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設備大廠兩難之擇:合同和回款哪個更重要?
整體來看鋰電設備廠商競爭格局分散,但是,今年電池企業擴張的節奏與前兩年相比有所放緩,鋰電設備訂單的爭奪已明顯升級。面對在付款條件上的惡性競爭和收款難的困境,設備企業將何去何從?
設備大廠訂單不斷
8月20日,大族激光發布公告稱已經收到客戶寧德時代的中標通知,中標金額累計3.53億元,中標項目主要包括激光模切設備、焊接設備、成型設備等,以上設備主要用于新能源電池的生產加工。履行期限為2019年1月31日前。
7月30日,先導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安徽泰能簽訂5.4億鋰電池智能生產整線合同。根據合同,先導智能將為泰能提供2條鋰電池生產線(對應產能為2GWh,單GWh投入為2.7億),包括但不限于涂布機、卷繞機、疊片機、化成分容設備、MES 系統等,涵蓋產線上所有設備和物流管理系統,且毛利率不會因為是整線而有所降低。
一般而言,每年的第四季度是鋰電設備訂單招標旺季。目前CATL、上汽、力神等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開始招標流程。在CATL、比亞迪等大型鋰電廠鋰電設備招標旺季推動下,市場訂單有望提升。
據鋰電大數據不完全統計,多家鋰電企業2018-2020年新增產能超過150GWh,共計需求600億設備。
從長遠規劃來看,按照各國的燃油車退出機制,鋰電池的需求量將會是目前市場存量的數十倍之多:按2025年電動化率達到30%估算,設備行業市場空間將達到7000億元,年均需求1000億元,而2017年行業產值僅100多億元。
8月15日,鋰電設備領軍企業先導智能發布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14.4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1.3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2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2.64%。
先導智能認為,公司業績驅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兩點:第一,國際幾大知名車企紛紛加入新能源領域,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化發展進程,積極推動了公司的整體業績;第二,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支持與影響,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增速明顯,產品升級和國產化需求迅速提高。
設備行業淘汰賽開局
起點研究院(SPIR)認為,整體來看鋰電設備廠商競爭格局分散,2017國內市場份額排名前列的6家鋰電設備公司僅分掉41.5%的市場份額。2017年全國設備企業為437家,相較于2016年下降了5%,今年市場競爭將加劇,一些設備企業將出局。
鋰電大數據記者最近走訪了多家設備廠,大家均表示今年詢價、招標的需求其實還是挺多的,只是有些付款條件不太好,考慮到風險不是太想做。之前做的單,現在都很擔心收款,近期特別關注行業的風聲,一有風吹草動就徹夜難眠。
一位設備企業總經理對鋰電大數據記者表示,之前客戶都是先付五成定金,貨到廠驗貨之后再付兩三成,維護一年后付最后一筆。隨著競爭的激烈,3331就成了設備廠收款的“潛規則”。
不過,現在競爭已經加劇了。“有些設備企業為了搶客戶,甚至開出了0091的付款條件,前期一分錢不收倒貼材料費、設備運輸費給客戶,客戶使用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再付款。有些設備廠甚至安排了二十來名技術人員駐廠,隨時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另一位設備廠的負責人則表示,他們送了一批設備到客戶的新工廠,“半年過去了,客戶都沒有開機,眼看著收款遙遙無期了。”
遇到這樣的客戶至少還有希望回款,但是遇到沃特瑪等已經“暴雷”的企業,將更絕望。記者和一位設備廠董事長聊市場的時候,他提到,當時與競爭對手一起參加Y企業的設備招標,后來聽到風聲說Y企業付款不好就放棄了,競爭對手拿下來兩個1050萬的大單,現在一分錢都沒收到,好在第二個單只做了開頭,否則損失更大?,F在只能并入應收賬款,每年計提損失,等著Y企業經濟狀況好轉再付款。
這位董事長也曾去另一家合作企業M公司催過款,“M公司幾個月都沒發工資了,比我還窮,我都不好意思要錢了。”
鋰電設備龍頭企業贏合科技的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5.86億元,同比增長86.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20億元,同比增長78.34%。
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告背后,其實贏合科技背后卻藏著不少隱憂:應收賬款已激增至7.78億元,占營收的48.93%,占總資產的24.7%;經營現金流凈額五年來首次為負;短期借款激增389%;重要股東、高管開始減持套現等。
針對年報中的諸多疑惑,贏合科技方面回復則稱,應收賬款是行業普遍性的問題,鑒于行業信用政策,公司應收賬款的增加與營收的增加具有較高的匹配性,相關指標處于正常區間。同時,公司針對應收賬款按照賬齡計提了減值準備,目前風險可控。
“在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年,其實哪里招標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只敢做大客戶,比如寧德時代、比亞迪這種。”一位PACK廠總經理表示,一個標黃了可能一年就白干了。
總結
設備大廠若只注重合同,賣出設備后如果無法及時收回款項,不僅影響公司當年利潤,對次年的生產及銷售規劃也會有不利影響。一旦出現壞賬、死賬,損失將難以估計。在應收賬款高企以及動力電池產能過剩、洗牌加劇等行業背景下,鋰電設備企業的擴張速度應該更加謹慎,求現款而不求銷量,保證現金流或許才是關鍵。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