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智能電網與變電站設計五大難題?
Bentley公司全球電力業務副總裁亞瑟˙薩瓦爾,堪稱一個“電力牛人”。他30多年如一日耕耘在全球電力行業。
Bentley公司全球電力業務副總裁亞瑟˙薩瓦爾
薩瓦爾畢業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力專業,畢業后供職于施耐德等電力公司,此后創立自己的公司ECTI并研發出了在全球電力工程設計行業頗有名氣的電氣設計軟件系統promis.e,隨著公司為Bentley所收購,擔任Bentley公司全球電力業務副總裁一職至今。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來到北京,他第31次來到中國。作者和他就智能電網與變電站的三維設計進行了一次熱烈的對話,他談到了智能電網與變電站設計的五大難題和解決方案:
一、智能電網就是網中的每一個設備都要智能
二、智能電網就是全生命周期智能,不能存在“斷掉的電話”現象
三、非智能電網可利用點云技術改造,三年收回成本
四、智能電網三維設計技術的選擇要考慮兩大因素
五、智能電網設計的成敗關鍵在于人
作者:作為電網2.0的智能電網在中國是個火熱的話題。你是怎么理解智能電網及其設計原則的?
薩瓦爾:智能電網是指本身承載著智能信息的電力基礎設施的設備和通訊網絡,它能夠根據需求和其他因素進行自身調控。由于中國對電力需求的增長,對于智能電網的需求是迫切的,因為智能電網能夠按照需求把電力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電網需要被調控,因此也需要自身調控。
我們最應該做的其實是應用智能的設計技術從源頭開始設計全智能的電網。例如在設計變電站的時候,不僅變電站要智能,變電站上的每一個設備都要智能,也就是說每一個設備都要附有驅動智能的關鍵數據。
作者:智能電網源于設計,但并不止于設計。智能設計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智能電網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運營?
薩瓦爾:智能不僅源于設計,還包括隨后的建造、運營和維護,這樣我們才能夠把數據從智能設計的階段交付到施工以及運營階段。我們看到的最大挑戰是把設計數據從工程師的個人電腦傳輸到基礎設施網絡的全生命周期。我們在美國有個詞叫“斷掉的電話”,是指當設計工程師使用傳統方法傳輸工程圖和數據表的數據時,注定會有些東西在傳送的途中丟失。
有了Bentley Substation這樣的解決方案,數據會被無縫地從設計工程師那里傳送給建造團隊、再傳送給運營維護團隊。我們只需要提供給設計師和工程師工具,數據的集成工作可以藉此完成。 此外,當設計結束后,我們需要管理數據,Bentley可以提供工具用于管理這些數據,如智能變更和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
作者:經過過去多年的建設,中國已經建設了一個龐大的電網,而其中大部分的電網都是非智能設計的。對于這些傳統項目,怎么讓它們變為智能電網的一部分,Bentley為此又能做些什么?
薩瓦爾:對于這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歐美國家,特別是幾乎不再新建任何變電站的歐洲國家的經驗。
我們可以用點云解決方案對舊的變電站進行掃描,轉換成智能模型放到Bentley Substation中,然后跟智能電網進行對接。盡管點云解決方案被認為投資太大,但如果不接受這樣的新技術,舊的變電站就永遠無法成為智能電網的一部分,這樣帶來的損失更大。我們的工具能夠幫助業主節省很多費用,在三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
作者:我們注意到很多電力單位在三維變革過程中,走過了許多曲折的道路,例如三維平臺的選擇上就很少一步到位,一家單位用多個設計平臺的現象也很多。你有什么建議?
薩瓦爾:同時使用多個三維設計平臺會帶來許多困難與困惑。第一就是投資,你得花雙份或者更多的錢,去為多個三維設計平臺埋單。第二,設計人員會無所適從,大家甚至會停一停、看一看,因為不明確領導的想法和單位戰略選擇的方向。另外,這對整個的技術儲備、技術推進都會有很大的障礙。第三,每個軟件不管好與壞,都有它的設計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