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建成充電樁9.75萬臺
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近幾年北京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截至2017年7月底,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約14 14萬輛,并根據不同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累計建成充電樁約9 75萬臺。
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近幾年北京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截至2017年7月底,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約14.14萬輛,并根據不同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累計建成充電樁約9.75萬臺。
北京市民辛先生是新能源汽車較早的一批用戶,節能環保且不限行、不限購的新能源汽車,在給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添了煩惱。每天出行都需要規劃好行車路線,以免陷入續航里程不夠的窘境,而現在這些煩惱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新能源車主 辛翔:“近兩年充電樁比頭兩年要多很多,充電也很便捷,也很方便,還有私人充電樁安裝這邊,也比原來要簡單得多,現在也可以在家這邊進行補電充電。”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根據不同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累計建成約9.75萬臺充電樁。其中,私人自用領域約6.87萬臺,配建比約為75%。另外,北京還建成社會公用充電站1895處,充電樁約1.75萬臺,基本形成了六環范圍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副處長南斌:“在合規的停車場所建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可以領取30%的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同時我們考慮到電動汽車使用的方式,主要還是人們在居住地上班這個過程中間來使用。我們現在也在研究專門的鼓勵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的政策,引導一部分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來在單位內部建設充電設施。
今年北京市計劃新建不少于3000臺公用充電樁,繼續聚焦大型商超、交通樞紐、公園景區等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副處長南斌:“我們將在2020年全北京市平原地區充電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同時在一些城市核心區副中心這些重點地區,我們實現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的目標。
設立充電設施管理平臺“E充網”
北京共有約40家充電樁運營企業,企業之間的支付服務系統相互獨立,這給新能源車主找樁、充電增加了很多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市專門設立了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E充網”,讓用戶之需要下載一個APP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北京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E充網”,采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運行,目前已經正式投入使用。新能源車主可通過手機APP實現充電場站搜索、充電樁狀態查詢、在線支付、監控充電量等功能。
北京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 白曉峰:(平臺)主要的目的是為政府按照大數據分析的方式,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的支撐。對于車主來說,是為車主提供充電樁的查找,以及導航、起停、支付的這樣一些服務。對運營商來說。是幫助他們實現充電的導流服務。提高充電樁的設備的利用效率。
據介紹,“E充網”注冊用戶已超過8萬個,已和34家充電樁企業進行了數據實時對接,部分已開通充電量監控顯示功能,打開軟件就能看到周邊電動充電站的使用情況。
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將對既有電動汽車與存量公用充電設施開展新國標符合性改造,提高充電設施通用性和開放性。同時,北京市還將完善充電設施管理服務平臺,為車主提供全市公用充電設施的狀態查詢、充電導航、統一支付等便捷服務。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