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白皮書》背后 什么制約了中國物聯網?
物聯網無疑是現下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全世界仿佛都在談論著的這張神奇的大網,它到底是什么呢?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的物聯網通俗的說,物聯網就是把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品,用互聯網這張網連接起來。你不要覺得物
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的物聯網
通俗的說,物聯網就是把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品,用互聯網這張“網”連接起來。你不要覺得物聯網離自己很遠,因為它正通過各種科技手段一點一滴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提到了物聯網,就不得不說一說傳感器。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的物聯網正是通過各式各樣的傳感器這個“觸手”來捕獲、傳送、處理數據的。
如今,物聯網活躍在各個行業領域,特別是工業領域中。具有環境感知能力的各類終端、基于泛在計算模式、無線通訊技術等不斷融入到工業制造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實現大幅提高制造效率的同時,還能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物聯網徹底打破了原有的工業生產模式,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工業的新階段。
發展物聯網核心技術是關鍵
在近日召開的2014中國500強企業高根據新版《物聯網白皮書》,目前物聯網制造業的境況:感知制造獲得局部突破;光纖傳感器在高溫傳感器和光纖光柵傳感器方面獲得重大突破;中高頻RFID技術產品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超高頻產品已打進國際市場。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業過程自動化的工業無線通信芯片。
技術短板:集成電路芯片、高端傳感器、超高頻RFID
雖然我國已經掌握了傳感器、RFID技術等產品的生產能力,但大部分的核心技術,如芯片等仍然依靠進口。國內工業一旦用上“外國芯”將會形成長期依賴,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方面繼續落后。在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力、污水處理、制藥、化工、礦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我國使用的芯片大多被國外芯片壟斷。“關鍵控制數據有可能被篡改或喪失,造成環境災難,人員傷亡,甚至危及公眾生活及國家安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繆向水表示,國外芯片制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件來操控工廠控制系統,導致工廠停工,發生安全事故等。
國內眾多廠商也漸漸認識到芯片才是核心,如果沒有自己的芯片而是依靠進口,就等于在日后的成本、供應等方面埋下了安全隱患。為了占領市場先機,一些敢于“吃螃蟹”企業家投入血本加碼芯片的應用開發,如中航微電子、光迅科技、廈門乃爾電子等一大批內地企業興起,加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崛地而起。
在9月3日召開的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部際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指出,傳感器及射頻識別(RFID)技術作為物聯網的基礎與核心,其發展滯后于物聯網產業的整體發展,“高端產能不足、低端同質競爭”已成為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短板。一是傳感器尤其是高端傳感器自主創新能力還較低。部分多功能、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的高端傳感器依賴進口,多數企業都是引用國外的芯片加工,甚至僅停留在代理國外產品的水平上。二是射頻識別(RFID)芯片技術、工藝水平還不高。尤其是在超高頻、微波產業鏈中,目前從事芯片設計的企業為數不多,芯片技術能力、工藝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總的來說,高端傳感器制造,以及超高頻、微波射頻識別(RFID)芯片制造仍是我國物聯網發展中的技術短板。
是什么制約了中國物聯網?
在日前舉辦的2014第五屆物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這樣形容物聯網:論物聯網的發展階段,目前尚處于嬰兒期,從概念炒作到現實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鄔賀銓認為,現在的物聯網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標識問題、體系模型和語音交互、數據挖掘和安全隱私、商業模式、行業的進入門檻對成本的影響等;也有很多技術需要攻克,體系技術軟件的服務、云計算,硬件怎么做到低成本,還有數據信號處理,發現與搜索引擎,關系網絡,電源與能量存儲等。峰論壇上,中國企聯會長王忠禹提到:“2014世界500強中,在IT和高端裝備制造兩個領域內,我國大企業明顯處于弱勢,甚至是空白。國內企業要緊緊抓住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發展機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集中精力在高端制造領域搶得先機和實現趕超。”
盡管物聯網技術在國外被視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可在國內的應用還處于試驗和示范性探索階段。而阻礙物聯網在國內快速發展的障礙,主要是傳感器、RFID(無線射頻識別)等關鍵技術。
工信部5月30日發布的新版《物聯網白皮書》中提到,我國物聯網近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3年整體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同比增長36.9%,其中傳感器產業突破1200億元,RFID產業突破300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整體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信息處理和應用服務逐步成為發展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威脅。近日,惠普旗下應用安全部門Fortify對10款高人氣的物聯網設備進行安全審時發現,這些設備竟然存在250個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平均每款25個,這些設備包括電視、網絡攝像頭、自動調溫器、遙控電源、噴水滅火器、門鎖、家用報警器、體重秤、車庫開關以及家用多設備控制器等。
截至2020年接入互聯網的物聯網設備會有多少?Gartner預測會有260億個物聯網設備,而IDC預測會有2120億個物聯網設備。無論是260億還是2120億,隨著大量智能設備接入互聯網,入侵網絡的方式必定會比現在多得多。智能儀表、設備維護與監測傳感器、工業機器人、資產追蹤系統、智能零售貨架、工廠控制系統乃至可穿戴設備等,都有可能成為黑客入侵攻擊的對象。
由此看來,除了技術短板,安全問題也是阻礙國內物聯網發展的“攔路石”。物聯網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證,那么大數據系統中的個人信息、商業機密甚至國家、軍事秘密,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竊取利用。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旦我們能突破技術瓶頸,解決好安全問題,物聯網必將給每個人的生活帶來大驚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