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指標恐透支到2019年 明年買車怎么辦?
按照兩月一期的北京市小客車搖號規則,今年第四期搖號結果將在8月26公布。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系統8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傳統燃油車申請人數創新高,本期中簽率或低于843:1。同樣,作為在北
按照兩月一期的北京市小客車搖號規則,今年第四期搖號結果將在8月26公布。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系統8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傳統燃油車申請人數創新高,本期中簽率或低于843:1。同樣,作為在北京購買汽車救命稻草的新能源指標雖然早在今年4月份早已分配完全年指標名額,但絲毫不影響繼續提交申請的熱情。截止當前,已有46254個申請人進入輪候狀態。
先到先得,指標透支嚴重
自北京市大力推廣新能源開始,不用搖號即可獲得新能源牌照可以說是最具誘惑的政策。按照規定,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上牌按照先申請先獲得的辦法,只要符合申請資格,即可獲得牌照。也因此,不少人因為在傳統燃油車牌照申請上數年無果,不得不轉投新能源汽車的懷抱。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指標發放數量是既定的,2017年整體數量保持和去年持平,共6萬個新能源指標,其中個人指標數量為5.1萬個。加上越來越多的申請人數,原計劃兩月一次,全年共6期的按照申請發放已經無法延續到年底,因此不斷透支指標成為無形之中的“餅”。
去年在8月26日分配完全年6萬個指標后,有些流入到今年的指標中。所以,2月26日就分配掉40328個指標,占全年個人指標的80%。而截至當前,已經有4.6萬個指標進入輪候,將直接透支明年的指標名額,按照如此增長速度到今年年底進入輪候的指標數量將非常龐大。
也就說,今年如果不申請的話,有可能明年的指標被透支完,想要購買新能源就只能等到2019年了。
“撿漏”背后折射新能源的尷尬
當然,剛才說的指標提前分配完畢不代表就完全沒有機會再購買新能源了,因為還有一部分人雖然獲得了指標,最后因為各種原因未能使用,最后導致失效。按照規定,新能源指標有效期為了6個月,比如在2016年2月26日和4月26日兩期中過期作廢的新能源指標分別達到3981個和2648個之多。那么這些作廢的指標將在6個月之后重新進行分配,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撿漏”。
既然指標這么緊俏,為什么還有人拿到指標最后沒有購車而作廢呢?除了個人因為時間或者其他原因主動放棄之外,其實更多的人是出于對產品選擇的無奈。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早已登頂世界第一,但是從投放市場的主流產品看,品質低端、電池拼湊、逆向研發等是不可回避的共性。真正想要站在車主的角度,以交通工具的要求來考驗一臺新能源汽車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搖頭。比如,續航里程、整車安全、充電配套、購車成本……這些無不例外地把人拒之門外。
一言以蔽之,因為“久搖不中”所以不得已才選擇新能源;因為產品總是無法滿足自己的購買欲望,所以最終不得不放棄指標。用戶需求和市場供應不能完全對接,這也是新能源行業當前暴露出來的尷尬。
繼續分配還是轉入搖號,明年規則恐生變
在日益壯大的指標申請大軍中,限定的指標數量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那么以后購車何去何從呢?
目前我們只能做出兩種猜想:第一,到明年新能源指標數量有所增加。2014年-2017年北京市新能源指標按照2萬、3萬、6萬、6萬遞增,那么根據整體的趨勢未來新能源倚重只會越來越高。
第二,如果指標始終在每年第一期就分配完畢的話,不排除重新回到搖號的機制,與獲得傳統燃油車指標一樣。2015年10月26日之前,新能源指標采取搖號制度,但是當時申請人數低于當期指標數量,中簽率為100%,因此改為直接分配的模式取消了搖號機制。所以,我們不排除最后只能重新回到搖號的方式來獲得每一期的新能源指標。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2018年的指標數量和政策肯定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