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2018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排行 預判三元方型/三元軟包將成今年配套重點
電池中國網收集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整理分析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和專用車產量排位前10車企,力圖找到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為141069輛,其中乘用車產量為128912輛,占比91%;客車產量為6935輛,占比5%;專用車產量為5222,占比4%。從產量看,乘用車遠高于客車與專用車,客車與專用車相差不大。從前后變化看,乘用車與客車均屬于持續增長趨勢,而專用車則在2月迅速下滑后3月稍有回升。
圖1: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排位前10家車企合計產量為111343輛,占乘用車總產量的86%,產量集中明顯。產量超1萬輛的車企有4家,分別是比亞迪汽車、北京汽車、上海汽車和江淮汽車。產量超5千不足萬輛的車企有4家,分別是奇瑞汽車、上汽通用、長安汽車和江鈴汽車。
圖2:2018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排位前10名車企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看乘用車熱門車型,2018年第一季度乘用車產量排位前10的車企中產量過千的車型共有21款,其中A級車與A0級車各有8款,A00級車有3款,B級車有2款。
2018年第一季度乘用車產量居前3位的比亞迪汽車、北京汽車、上海汽車這三家車企產量過千的車型各有4款,從排名第4位開始產量過千的車型在1-2款之間,排位前10的車企中唯一并無產量過千車型的車企是浙江吉利。電池材料以三元為主,電池外形以方型和軟包為主。
圖3: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排位前10名車企產量過千的21款車型各級別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圖4: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排位前10名車企熱門車型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客車產量排位前10車企產量為6014量,占客車總產量的87%,產量集中明顯。產量超1千輛的車企只有1家是宇通客車,產量超500不足千輛的車企有3家,分別是廈門金龍旅行車、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和北汽福田汽車。客車并無產量過千的車型生產。
圖5: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客車產量排位前10名車企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專用車產量排位前10車企產量為3506輛,占專車總產量的67%,產量較集中。產量超500輛的車企有4家,分別是新龍馬汽車、一汽客車、通用汽車和吉利四川商用車。
圖6: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客車專用車產量排位前10名車企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情況,電池中國網分析如下:
1、2018年乘用車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力。一方面經過前兩年客車與專用車產能迅速增長與火爆銷售,一線城市中的客車與專用車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另一方面,大城市限購與燃油車限行等政策措施也讓很多傳統車企開始著力發展新能源乘用車。
2、乘用車和客車的產量集中明顯,乘用車中比亞迪汽車、北京汽車、上海汽車和江淮汽車優勢明顯;客車中宇通獨具優勢,金龍汽車前景可期;專用車產量差距較小,競爭格局或有較大變動。
3、3月產量對2018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車企排行榜影響較大。這主要原因在于1月份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下文簡稱補貼)政策不明確,各車企不敢大肆生產,2月受春節和補貼退坡影響,生產積極性不高,3月在補貼新政落地后,開始釋放產能,使產量得到了穩定增長。
4、押注某幾款車型集中生產,以期打造爆款車型是乘用車企業選擇的生產路線。這一方面爆款車型有利于分攤成本增加利潤。另一方面,擁有爆款車型企業可以借此打造自身在行業的知名度與辨識度。
5、A級與A0級車型是眾多乘用車企業2018年發展的重點,A00級爆款時代或將成為歷史。三元方型與三元軟包是2018年發展重點,圓柱電池發展放緩。這兩個現象受補貼和技術因素影響較大。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