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發布
川經信汽車【2017】329號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為貫徹落實工業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裝〔2017〕53號)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現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國內外需求調整、消費升級的新變化和科技進步、產業變革的新趨勢,緊緊圍繞創新驅動、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轉型升級,全面推進產業成鏈集聚發展,努力把四川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基地。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探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發展的新思路,著力推進全產業鏈自主創新、協同開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改造,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市場主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協同融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圍繞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人工智能和服務化發展改造升級,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統籌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方向發展。
開放合作。堅持把國際化發展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國際合作水平。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引導和支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差異化發展路徑,積極探索國際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推動開展技術、金融、產業、物流、貿易等全方位合作。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省汽車年產能達到400萬輛,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打造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達到1-2家,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基地。
總量目標:乘用車產能280萬輛,商用車產能120萬輛,整車制造實現產值2000億元,零部件產值3000億元。
研發創新目標: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達到1-2家,國家級檢測中心1-2家,省級企業或工程技術中心達到50家,R&D投入強度超過3%的企業3-5家。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
企業培育目標:重點做強10余戶整車企業,配套發展800家規上零部件企業(即“10+800”的整車及配套產業鏈)。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打造1-2戶四川品牌新能源汽車整車龍頭企業,培育3-5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比較完備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應用、服務體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能達30萬輛,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利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5.0升/百公里、節能型汽車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