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受到當前法律制約
6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法規體系建設情況和研究動態進行了說明和解讀。
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及政策動態
智能網聯汽車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汽車技術和產業的未來。在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引導下,汽車行業和其他相關產業(比如信息、通信)一起融合創新,技術和產品推陳出新,極速地往前發展,正逐步進入大規模道路驗證階段。
隨之而來的問題,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評價及管理制度面臨巨大的挑戰和變革,成為各國政府需要面對的新課題。基于這些背景,國外已經開始系統在研究這些問題。美國、歐盟注重系統性的、宏觀性的整體研究和規劃。美國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指南,為自動駕駛汽車參與方的安全設計、開發、測試和應用提供理論框架和最佳范例。歐洲在GEAR2030里也梳理現存法律、政策、標準框架,并基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型式認證進行預研。德國主要從測試研究方面著手,能源經濟部支持3000萬歐元,多個機構合作,建立自動駕駛汽車的標準檢測步驟,以及模擬仿真,實車路試,功能安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和評價。
在我國,國內外汽車及相關行業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投入也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或計劃在今后幾年開始推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驗證需求強烈,國家或地方示范區建設速度加快。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我國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綱領的基礎上,相繼發布《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對我國汽車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形勢、目標、任務作了系統分析和部署,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
二、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及相關研究情況
為貫徹落實上述戰略有關精神和要求,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工信部、國標委聯合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研究及編制工作。委托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互聯網、交通等相關行業的骨干企業、技術機構、行業組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研究及編制工作。初步提出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包括標準95項,體系建設方案也即將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在工信部、國標委等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按程序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分委會”籌建工作,目前已完成網上公示,即將公開征集委員階段。擬定的智能網聯汽車分委會業務范疇為:駕駛環境感知與預警、駕駛輔助、自動駕駛以及與汽車駕駛直接相關的車載信息服務等專業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在分委會正式前,依托ADAS標準工作組開展工作,于2016年底啟動第一批10項標準研究與制訂任務,第二批(10項)即將啟動;同時,即將成立信息安全子工作組,啟動自動駕駛功能評價子任務。
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路線圖研究,通過公共需求分析、產品技術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市場供求分析、標準法規分析,確定擬制定標準的性質、層級、范圍和進度,對技術成本低、效益好、技術成熟的優先開展。
為系統評價不同技術的成本效益,我們在對國內道路交通事故形態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以CIDAS數據為基礎開展誘因分析,針對不同技術在感知、預警、執行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在減少事故方面的效果。目前,除成本效益分析外,公共需求、產品技術、市場供求和標準法規分析等四項工作基本完成,有望年內發布。
在工信部和國標委的支持下,依托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骨干技術力量和行業專家資源,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適應性分析”報告;首次系統梳理我國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以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汽車強制性標準為重點,以駕駛任務為核心,以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是否允許車輛執行部分、全部駕駛任務或是否規定必須由人類執行全部駕駛任務為判斷標準,研究分析我國現行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技術標準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適用性。
我們發現:
1)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受《道路交通安全法》《標準化法》《測繪法》及其相關法規不同程度的制約或被其禁止。
2)汽車強制性標準對智能網聯汽車特別是自動駕駛功能形成制約主要體現在轉向標準禁止自動轉向功能和視野標準對前置攝像頭布置的限制兩個方面。
針對直接存在或間接構成制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和應用的文件或條款,根據其屬性、范圍及影響大小,分別提出豁免、解釋、修訂等不同的建議措施
在法規層面,我們建議:
1)測繪法》及其《實施條例》框架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可能涉及的“測繪活動”采取分類管理
2)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或對相關文件進行解釋,將符合要求的自動駕駛系統視同為駕駛人,允許其駕駛車輛
3)對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得試車或學習駕駛機動車”的規定,可借鑒《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做法,采取有條件允許的方式,針對在高速公路上的試車提出規范性要求。
4)通過豁免、修訂現行強制性標準中不適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功能和結構的條款和要求予以解決被《標準化法》及其《實施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
在技術標準層面,我們建議:
1)提出智能網聯汽車適用強制性標準清單,對智能網聯汽車予以豁免,或通過修改單的方式將智能網聯汽車從其適用范圍中排除。
2)通過修改單或標準修訂等方式對不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和條款進行修訂。
3)在今后制修訂相關標準時引入“功能相當”和“效果等同”原則,在不降低車輛或系統功能與效果的前提下,允許采用功能相當和效果等同的其它技術或產品,為今后可能出現的其它新技術、新裝置提供了便利和入口。
受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的聯合委托,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承擔了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管理的研究工作,在廣泛聽取行業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初步方案,即:
1)以驗證主體為智能網聯汽車實際交通環境下的適應性驗證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提出驗證申請、組織驗證并保障驗證安全
2)劃定若干典型道路用于驗證,但并非完全開放所有公共道路;由驗證主體根據自身驗證需要,從備選路段中選擇一條或多條路段申請用于智能網聯汽車驗證。
3)車輛在使用公共道路前已經進行充分驗證
4)驗證車輛、路段等審核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聯合進行,驗證車輛測試牌照及管理由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
加快構建功能安全標準體系。為確保汽車整車及各系統、子系統、部件良好運行或者在其中部分發生實效或故障時仍能保障車車輛安全運行,汽標委以ISO 26262為基礎,組織制定了功能安全標準制定并于2016年底正式報批。同時,根據產業和政府管理需要,以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為重點,啟動了關鍵系統功能安全評價標準研究與制定;并以轉向系統為切入點,開展關鍵電控系統S/E/C參數研究和定義。
在汽車信息安全方面,汽標委根據國內標準制定和國際協調需要,組織召開多次座談會并專門成立了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工作組,組織汽車、信息、通信等相關行業專家共同開展汽車信息安全標準研究并形成了分工協作機制:按照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及ISO最新協調分工即由汽車行業負責車內信息安全、相關行業負責通訊及其他相關設施信息的原則,提出了我國汽車信息安全標準體系;以保障車輛駕駛任務安全實現為目標,按照不同的功能域分別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并重點關注評、防、測,即風險評估、安全防護和測試評價。
三、汽車標委會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方面的工作計劃
做好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到2025年,系統建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提前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和管理制度研究。一是根據汽車從人控制的執行機構變為能夠進行感知、決策、執行全部駕駛任務的機器人這一特點,研究提出適應自動駕駛汽車的全新測試方法和評價體系;二是根據汽車由“硬件為主”向“軟件定義”轉變對汽車產品管理所產生的挑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生產一致性、在用車管理方面的研究,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廣應用作好制度準備。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制定、協調與交流,在工信部、國標委的領導下,依托汽車及相關行業骨干企業、技術機構、高校等,積極參與聯合國、ISO層面的國際標準法規協調,加強與國外各相應標準化和技術機構的對口聯系,吸收借鑒國際經驗和成功做法,并向世界貢獻中國的力量,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既是國際汽車技術及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政府所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汽標委將在工信部、國標委等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下,按照《中國制造2025》《裝備制造業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戰略要求,認真落實《深化標準化改革方案》要求,依托骨干企業、技術機構,與相關行業組織、機構密切配合、協作,共同做好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協調。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