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之道】南方電網公司全面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一、堅定不移,持續推進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1.著力解決資產管理重點難點問題。
公司堅定不移地按照“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思路,扎實推進既定的工作計劃。組織梳理了上一年度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確定其中包括帳卡物一致等5項工作需繼續推進,新增按資產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化物資采購合同等9項工作,各項工作繼續按工作組的方式跨部門聯合推動,集中力量協同解決資產管理領域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各項工作均按期完成年度任務。
一是開展設備品類優化。在物資、基建前期開展工作的基礎上,組織深入分析目前公司設備品類優化領域所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梳理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重點針對二級物資的品類優化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針對目前一、二級設備品類及型號,結合現行規程規范,進一步深入優化,形成參數清晰、標準的設備采購清冊,并做到與公司現行導則、技術規范書完整匹配。目前已完成選定范圍二級物資的品類初步優化,預計年底前最終完成。
二是推進設備資產“賬、卡、物”一致工作。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完成《設備資產身份編碼標識應用指導意見》及《生產工器具臺賬規范》、《生產工器具信息規范》等標準編制,逐步夯實設備資產“賬、卡、物”一致工作基礎。編制《推進設備資產賬卡物一致工作解決方案》,組織召開設備資產賬卡物一致工作現場會議,部署賬卡物一致核查清理工作,深入推進設備資產帳卡物一致工作。
三是優化物資采購商務條款。從落實設備使用年限的承諾、加強設備關鍵部件的質量監控、明確備品備件的供應義務、明確培訓的責任及義務、明確接受技術監督的義務等方面,提出了物資采購商務條款優化的建議。
2.全力做好技術標準全過程管理。
一是編制生產設備技術標準十三五規劃。根據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遵循“全業務、全品類”的原則,按照“統一套路、統一模板”的思路,研究提煉生產設備技術標準類型33種,優化生產設備品類153種,構建生產設備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梳理生產設備領域所需的全部技術標準總量1088項,對照公司技術標準體系表(2015版)梳理標準存量1037項,篩選尚待制修訂的標準增量51項,根據輕重緩急程度編制設備標準十三五規劃。
二是優化完善公司技術標準編制質量評價體系。廣泛開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同質企業標準的調研工作,汲取國內標準評審管理經驗,研究提煉出技術標準評價要素12項、評價要點27項,構建公司技術標準評價要素體系,明確了評價方法,編制頒發了《公司技術標準評價方法》。開發了公司技術標準差異化梳理信息化工具,助力公司技術標準送審稿差異化梳理協調,促進公司技術標準質量的提升。
三是持續完善設備技術規范及“一型一冊、一物一冊”。構建裝備技術導則、技術標準、技術規范書設備標準體系三級框架,發布《35kV-500kV交流輸電線路裝備技術導則》、《20kV及以下電網裝備技術導則》等技術導則及技術規范書28項,。加快“一型一冊、一物一冊”編制,年內各單位已完成110kV及以上變電設備“一型一冊”的編制印發工作。
四是建立GIS設備標準設計圖庫。進一步將產品設計圖紙由僅涉及外部接口延伸至產品內部結構,明確材料材質、外形尺寸、外部接口、參數、附件型號、運行要求等要求。由供應商主要負責產品結構設計,公司專家團隊提出運行要求,共同建立標準,目前已完成西開GIS設備標準設計圖紙的編制及修訂完善。
3.加強全過程技術監督管理。
以問題為導向,抓住問題重點深入開展專項技術監督,在全網范圍內組建了技術監督專家工作組,有針對性的開展主設備專項技術監督檢查。上半年新版GIS技術規范頒布后,針對在建的614個基建項目如何落實規范,會同基建部、物資部、系統運行部梳理執行過程中存在的材料、試驗、結構、資料等8類56個問題,按照結合實際嚴格落實的原則制定執行GIS技術規范原則意見;并組織專家團隊赴廠家開展GIS專項技術監督檢查,重點檢查規范標準的執行情況。
開展了變壓器型式試驗報告專項技術監督審查、500kV主變套管參數專項技術監督核查,發現型式試驗報告存在不完整、有效性差、不合法,以及部分廠家未嚴格執行簽訂合同,存在違約行為等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建議。
▎二、強化運維,提升設備健康水平
1.抓好設備運維管控。
一是進一步強化設備風險管控,持續開展差異化運維。設備部根據電網風險評估結果,開展設備狀態評價、明確特巡特維范圍和策略;將狀態評價結果反饋到系統運行部。組織各單位針對牛從直流、普僑直流、楚穗直流、500kV福港線等84個關鍵輸變電設備以及500kV龍沙雙線等69個重點輸變電設備制定特巡特維方案,開展差異化運維。1-12月,累計完成26195條次重要輸電線路、121306臺(組)變電設備特維特巡,確保了重要設備特別是西電東送主通道設備的健康運行,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
二是按時保質完成設備預試消缺工作。加強預試剛性執行,加大設備消缺力度,全年累計完成47345臺110kV及以上一次設備預試,占全年計劃的103.99%,共發現并消除缺陷126項。
三是全面落實交叉跨越風險點防控要求。組織基層單位針對跨越線路和被跨越線路同時故障會導致事故的16組合、24跨越點落實特巡特維措施,強化運維管理和調度聯動機制,確保運行安全,并重點針對跨越線路單回和被跨越線路同時故障會導致事故發生的3組合、5跨越點制定“一點一冊”年度運維方案,進一步細化了管控要求,做到風險心中有數、措施有的放矢、管控PDCA。2015年全年未發生一起重大風險交叉跨越點的設備受損及停運事件,有力保障了電網運行安全。
四是有序推進設備狀態評價。根據設備風險評估管理辦法和狀態評價導則的要求,組織督促各單位完成13類變電設備的年度狀態評價工作,設備運行狀態整體平穩,正常狀態設備占比達到90%,及時跟蹤非正常狀態設備的運行及處理情況,編制了設備狀態評價總結報告,為檢修提供科學依據。
五是深化“人巡+機巡”模式應用。2015年累計完成6.69萬公里的直升機巡視任務,覆蓋全網512條關鍵、重點線路,累計發現輸電線路缺陷及隱患25564個。直升機巡線能力不斷提高,云南機巡中心在國內首次完成海拔4000米以上線路直升機懸停巡檢作業,廣東機巡中心在“彩虹”臺風過后第一時間利用直升機對線路受損情況進行大面積勘察。印發了11個標準以及五類機巡相關設備采購技術規范書,協調各分子公司組織成立了直升機作業中心。加快“南方電網直升機巡視作業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目前一期功能已上線試運行。
2.有序開展檢修規范化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規范化檢修思路和方法。優化“一辦法、兩規程、一型一冊、一物一冊、七步法”的檢修工作體系,進一步明確了應修必修的技術門檻和管理門檻。開展檢修管理情況調研,調研內容主要包括檢修套路的適應性,檢修資源是否滿足工作量要求,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建議等。經過充分交流、討論,就公司檢修套路和方法達成共識。
二是做好三年檢修規劃,并抓好年度檢修計劃落實。組織各單位綜合設備健康度和重要度,按輕重緩急進行排序,編制三年檢修規劃,明確了設備檢修數量、檢修工作量、檢修資源和開展方式,3-5每年內完成超期未修設備和到期應修設備的檢修工作。加強進度管控,按照“七步法”有序開展檢修工作, 嚴格落實年度檢修計劃,完成年度110kV及以上主設備檢修計劃的111.2%(計劃共計30637臺),目前進度受控。
3.問題導向,抓好重點設備事件的分析與反措的落實。
一是抓好直流系統專業整治。針對年初直流事件頻發的實際情況,公司組織成立直流專項工作組,梳理出提升直流運行可靠性需解決重點問題17項,涉及一次設備及輔助設備、二次設備及交直流配合、系統設計及運行維護等方面,并將17項問題進一步細化為26項具體工作。目前,各項工作基本完成,相關成果以完善技術規范或修訂相關管理辦法的形式進行固化。
二是落實典型事故事件反措。組織制定并頒布南方電網公司反事故措施(2015版),明確各項反措的時效性要求及適用范圍,有效指導各單位實施開展。從設備制造、結構、設備制造、組部件等5個方面,研究制定并頒布了41條防止換流變及直流穿墻套管的反事故措施。扎實推進GIS專項整治,對每個增量工程提出處理意見,完成了500kV龍海站、220kV長征站等26臺存在隱患的西開ZF9C-252型GIS設備整改工作。完成了500kV縱江站、220kV尖峰站等59個間隔存在異常的西開CT20-IV型機構的整改。指導協同基層單位處理了4.28牛從甲乙直流連續跳閘、6.10縱江站GIS合閘不到位事件和牛寨站濾波器斷路器異常等典型事件,有力確保了電網及設備安全。
▎三、攻堅克難,完成全網資產管理系統推廣應用工作
資產管理系統涉及業務范圍最廣、功能模塊最多、業務協同最復雜、使用用戶最多、建設難度最大。為做好資產系統推廣工作,建設管控組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管控、問題處理、交流分享機制。
一是印發《南方電網公司資產管理系統推廣實施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階段任務及時間節點要求,并于5月份召開了推廣實施啟動會議。
二是落實周例會工作機制,加強管控和督導、確保工作有序推進,累計召開127次周例會及專項協調會議,組織專家對佛山、南寧、昆明、貴陽等34家供電局進行現場督導和工作調研。
三是建立問題閉環管理機制,加強需求管控、持續優化系統功能,閉環處理了2450個問題;橫向協調各部門驗證通過了85個業務場景及140個橫向協同業務場景。
四是開展分層分級培訓和試點建設經驗交流,組織公司相關部門,分兩期對各推廣單位業務骨干開展資產管理系統推廣培訓和試點建設經驗交流。各推廣單位共開展了232次培訓工作,共完成5549名內訓師的培訓,完成227182名系統用戶的培訓。截至12月10日,公司總部及9家推廣單位已完成了資產管理系統上線試運行。
通過持續兩年多的努力,系統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打通了規劃建設、安全生產、物資管理等各業務域的壁壘,滿足各業務域的橫向協同。截至2015年12月31日,系統目標用戶注冊并使用系統用戶達247665,占總注冊用戶數的96%,關鍵核心模塊使用率100%,共159個功能模塊、1990個功能子項,功能覆蓋了“資產計劃、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維護檢修、退役報廢”等資產管理業務,完實現了92家地市級單位和464個縣級單位的全覆蓋,全面完成了公司黨組交辦的年度任務。
▎四、強本固基,扎實提升設備防災水平
1.有效制定提升電網防災能力措施。
一是制定防風加固整改措施。“威馬遜”臺風發生后,全面收集涵蓋三省的40個氣象站點資料,對410處受損設備開展了詳細分析,制定落實了56項整改舉措,并梳理完善了南方電網主配網防風加固原則,明確了30項防風加固措施,制定了輸配電防風工作導則、20kV及以下水泥桿技術規范等6份標準文件。
二是全面開展“彩虹”臺風設備受損原因分析。對21條輸電線路40個倒塔現場、10個受損變電站、18個供電所、72條配網受損線路現場實地勘察,系統收集受損區域氣象資料及受損設備的設計、施工、運維資料,對17基鐵塔、11根電桿、12臺刀閘進行抽樣檢測,邀請6家設計院作為第三方開展設計校核,經多次專家討論和分析,最終形成3份總報告及10份分報告,提出了8項建議和15項措施并形成工作清單。
2.認真抓好防風加固專項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沿海地區防風加固項目質量管控,明確工作目標和總體思路,建立質量問題追責機制,成立了公司督察組,分2批共6組赴廣東、廣西、海南14個沿海地市供電局,對89個防風加固項目開展全過程督察。
二是按照《南方電網公司配網抗風加固“結對”幫扶協議》,建立了結對交流模式。
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實施,2015年完成全網沿海地區3643個防風加固項目,抵御“彩虹”等臺風侵襲時效果明顯,防風加固后的配網桿塔在“彩虹”臺風的受損率為1.12%,符合《配電設施防風工作導則》中受損率不超過3%的目標值。10kV線路損失9161基,比“威馬遜”損失減少72%;0.4kV線路損失10636基,比“威馬遜”損失減少77%。
3.全面開展臺風搶修及分析工作。
“彩虹”過后,設備部第一時間組建涵蓋設計、施工、運維等領域專家41人,分輸、變、配三個工作組,由部門負責人帶隊奔赴湛江指導搶修。
4.做好今冬明春防冰準備工作。
一是開展覆冰監測終端專項整治。組織對全網361套終端進行了全面的運行評價,對重點位置的在線監測數據與人工觀冰數據進行了細致比對,累計梳理出94套終端存在運行問題,部署基層單位開展了全面消缺,同時落實了7套問題較嚴重終端送南網科研院開展性能檢測,提升終端運行可靠性。
二是進一步完善覆冰監測系統功能。組織對覆冰監測系統一級主站軟硬件升級改造,增加在線監測數據與人工觀冰數據對比、終端圖片質量自動分析、覆冰形勢分析等數項功能,為覆冰監測系統運維及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三是組織做好今冬明春防冰抗冰各項工作準備。與氣象部門緊密配合,組織編制《2015年冬和2016年低溫冰凍天氣對南方電網影響的趨勢分析評估報告》,對低溫冰凍天氣趨勢及對電網設備的影響進行全面系統分析,逐條線路梳理確定抗冰措施。同時,組織各單位在冰期來臨前開展直流融冰裝置及覆冰監測終端的消缺、試驗,為今冬明春防冰抗冰工作做好鋪墊。
▎五、分級分層,規范生產項目全過程管理
1.優化生產項目管理界面。
為進一步優化大修技改項目管理,提升項目實施效率,按照“分級管理、權責對等”原則,設備部全面梳理了近年項目情況,優化了生產項目管理界面,正式印發《關于調整生產及其它大修技改項目管理權限的通知》,將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將主要精力放在“定規矩、出標準、抓落實”上,減少項目審批,科學合理制定投資策略,督促基層單位落實,優化考評機制及監督檢查機制。
2.規范生產項目全過程管理。
一是加強生產項目前期管理。加強生產項目立項規范性,在試用生產項目準入條件及預算標準基礎上,上半年進行了修改完善并正式印發,明確了各類項目申報依據,簡化造價應用,對國家檢修定額內容進行了補充,為提升生產項目規范化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提供了工具。組織編制年度大修技改重點投入方向,引導基層單位項目申報,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率。
二是常態化開展大修技改檢查項目檢查。為進一步規范業務外委管理工作,召開專題視頻會議,要求各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聯合審計部,從全網抽調了23名專家,分成四個檢查組,分別對9個分子公司14家生產單位進行了交叉檢查;共發現問題180個,詳細梳理了問題及整改清單,印發了檢查報告,督促基層單位制定整改計劃,定期跟蹤問題整改情況,做好閉環管理,促進生產項目規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推進災害搶修定額編制工作。協調中電聯電力定額管理總站,促進國家層面出臺標準,統一和規范搶修工程費用,為基層單位開展搶修工作提供依據。目前定額管理總站已明確委托南方電網公司編制搶修定額,已安排廣東電網公司承接具體工作。
3.完成十三五技改規劃編制。
按照公司“十三五”投資規劃工作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提升電網、設備安全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以問題為導向,設備部組織各單位全面梳理了電網和設備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明確“十三五”期間技改重點投入方向,分年度提出了改造目標及預期目標,完成分子公司和全網“十三五”技術改造規劃編制工作,形成了詳細的項目儲備庫,按照項目輕重緩急原則,制定了投資高、中、低三個方案。
▎六、多措并舉,努力提升配網和供電可靠性管理水平
1.持續提升供電可靠性管理水平。
一是持續落實提升供電可靠性工作方案和開展“9+14”東西部交流提升工作,推動公司系統供電可靠性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二是組織修編十三五供電可靠性提升工作方案,認真總結成績和不足,結合國內外對標調研情況,以實現中長期戰略為目標,修編完善公司十三五提升供電可靠性工作方案,指導公司系統持續提升供電可靠性。
三是持續加強配網運行管理和故障快速復電機制建設,全網實施配網帶電作業57241次,同比增加23.1%,減少停電約480.9萬時戶,相當于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3.84小時。
四是持續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每季度組織開展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數據專項抽查,對全網28家供電局開展了專項抽查,督促各單位進行數據質量整改,結合資產管理系統推廣,推廣供電可靠性自動統計模塊。
2.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步伐。
承接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及《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的通知》對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意見和要求,配合制定《南方電網公司“十三五”期間配電網建設改造指導意見》,統一配電網建設改造指導思想,明確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整體目標、具體指標和基本措施,以提高供電可靠性為中心,以提高客戶服務能力為原則,指導基層單位加快配電網建設,堅強配電網網架結構,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和電壓質量,提高部分區域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3.強化電能質量管理。
一是組織各單位持續落實公司提高電壓合格率工作方案,各單位共制定并完成了44項年度重點工作計劃。
二是持續開展低電壓臺區改造,2015年計劃改造198V以下臺區18536個,1-12月已完成低壓臺區整改20564個,其中180V以下的臺區12875個。
三是調整低電壓臺區改造項目投資策略,將低電壓臺區改造項目調整為2016投資計劃策略和大修技改投入重點方向一類項目,保證持續動態消除新增低電壓臺區資金資源。
四是開展電壓集成試點應用工作,整合配變監測終端、SCADA系統的電壓監測數據,提高電壓監測系統監測覆蓋面,成立了電壓數據集成應用試點專項工作組,印發電壓數據集成應用技術方案和工作方案,在廣東電網公司開展電壓集成應用試點建設(一期)工作。
4.逐步建立配電自動化規范化管理。
一是加快補充完善技術規范,提高設備標準化水平,編制配電自動化終端等6項技術標準及《配電自動化典型配置技術方案》等技術規范。
二是規范配電自動化運維管理,編制《配電自動化運維管理規程》,強化配電自動化設備運行維護水平;統一配電自動化運維使用情況報送格式,加強配電自動化運維管控。
三是努力提高設備質量水平,編制《配電終端設備檢測驗收標準》等,統一產品檢驗標準,開展配電自動化終端設備統一入網檢測,提高配電自動化設備裝備水平。
(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設備管理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