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的虛假繁榮 基礎設施建設需標本兼治
從世界范圍來說,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傳統汽車能源變革的方向,其中純電動汽車備受推崇。盡管在整個世界格局范圍內來看,純電動汽車的優
從世界范圍來說,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傳統汽車能源變革的方向,其中純電動汽車備受推崇。盡管在整個世界格局范圍內來看,純電動汽車的優勢地位并不明顯,但國內從業人士卻多數認為電力將成為能源供給的終極方式。不少汽車企業已經公布電動計劃,甚至準備全面All in電動領域。
然而,與此相伴的兩個問題卻一直縈繞在行業與消費者的心頭。其一,電池續航能力與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其二,充電設施的覆蓋范圍與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相對于前者來說,充電設施建設與布局的技術性較弱,更加偏向于資本與政策以及充電標準。
其中,國家電網是一個典型代表。作為央企,在這場政策占主導的新能源汽車變革中,國家電網應當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表示,自2006年以來累計投資280億元,建成充換電站5000多座、充電樁5.6萬個。除了推動充電設施的落地,國家電網積極搭建智慧車聯網服務平臺,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開放式智慧車聯網平臺,集充電服務、出行服務、能源服務于一體,目前接入充電樁17萬個,注冊用戶80萬位。2017年,車聯網平臺充電輛3.9億千瓦時,其中低谷充電1億千瓦時,比重26%,同比提高了5.8百分點。
在市場推動下,不同形式的資本進入充電樁建設領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透露,截至2017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是2014年的14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私人專用充電樁約24萬個,均為交流漫充,居住地建樁難題逐步解決,以北京為例,個人購買電動汽車約10.7萬輛,充電設施安裝比例接近80%。2017年,我國公共充電樁建設穩步增長,城際快充站已服務3.1萬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九縱九橫兩環”格局,站間平均距離50公里。
然而,在大上、快干的環境下,資源浪費的局面卻令人咂舌。劉寶華表示,我國電動車充電設施目前仍存在電樁利用率低、車樁協同較難、技術水平欠佳、運營商缺乏互聯互通等四方面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統計的數據顯示,全國公共慢充樁充電利用率還不到10%,而在私人購車領域,當前的車樁比也無法達到1:1的合理比例。在歐陽明高看來,電動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公共快充補電結合。因此,慢速充電樁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快進度和提高使用效率。與此同時,他還透露我國在大功率充電方面正處在技術準備階段,預計將在今年完成實驗驗證工作,并在明年發布相關標準。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完全依靠第三方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滿足品牌發展的需求。以寶馬為例,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高樂表示,如今BMW正在全方位地構建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包括電池研發、生產及回收、品牌和電動服務等,目前已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公共充電網絡。截至到2017年底,寶馬將在全國60個城市建設6.5萬個充電樁。
盡管如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到的挑戰依然不可忽視。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認為,在新形勢下的挑戰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一、純電動汽車存在續航里程等短板,其功能還不足以覆蓋汽車市場的需求,需要繼續探索創新發展方向和策略。
二、傳統內燃機驅動系統將面臨更加嚴苛的排放標準,轉型的壓力要轉化為產業升級的動力。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建設、運營和服務體系還需要更加靈活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運營創造商業模式新天地。
四、面對未來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和大規模市場運用,現有的政策體系也要相應調整,相應的標準法規也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使之更加精準和高效。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