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聯網方式盤點 電力線上網最靈活
無需WiFi信號,點一盞LED燈就能上網。昨天,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傳出好消息,一種利用屋內可見光傳輸網絡信號的國際前沿通訊技術在實驗室成功實現。下個月,10臺樣機將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會。復旦大學
無需WiFi信號,點一盞LED燈就能上網。昨天,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傳出好消息,一種利用屋內可見光傳輸網絡信號的國際前沿通訊技術在實驗室成功實現。下個月,10臺樣機將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會。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薛向陽告訴記者,目前的無線電信號傳輸設備存在很多局限性,它們稀有、昂貴、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機,全球數百萬個基站幫助其增強信號,但大部分能量卻消耗在冷卻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燈泡卻取之不盡,尤其在國內LED光源正在大規模取代傳統白熾燈。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燈泡中增加一個微芯片,便可讓燈泡變成無線網絡發射器。
去年開始,上海市科委已在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這一國際前沿的無線通訊技術,由復旦大學承擔的可見光通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不僅在實驗室環境中利用可見光傳輸網絡信號,并且實現能夠“一拖四”,即點亮一盞小燈,4臺電腦即可同時上網、互傳網絡信號。課題研究人員遲楠教授指出,光和無線電波一樣,都屬于電磁波的一種,傳播網絡信號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給普通的LED燈泡裝上微芯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數百萬次閃爍,亮了表示1,滅了代表0。由于頻率太快,人眼根本覺察不到,光敏傳感器卻可以接收到這些變化。就這樣,二進制的數據就被快速編碼成燈光信號并進行了有效的傳輸。燈光下的電腦,通過一套特制的接收裝置,讀懂燈光里的“莫爾斯密碼”。
“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網絡信號。關掉燈,網絡全無。”遲楠告訴記者,與現有WiFi相比,未來的可見光通訊安全又經濟。WiFi依賴看不見的無線電波傳輸,設備功率越來越大,局部電磁輻射勢必增強;無線信號穿墻而過,網絡信息不安全。這些安全隱患,在可見光通訊中“一掃而光”。而且,光譜比無線電頻譜大10000倍,意味著更大的帶寬和更高的速度,網絡設置又幾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礎設施。
如今,互聯網已經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日常的辦公,學習,以及新聞資訊的獲取,都離不開網絡這個媒介。當然,網絡技術也正在飛速地發展,十年前,我們還在使用電話線撥號的上網方式,而現在,利用網線上網寬帶網絡已經將電話線撥號的方式淘汰,而如今,無線上網技術也開始漸成主流,甚至還出現了電力線上網技術。
“從燈光通訊控制到芯片設計制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產品,都是研究人員‘動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樣走進千家萬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遲楠認為,Lifi技術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燈光被阻擋,網絡信號將被切斷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競爭對手,而是一種相互補充,有助于釋放頻譜空間……
上網方式大盤點
電話線撥號上網
最早的時候,我們上網采用的是電話線撥號的方式,為電腦配一個調制解調器,也就是我們通常稱的“貓”,與電話線相連,就可以實現撥號上網了。電話線上網的理論速度為56kbps/8bit=7Kbps,除去系統本身保留帶寬,上行帶寬占有再加上線路自身問題,下載速度最好也只能達到5-6Kbps。這種上網方式現在幾乎已經淘汰。
典型的電話撥號上網配置
傳統有線寬帶
現在,寬帶上網已經取代了電話線撥號上網方式,要實現寬帶上網,電腦上要先配備一塊以太網卡。現在傳統有線寬帶的上網的方式主要有ADSL,電纜網線,光纖等。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是一種通過現有普通電話線為家庭、辦公室提供寬帶數據傳輸服務的技術。ADSL即非對稱數字信號傳送,它能夠在現有的銅雙絞線,即普通電話線上提供高達8Mbit/s的高速下行速率。這種上網方法還是要依賴電話線,將電話線與ADSL貓相連,然后將ADSL與以太網卡用網線連接來實現。
ADSL網絡接入配置
LAN是一種局域網共享上網的方式,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臺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共享帶寬實現上網。“某一區域”指的是同一辦公室、同一建筑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學校等,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這些計算機由網線通過路由器,交換機等相連,共享帶寬能夠達到10Mbps,100Mbps,1000Mbps不等。
光纖是另一種傳輸媒介,不同于電纜網線,光纖傳送的信號是光訊號而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