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引發(fā)變革 能源互聯已成趨勢
從3D打印到能源互聯網,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撼動傳統(tǒng)的制造和能源行業(yè),催生出以定制式數字制造和分布式能源供給為特征的嶄新時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和新能源技術相結合正在孕育新一輪產業(yè)革命
從3D打印到能源互聯網,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撼動傳統(tǒng)的制造和能源行業(yè),催生出以定制式數字制造和分布式能源供給為特征的嶄新時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和新能源技術相結合正在孕育新一輪產業(yè)革命。
面對制造業(yè)的數字化以及能源供給的分布式發(fā)展趨勢,“中國制造”何去何從?超越“摩爾定律”的高性能計算又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在日前于太原舉辦的“新產業(yè)革命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此展開討論。
3D打印引發(fā)變革
“只要一臺電腦、一個創(chuàng)意設計和一臺3D打印機,每個人都能成為制造商。”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編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系列報道撰稿人保羅 麥基里在“新產業(yè)革命論壇”上表示,隨著3D打印技術的推廣,制造業(yè)中的規(guī)模效應和勞動力低成本優(yōu)勢將不再重要,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yè)面臨挑戰(zhàn)。
所謂3D打印,就是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軟件操作,對材料進行選擇性激光熔化,從而制造產品的快速成型技術。它的工作原理類似噴墨打印機,不過它噴出的不是墨水,而是黏接劑和液態(tài)材料。由于這種制造方式不需模板,也不用組裝,產品形態(tài)完全通過軟件操控,生產一件產品與大批量生產相比,單位成本幾乎一樣,所需勞動力數量大幅減少。
除此以外,麥基里稱“中國制造”還將面臨“美國再制造”的挑戰(zhàn)。一項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10%到30%原本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將會回歸美國本土。
“正在興起的 自造者運動 ,為重振美國制造業(yè)提供了路徑。”麥基里說,這一運動強調的是,人人都可以通過在線的網絡制造商,利用3D打印機創(chuàng)造產品,從而鼓勵那些不愿到工廠上班的年輕人,在家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工廠。借助3D打印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yè)正變身為高端的自動化產業(yè)。
“現在只需要200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臺小型的家用3D打印機。”麥基里說,目前,3D打印不僅應用于跑車、航天航空、人造衛(wèi)星、醫(y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手工藝品、珠寶首飾,甚至家庭用具等領域內的應用也在增多。麥基里說,人們甚至可以打印出一塊熱縮冷漲的金屬板。“看似違反自然規(guī)律,其實只要通過材料和結構的巧妙設計就可實現,傳統(tǒng)制造技術顯然對此無能為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產業(yè)變革,中國3D打印產業(yè)聯盟理事長王華明表示,短期來看,3D打印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難加工、高性能、昂貴的復雜部件上,對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沖擊不大。同時,3D打印還面臨版權、標準等難題有待破解。但長遠來看,在日趨智能化的數字制造時代,如果不能占據技術高端,成為全球制造體系的組織者和規(guī)則制定者,就有被“鎖定”在低端市場的風險。
能源互聯已成趨勢
制造業(yè)的數字化,將直接促進生產模式的分布化,進而為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帶來機遇。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生產、優(yōu)化存儲、分配及其技術創(chuàng)新將推動能源互聯網快速發(fā)展。
“比如在未來的大學校園中,能源結構將更加多樣,有屋頂的光伏發(fā)電、地面的風電、天然氣發(fā)電等。只要計算出校園一年四季對冷、熱、電的綜合需求,根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況,協調儲能、存放電策略,就可以實現低碳目標。”天津大學教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王成山說,通過這種技術,電網與用戶之間可以充分互動。
然而,由于太陽能、風能等分布式的電源系統(tǒng)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特點,對電網的運行會帶來很大困難。如果電網運行出現故障,分布式電源必須立即退出,否則會給電網的維護、檢修工作帶來危險。王成山說,它的間歇性也會影響周邊用戶的正常使用。同時,大量分散的、屬于不同用戶的分布式電源難以優(yōu)化管理。“讓誰多發(fā),不讓誰發(fā),怎么進行能量的平衡和能源的綜合優(yōu)化,都對電網帶來挑戰(zhàn)。”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認為,要建設能源互聯網,太陽能電池的能效需要提高至30%,這樣才能更好地收集和儲存能源。
高性能計算駛向何方
“信息技術將成為新產業(yè)革命的先導。”褚君浩表示,3D打印技術,離不開對產品從分子設計到工藝優(yōu)化的海量計算;在微電網內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同樣需要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計算能力。無論是數字制造,還是能源互聯網,都離不開計算能力的提升和計算成本的降低。
“目前,CPU計算性能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快于摩爾定律。”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史蒂夫 弗伯(Steve Furber)說,高性能計算駛向何方,直接關系到新產業(yè)革命花落何方。弗伯透露,他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從人腦中尋求突破。他發(fā)現,與電腦相比,擁有10億神經元的人腦允許低性能單元的存在,通過并聯等方式實現高性能計算。目前,他正在主持一項神經系統(tǒng)工程,打算用包含100萬個處理器的計算機SpiN-Naker模擬人腦神經元的1%。
盡管技術方向仍不明朗,但專家十分樂觀。英國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長大衛(wèi) 華萊士(DavidWallace)對中國抱有熱切期待。他表示,中國培養(yǎng)了大量熟練的研究人員,完全有潛力開發(fā)出先進的智能通信和交互系統(tǒng),深入挖掘高性能計算這一新技術。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