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看空 特斯拉危局
中美貿易緊張態勢不斷升級。如果雙方聲稱的關稅一旦實施,汽車制造商將會比其他行業受到更大的傷害。而最近正逢多事之秋的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或將雪上加霜,受傷最深。
據了解,特斯拉目前尚未在中國建廠,所有在華商品均是出口方式,若政策落地將是美國車企在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特斯拉2017年在華銷量占其全球總量的16.5%。至今年2月,累計銷量為2380輛。
“精準的反擊效果很好。”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撰文表態。在他看來,Model 3馬上進入量產階段,中國作為其最大單一市場,尤為需要穩定政策的保障。
早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更新Twitter,戲稱由其掌舵的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NASDAQ:TSLA)正在面臨破產,并配圖自己臉掛淚痕背靠在一輛Model 3上。這個玩笑間接導致特斯拉一日市值蒸發23億美元。
得益于美股對科創企業的寬容,特斯拉雖然自上市以來從未盈利但仍舊保持超過400億美元的市值,曾一度超越老牌美國車企通用和福特。但以“創業故事”的方式吸金,雖然帶給特斯拉較高的社會關注和市場估值,但脆弱的“故事體”本身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使得特斯拉股價如過山車般隨著市場風向的異動而起伏。馬斯克23億美元的破產玩笑并非空穴來風,特斯拉剛剛度過了一個極為艱難的3月。
群體看空
“信用評級對特斯拉影響深遠,至少未來公司從銀行渠道融資會面臨較大困難,收窄了其融資渠道。”
受累于Uber自動駕駛事故等影響,3月,中、美股市中多個汽車股走低,而特斯拉堪稱其中之最。3月,特斯拉股價下跌22.4%。
多個知名機構和投資者的做空無疑對股價的下跌起到助推作用。3月18日,空頭大師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痛批特斯拉的股票毫無價值;3月19日,高盛預計特斯拉Model 3的交付兌現困難,堅持對該公司股票給出賣出評級,并預測在未來半年特斯拉目標股價為205美元/股。
其中對特斯拉影響較大的是3月27日信用評級公司穆迪把特斯拉的信用評級從B2下調至B3。該評級低于投資級別6個層級。“信用評級對特斯拉影響深遠,至少未來公司從銀行渠道融資會面臨較大困難,收窄了其融資渠道。”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汽車從業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此外,2017年8月特斯拉發行的18億美元高級無擔保債券的評級也從B3被下調至Caa1,為垃圾級別。包括瑞銀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均在看空特斯拉的梯隊中。特斯拉一系列的負面事件側面驗證了看空者判斷的真實性。3月下旬,特斯拉前后出現自動駕駛至死、12.3萬輛Model S問題車輛召回以及內部員工爆料量產車型Mode 3零部件返工等問題。
特斯拉(中國)方面告訴記者,中國市場的問題車召回已經報送國家質檢總局,正在配合質檢總局有序的開展相關工作。但是特斯拉(中國)拒絕透露所涉問題車輛的數字。
“集中做空的出現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運營情況比較清晰了,負面信息的接踵而來就像一條導火線引爆了此前積累的問題。”一位長期研究特斯拉運營的證券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據他分析,投資者在前期風險投資時看中的是其科技創新、體驗服務等方面的行業領跑力,雖然知道特斯拉可能會出現問題,但是考慮問題的權重會不一樣,加之特斯拉一直未能盈利,市場估值過高,做空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做空熱潮或夾雜部分資本運作者的套利行為。據前述從業人士分析,做空者中一部分是長期不看好特斯拉的,另一部分是“資本市場的投機者”。“擴大負面,買空賣空,炒短期套利的人也不在少數。”
問診特斯拉
“擺在特斯拉面前主要是兩條路,一個是融資,另一個是順利實現量產。”
據2月8日特斯拉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在運營層面,2017年特斯拉全年營業收入為117.6億美元(人民幣約743億元),凈虧損達19.6億美元(人民幣約123億元),遠超2016年的6.7億美元。
在產能問題上,備受矚目的Model 3在第三和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分別是222輛、1542輛。Model 3自量產階段問題不斷,周產能數量屢次難以兌現。其中原定于2017年年末達到的周產5000輛經過兩次“跳票”后推遲至今年6月末。
目前特斯拉的核心問題主要在 Model 3的產能爬坡困難以及即將到來的巨大資金缺口。Model 3是特斯拉公司推出的經濟車型,定價3.5萬美元起,意在以親民價格進行批量化銷售,是特斯拉首款規模量產的車型,也是其實現扭虧為盈的關鍵。至2017年8月,特斯拉稱已有45.5萬張Model 3訂單。
“生產一輛車和生產一萬輛車對企業來說完全是兩個不同量級的考驗。”波士頓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許剛說。并無規模造車經驗的特斯拉在Model 3量產上問題頻出,此前該公司曾把這一問題歸咎于電池供應商松下。
據CNBC 3月下旬報道,特斯拉員工透露該公司目前制造的缺陷零部件和車輛比例較高,其中弗里蒙特工廠的部件有40%需要返工,這部分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MAG咨詢公司的分析人士稱,如此高的返工比例意味著特斯拉生產制造的異常。
據彭博社4月2日(美東時間)報道,馬斯克在給投資者的內部信中稱,至3月末,Model 3的周產量已經達到2000輛。這一數字雖然相較于原計劃還有500輛的差額,但已經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以這個進度看,二季度達到5000輛并不是遙不可及。”前述汽車從業者說。
在資金方面,至2017年末,特斯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34億美元,持有債務72億美元。據彭博社測算,特斯拉每分鐘燒錢超過6500美元,如果沒有更多的融資,其資金將在年底前耗盡。穆迪信貸分析師也表示,特斯拉在未來12個月內,有12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年內耗資約為20億美元。
“擺在特斯拉面前主要是兩條路,一個是融資,另一個是順利實現量產。”前述證券從業人士說。他強調,馬斯克某些建廠、推出新產品等階段性的利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特斯拉的問題,前述兩個問題不解決企業整體上還是往下走的。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先發優勢正在隨著競爭者的不斷進入以及自身量產問題而逐漸式微。在Model 3 發布后,大眾、通用、戴姆勒公司和捷豹路虎分別宣布了停止生產傳統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車的生產計劃。“這正是我比較擔心的。”前述分析人士稱。
羅蘭貝格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釗表示,特斯拉的品牌溢價力較高,至今年上半年,市場上能迅速推出有效產品與特斯拉同臺競爭的企業并不多,只要Model 3的交付不再出大問題,用戶還是有耐心等待的。
中國故事
在一切建廠可能降至冰點的情況下,北京時間4月2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在北京偶遇馬斯克。
據特斯拉(中國)提供的數據,2017年,特斯拉中國市場營收同比漲幅增長超過90%,成為特斯拉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此外,2017年特斯拉旗下在售車型在華銷量約為1.7萬輛。至2018年2月末,特斯拉在華的直營體驗中心超過30家,在中國大陸已建設超級充電樁超過1000個。
“在汽車行業,一般出口銷量在3萬~5萬輛范圍便可在本土建廠,因為在配套供應方面會比較劃算。”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田永秋說。
自2017年以來,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消息幾經烏龍未曾落實。2017年10月,商務部針對新能源汽車釋放寬松政策信號,放寬中外企業合資建廠的合資股比限制,自貿區允許外資電動車企業獨資建廠。
2017年11月,馬斯克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規劃三年后在中國開展生產,2019年以前不會在中國有重大資本支出。
然而隨即的一系列變化或使馬斯克必須加速特斯拉中國本土化生產的步伐。2017年11月,馬斯克缺席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帶的“豪華訪華團”。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可能對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增加關稅。在“301調查”中,直指外資在華建廠的合資股比問題。馬斯克此前也曾在特朗普的Twitter下抱怨中國的進口關稅和外資建廠的合資股比限制。
在一切建廠可能降至冰點的情況下,北京時間4月2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在北京偶遇馬斯克。據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此次低調現身中國或與推進在華設廠有關。其核心意圖或包括促進中國政府加大汽車進口關稅降幅,在中美貿易摩擦的緊張階段釋放緩和姿態。
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特斯拉將再次受到影響。
巴克萊分析師布萊恩·約翰遜(Brian Johnson)認為,特斯拉在加州的工廠每年向中國出口約1.5萬輛汽車。與在中國擁有設施的底特律汽車制造商不同,特斯拉100%的在華銷售都將受到關稅的影響。
約翰遜預測,特斯拉“將承受所有增加的汽車關稅沖擊”,中國區收入占該公司總收入的17%。比如,基礎款的Model S 100D在美國售價為9.4萬美元,同樣的車輛目前在中國的售價為93.1萬元人民幣(約14.8萬美元)。關稅大大提升了價格。
不過中美貿易摩擦對特斯拉的具體影響,還有待觀察。“關鍵還是看5月15日美國政府對加征稅收的聽證結果。”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他表示,此次中國商務部文件的一個要點是“措施和實施時間另行公告”,這意味著未來充滿著變數。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