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思路解決充電難題
“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我國已接近60%。”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界別小組討論中透露,我國去年完成產銷77萬輛新能源汽車,今年有望突破120萬輛。
可別小瞧這些數字,戰略意義卻很重大。徐和誼表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70%,同時汽車燃油消耗了外購石油的一半。因此,選擇一款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使用方案,兼顧老百姓的使用需求,自然就需要發展新能源汽車。
有觀點認為,發展使用電能也會產生污染,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病”。徐和誼回應稱,我國的電能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風電、光伏發電和核電正在發展,電能污染會越來越少。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巨大的潛力。
“我國燃油車技術與國外汽車工業的差距就在內燃機和變速箱上,這是我國汽車工業的軟肋。”他坦言,從燃燒效率和排放指標來看,發達國家在技術上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我國已經很難超越。從戰略上來看,我國汽車工業選擇了“換道超車”,把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車上,巧妙繞開了內燃機和變速箱的技術瓶頸。
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他表示應該有一定的自信。我國起步較早,相關技術基本上與世界最高水平旗鼓相當,甚至在某些領域還處于領先位置。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徐和誼分析認為,省錢是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純電動車所產生的費用相當于燃油車的1/6。其中,從每百公里耗電指標來看,純電動汽車的平均值在12度電左右,在北京的充電樁充1度電約1元,而燃油車每百公里耗油在七八升左右。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目前遇到的問題還是充電。“前幾年是建充電樁難,現在矛盾往深層次演變,是小區的電力系統容量不夠,亟須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起來比較難,未來可能成為新增的‘城市病’。”徐和誼表達了擔憂,改造問題單靠某一家企業無法解決。
其實,預防新的城市病與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不矛盾。徐和誼透露一組數據,如今,85后、90后是重要的新增汽車消費群體,占到國內汽車市場一半左右的消費量。新的消費群體產生,也會帶動汽車消費理念變化。“比如很多年輕人認為,不需要自己買車,只要能用車就行。”徐和誼據此分析,共享汽車未來會成為主流。
在他看來,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是兩碼事,“不是隨便路邊一停就行”。據介紹,北汽集團與滴滴合作打造了一種新的汽車租賃模式,在線上就可以實現約車和租車,到時候有人會把車開到家門口,如果帶司機也可以租賃,甚至可以實現合租,模式非常多樣化。
對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而言,續航里程是消費者最關心的事情。“花的40%的錢,是買了那塊電池。”徐和誼說。
“電池模塊平均重400公斤,相當于車底下拉著一個‘鐵坨子’。”徐和誼打了一個比方,如果一味地增加電池模塊,能跑800公里的純電動車都可以造出來,但這樣卻失去了低碳環保的意義。有的企業是為了吸引眼球,片面追求高續航里程,然而電池越來越重,車拉著一大堆電池跑,耗電量也越大。
有年輕消費者表示,買了20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可是過一段時間發現,續航里程更長的車又出現了。徐和誼回應:“續航里程并非越長越好,選擇你適合的續航里程是最經濟的,錢還是要花在刀刃上,電池可不保值。”
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在徐和誼看來需要轉換思路。他談到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池模式”,汽車銷售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車電分離,解決續航里程不足和“充電難”問題。如果汽車電力不足,可以開到換電池站換一組電池。如今,換一組電池只需要兩分半的時間,技術非常成熟,可彌補充電樁建設不足的問題。
當然,采用這一模式,未來加油站需要轉型成為“加電站”,需要石油、電力等領域的企業參與進來,形成標準化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