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巨量投資背后的困局與機遇
在能源制約與環境污染的大環境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自問世以來就被寄予厚望。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由2014年的 21819 輛飆升至2017年的 767,759 輛,足足翻了35 倍有余。而近些年倡導的“綠色出行”、“節能減排”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公眾對節能、環保的需求也不斷升溫,也讓人們的購車思維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轉變,種種因素疊加,直接的結果便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全線飄紅。
而在國統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新能源汽車更是與智能電視、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并列,被稱為“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的典范。
2017年新能源汽車總投資額超過4500億元
2017年,在政策和資金的催化下,各路車企都在加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投放,傳統車企巨頭紛紛生產制造新能源車型,包括國內不少的上市公司也相繼跨界造車,意欲從中分一杯羹,新能源項目出現井噴。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78 個新能源汽車項目確定了投資選址,總投資額約合 4534億元。其中,整車類項目 60 個,已披露總投資額約合 4016 億元(平均每個項目投資約 67 億元);零部件項目 15 個,大部分圍繞新型電池和新材料,已披露總投資額約合 516 億元;其他類型項目 3個,已披露總投資額約合 2 億元。
從區域分布來看,得益于相對良好的傳統汽車工業基礎,廣東和江蘇兩省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數量最多(均為9 個),其中廣東省投資金額為 946 億元(占比約為 24%),江蘇省投資金額為621 億元(占比約為15%);緊跟其后的是浙江省(6個,397億元);而中部省份以江西(5個,299億元)和湖北(3個,240億元),西部省份以四川(5個,350億元)和陜西(4個,382億元)較為突出。
新能源車快速發展的背后:政策變動+成本高企
然而,光鮮亮麗的數據并不能反映市場的全部真實。特別是對于一個較為新興的產業來講,其快速甚至野蠻發展,勢必帶來一系列棘手問題,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任重而道遠。
1、政策變動
乘聯會公布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時,明確表示2018年的新能源車整體“可能會很艱難”,與此前全然看好新能源車的態度大相徑庭。國家四部委在農歷春節前夕悄然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正在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產生巨大的“殺傷力”。與2017年補貼政策相比,2018年新政策內涵更豐富,在補貼標準方面除了對車輛續航里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還將電池能量密度、車輛能耗按照一定公式計入補貼系數。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出現全面退坡已經不可避免。
2、成本高企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銷量的持續攀升,并不能證明廣大消費者已經心甘情愿為其買單——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尚不如同款燃油車,可供選擇的車型也不多。新能源汽車性價比低的主要原因是電池成本太高,電池約占新能源整車制造成本的30~40%。然而,由于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遠遠超出合理區間,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已經成為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的一大障礙。
據有關專家表示,電池級碳酸鋰的合理價格應在3—5萬元/噸。但是,從2015年開始,我國電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鋰)的需求量一直遠大于供給量,導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最高時達到 18 萬元/噸,而且很多時候還買不到。
電池成本難以控制,導致新能源汽車沒有價格優勢,無法形成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新能源車兩大困境:結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
真正健康的產業,其發展依靠的應該是自我造血,而不是持續性的被動輸血。就當前而言,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面臨兩大困境:
1、市場結構不合理
從乘聯會發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看,在政策扶持焦點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前10名排行中,微型車在新能源車市場仍舊是銷售主力軍,而同樣類型的A00車在燃油車市場卻已經處在被淘汰的邊緣,占比不到2%。這說明在現階段新能源購車時,“少花錢多辦事”、“占號”仍舊為消費者的購車意愿。
更重要的是,根據前文提到的新政策,續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微型車將無法獲得任何補貼。撐起新能源車半壁江山的微型電動車,或將面臨“滅頂之災”。“中堅力量”將生變,對于2018年新能源車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場洗牌。
2、相關配套不完善
一方面,相關配套充電樁規劃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匹配。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不匹配。同時,公共充電設施的布局還不夠合理。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披露,目前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重矛盾。
另一方面,受制于現有技術水平,即使是快速充電,充電時間也往往長達幾個小時,這會讓不少用戶即便找到充電樁,也不得不排隊等待,浪費時間的同時,也降低了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
新能源車的2018: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轉型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是政策主導之下中國新能源車的大潮之年,而2018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變化的背后,其實也反映了中國新能源車發展主導性力量的變化: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轉型。終究,政策培育的只是良好的市場背景,而不是市場結構和汽車制造能力。這樣的態勢下,中國新能源車市的政策福利大潮在2018年開始真正退去。潮退之后,有實力的逐浪者與依賴政策紅利生存的裸泳者,都將顯形。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這樣描述工業革命發生后的時代。新能源汽車也是一次汽車革命,只有在新能源汽車體量尚小、標準尚不全面的今天,中國的新能源車企才有野蠻生長的空間。領先者和落后者都幾乎在同一時間進入了這個嶄新的主題,雖然彼此互有強弱,但是誰都無法無視別人的存在。
結語
有“亞洲電動車之父”稱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曾在15年前的論文寫到:真正健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正向循環的:持續的投入帶來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進而贏得市場認可,以獲得可持續的投入。當正向循環發生,我們將收獲成熟的汽車工業,幾家一流車企和若干明星車型,以及一大群汽車人才。
今天,我們有機會來開啟這個正向循環。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