍。
5、地方政府必須將“3.0版”白名單與招商引資政策緊密掛鉤。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招商這個新興事物處于被動局面,被忽悠拿出土地、資金、廠房來“共建”的事例不少,“3.0版”白名單可以成為行之有效的參考,以“標桿作用”指導招商政策設計,但這需要地方經信委的緊密配合。
6、產業投資標的物有了指南針。畢竟金融領域和汽車領域之間隔了一座山,在產業投資尋找優質標的時,“3.0版”白名單可以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硬性規定,減少重大投資失敗的幾率。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面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動力電池行業也從政策強保護時期進入了開放引導的階段。在后補貼時代,白名單仍然會發揮作用,扶優扶強。國內的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有望借助政策、市場、資本的力量,鍛造核心競爭力,帶動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甚至影響未來國際新能源競爭格局。(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 智電汽車專家團)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