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張靜:發展20年 儲能商業化顯現 技術和需求仍需磨合
儲能從2016年進入產業化初期,產業裝機量爆增,儲能應用發展增速,態度市場認可度提升了,應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領域去延展,包括我們得
儲能從2016年進入產業化初期,產業裝機量爆增,儲能應用發展增速,態度市場認可度提升了,應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領域去延展,包括我們得多能互補,包括能源互聯網都作為支撐技術。儲能應用在和市場進行深度磨合,這里面有技術和需求之間的磨合,也有現在的應用模式和市場規則之間的磨合。
1月26日,“推動儲能創新發展,提升能源整體效率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張靜發表演講。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張靜
以下為演講內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的張靜,今天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能跟在座各位領導還有各位專家匯報一下儲能近年發展狀況以及應用趨勢。我今天這個匯報包含三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儲能產業差不多近20年時間發展的歷程,以及進入商業化初期,也就是最近一兩年它的趨勢的總結,那么第二部分就是以一些具體信息為基礎,匯報一下產業市場狀況還有政策狀況,最后也是把我們儲能目前作為一個創新的記住或者創新的應用點,應用和模式做了一個總結。
我們先開始第一部分的內容,剛才幾位領導的發言我覺得對我的啟發也非常大,我覺得領導也是充分肯定了我們儲能作為一個技術,它的創新性以及它對于提升我國整體的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那么我們儲能最早的發展一般是從技術研發開始,我們定義在2000年左右,到現在為止不到20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戰略新型產業發展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是在大家普遍關心之下,我覺得它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迄今為止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三個部分的發展,首先是一個技術驗證期,是從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那么我們現在很多主流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包括技術等等都是在這十年進行研發走出實驗室的,那么當時以張北電站項目拉開了儲能開始進行示范應用的序幕,大部分得出能技術以及主流儲能廠商對于我們技術的性能以及應用效果做了非常充分的應用,以前在理論上應用類型都在這個階段得到了實踐性的驗證。然后就到了我們現在已經是2018年的開始了,到了2018年所處時期,我們把它定義為商業化的初期,其實這個時期我想對于我們產業發展是非常非常關鍵的,我們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發展期,在這個階段很多的政策都會出臺來支撐我們,我們從自身來講裝機量增長非常非常快,我們應用向多領域滲透延展,最后很多新型包括剛才吳主席說的電動汽車為基礎很多應用模式都在探索當中。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五年,現在已經是過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在未來的三年我們能夠取得非常大的成績,非常成功的經過這個商業化初期發展,那么進入到去年10月份,我們能源局發布的儲能指導意見所提到的,進入到形成產業化體系時期,那么在十四五五年,我們產業化規模已經基本形成,我們一些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我們商業模式可盈利性已經非常清晰,包括我們的一些技術規范、標準體系等等都在逐步完善。也就是說經過了第四個階段,我們產業基本上開始要走向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道路。所以我剛剛是把我們整個儲能從2000年到技術研發到未來5年或者7年一個發展狀況做了一個匯報。
實際上我們儲能從2016年進入產業化初期,它的表現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為以前的時候大家說我做一個示范項目,或者展示一下技術性能就已經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狀態了,但是從2016年開始,我們感覺到產業裝機量爆增,我們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第一條就是儲能應用發展增速,這一塊儲能更偏重于電化學儲能,還有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等等,還有中科院現在有一個壓縮空氣儲能比較新興技術,項目規范量用了一個爆增這個詞,其實背后有數據支撐,從2016年到2017年,所有規劃和在建項目已經達到1.6個G瓦,作為我們比較新的技術來講,和我們從2000年到2017年相比,它已經是四五倍的量級,大家能夠感覺到進入商業化初期,各方合力,我們的政策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技術成熟度,產品成本下降等等造成的猛增的態勢已經出來了。
第二個態度市場認可度提升了,應用向多元化,多角度,多領域去延展,包括我們得多能互補,包括能源互聯網都作為支撐技術。
第三個是項目規模擴大,技術路線聚焦,現在十兆瓦甚至百兆瓦并不是很新鮮的事,根據我們的統計,十兆瓦已經是前幾年四倍,超級電容還有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逐漸成為應用的主體,聚焦的趨勢也很明確。那么技術成本下降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我后面有兩張片子給各位領導匯報一下下降的幅度。現在到2020年,大家的建設成本額已經基本應收平衡點,這也是當時電科院給的模型算出來的方法。包括國內外金融資本對產業融入也是非常明顯,2016年的時候有40多億美金的融資的錢已經進到我們的產業,已經不再是觀望了,下面是關于我們技術標準規范已經啟動了,政策頻繁發布,非常非常多的政策,對于推動我們儲能在電力系統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有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一條就是現在來講,大家感受最深得,我們現在的項目都是商業化導向的,現在儲能應用在和市場進行深度磨合,這里面有技術和需求之間的磨合,也有現在的應用模式和市場規則之間的磨合,雖然里面很痛苦,很多企業在經歷痛苦的過程,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市場,我們的技術成熟需要市場的檢驗,只要我們成功完成這個過程,我們商業化就近在眼前了。這是跟各位領導很快把我們近幾年發展趨勢做了一個總結。
第二部分內容,關于市場和政策的信息,有些是直接支撐我這個趨勢的,大家可以展開看一下,首先我們這個聯盟因為有一個6、7年時間,一直在收集和追蹤產業發展一些數據和項目,所以我們有這么一套數據庫的數字,這個是我們中國儲能市場整個安裝,這個是所有投運項目累計量,就是2000年到2017年,咱們一共是28.9個GW,,前兩年一直保持這個數據,但是我們能夠感覺到電化學儲能儲能很小,但是我們已經突破1%,雖然我們的份額小,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增速是非常快的,這張圖就是我們電化學儲能增長速度,大家特別可以看棕色的線,從2013年、2014年基本上都是50%以上一個高速增長,今年是45%的增長,多年能維持這樣高的增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下面我們再從數據看一看,我們現在儲能在中國市場技術分布還有應用分布情況,鋰離子第一位,58%,大半市場在這邊,但是我們不能小看千炭電池,這和我們現在用戶側很多項目都使用千炭電池是離不開的,我們再看是我們儲能幾大應用領域分布,首先按照我們的定義,我們把儲能應用第一是用戶側,就是所有我們工商業用戶等等,他們的用電這側安裝儲能,國內互用還是比較少,跟國外不一樣,第二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并網,就是大型的風電場,輔助服務是第三位占9%,電網側主要是輸配,這一塊比較小,因為它的主要應用還是前幾年一兩個示范應用。這是一個基本的市場分布狀況。
我們下面也看看剛才提到的儲能技術成本下降,因為整個產業發展對于我們一開始前幾年大家討論特別多,說你們儲能特別貴,制約了發展,最近這兩三年降低趨勢非常明顯,得益于電動汽車保有量提升以后,降速是很高的,我們選2013年、2017年,2020,這也是和專家和企業和座談會一起共同做出的平均值一個范圍值的研究,大家可以看到到2020年的時候,我們的主流技術基本上到應收平衡點,從成本降低角度來講大家不用擔心,在未來會有很多新的模式來支撐我們的成本,有比較好的下降空間。把我們三個時間點做了一個輔助圖,最近這幾年都是有40%到50%一個成本的降低。
我想跟各位領導匯報一下出臺的一些政策,對于我們產業的推動。因為今天時間關系,本來我是準備了一些國際的片子,但是因為來不及了,所以我簡單說一下,其實國際政策在最早的時候他們的政策出臺比較早,現在大概有十多個政策都有儲能支撐政策,但是有分類這么多這么全面真的不多,因為政策的數量太多,我把它進行了分類,有能源規劃裝備,有電力規劃還有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等,他們相關的政策里面也把儲能當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持要素,總的來講所有這些政策合起來加大對多種技術研發,在一些特殊的區域和環節給我們儲能做一個區域的示范,以及推動我們儲能在多領域的應用都起到了巨大作用。說到政策我覺得有兩個跟我們的相關性特別特別強的直接政策我們必須得提,有點里程碑式的政策,一個是去年10月11號推出的促進我國儲能技術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級指導性的政策,對于我們儲能現在和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規定了我們的五大任務,那么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后很多地方就開始研究和出臺,跟他們當地資源稟賦相配合的,支持我們儲能發展相關政策,對于我們儲能未來一兩年在更多的地方落地有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意義非常大。
第二個政策對于推動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有非常大的幫助,這個等于給我們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一個準入身份,里面有很多的細則,在這個基礎上給予了更大支持,是去年11月份有一個43號文,給我們儲能將來一個市場化的形勢或者身份參加電力輔助服務一個支持,所以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們地方針對地方有很多的輔助政策,9%的份額有特別大的支撐,2015年的時候這個數據只有2%。
下面應該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關于我們這個儲能應用還有模式的一個介紹,我沒有辦法放動畫,其實我們儲能應用從2012年發展到今天,也是一個發展性的態勢,我們先看上半部分內容,最初2012年、2013年那個時候寫白皮書,寫我們儲能應用到底哪些類型,有什么作用,我們結合國內外文獻,把它整理為五大領域,在電力系統發輸配用一共是17種,在我們很多示范項目里面都得到了驗證。你這個系統安在哪,就是給這個地方做服務,能夠起到相關作用。最后我們發現其實儲能應用不光是在完全的電力系統,其實它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就有了后面這些,包括我們在數據中心,在電動汽車充電站還有一些軌道交通做能量回收等等領域,所以大家的視野就比較寬了,我們整個應用領域的滲透也就強了,之后隨著能源互聯網指導意見的出臺,大家腦子里有一個互聯互通這樣一個思維方法,那我們安裝在各處的儲能系統它們是不是能夠被整合應用呢?如果被整合應用對于提升我們整體效率是不是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于我們儲能實現多重應用是不是有好處呢,其實很多的創新模式就出來了,我們可以先看右下角這個,江濱總在一次會議上就提出了儲能云平臺概念,他希望把在一些工商業側的儲能電站,把我們電動汽車充電站的還有互用的充電站結合起來,可以給電網提供服務這是一個概念。不久之前清華大學的康教授也提出了云儲能,我還專門跟這個專家研究學習,我覺得這個名字好像,云儲能也是一樣的,它有一個叫云儲能的服務商,自己做一套系統,把所有這個分布式的儲能以及它自己自建的儲能系統可以按照需求整合到云端虛擬容量里面來,給他的用戶,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商業用戶提供一些服務。所以我也想一個是給電網提供服務,一個是給用戶提供服務,雖然這個服務對象不同,但是其實中間概念很像,這就是我們目前說的儲能虛擬電場的概念,只是不同的形式,這種創新方式大家研究熱度很高,很多示范項目也在落地。這是我們儲能通過技術整合實現創新應用。上面三和四隨著能源發展,包括電力系統發展,儲能隨著能源發展,或者電力發展在里面也有很多的創新應用。
我們很快速度把我們儲能從2012年到目前整個應用一個動態變化發展跟各位領導和專家做了一個匯報,我們下面就落地,回到我們實際上已經做的項目,項目目前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目前還有哪些問題,未來還有哪些提升空間。首先一說商業模式,我們就必須要提PGM一個模式,在這個市場它是最早使用儲能的一個調頻市場,給予了相當一些政策,完全是一個自由競價的市場化來給予儲能參與調頻的市場,包括比亞迪在內很多企業,在這個市場都有,當然這個市場也是非常真實的一個市場,做得好,掙錢,做不好就要罰錢,這是實打實的,我們中國的調頻目前看到右邊這一小塊,還是和火電機組整合在一塊的調頻,我們現在賺取費用就是提高了日補償的能力之后獲得的費用,現在有一定的經濟性,大概是五年左右或者更早一點能夠收回成本,這是中國市場非常好的盈利模式了。我們想隨著43號文的提出,將來我們這個調頻更多在限貨現場環境下發揮我們的作用,我們自己做服務效果,就決定我們是否能夠盈利能夠掙錢這樣一個先決條件,這是真正還原了儲能作為商品一個本性。
最后兩分鐘簡單說一說互用儲能,國外這個模式很多,總結起來一句話,他們現在有一些像(英文),其實已經用儲能虛擬電場形式,把安裝儲能的用戶第一可以在他們內部做一個可再生能源發展交易,就像服務于他們自己,同時可以跟電網做一個服務,包括像需求響應,雖然應用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創新性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充分發揮儲能的多重效益。右邊這個表是我們在用戶側儲能應用模式,我們主要幫助我們的工商業用戶節省他們的電費,我們現在唯一的盈利點就是風火電價差(音),這個不是一個定量是一個變量,隨著經濟發展,電力發展,可能每年每個時間段都有不錯,我們也希望將來我們用戶側的儲能能夠更多參與像需求響應,由市場決定的方式來盈利,所以介紹完這兩種模式之后,我就想起也是前一段時間學習了夏清老師一個PPT,其實儲能大家的共識也是,也許我們并不是希望完全的安裝補貼的支持,而是更多需要市場機制對它的支持,還原商品本身應該具備的價值,因為時間非常緊,所以我匆匆跟各位領導作了一個匯報,可能會有一些不當的地方請您多多指正。
(發言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嘉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