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干掉豐田、奔馳及特斯拉們的會是誰?
保時捷發動機,向經典致敬,不過也快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隨著保時捷推出Mission E,圈友們一陣躁動:保時捷要干掉特斯拉了!其實縱使保時捷干掉了特斯拉,也不過是大家把三星手機換成了蘋果而已;那么未來干掉豐田(家用車的代表)、奔馳(豪華車的代表)及特斯拉(電動汽車的代表)們的公司會是誰呢?
進入亂花的四月,未來出行漸欲迷人眼。清清君覺得以下簡訊非常值得汽車玩家們超級關注:
4月2日,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康股份)與百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重慶霧都賓館舉行。小康股份將深度參與百度Apollo計劃。按照計劃,雙方將就百度和小康現有汽車及電動車業務進行全面合作,并在2018年共同打造兩款智能網聯汽車,一款是高性能節能汽車,另一款是超級電動車。
同樣也是在4月2日,一汽-大眾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的共享汽車服務“摩捷出行”,并宣布摩捷出行已經在一汽-大眾銷售公司正式啟動試點,開始員工內測。在2016年,大眾發布了移動出行服務子品牌MOIA,在2018日內瓦車展上基于大眾T6打造的MOIA車型也正式發布,作為大眾集團旗下出行服務的開拓者,MOIA的目標是在2025年成為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4月3日,攜程宣布旗下的攜程專車已于3月底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也就是俗稱的“網約車牌照”。這就意味著,攜程專車具有了網絡預約出租車線上服務能力,可在全國范圍通用。同一天,Uber的印度競爭對手兼潛在的合作伙伴Ola,已經成功收購了初創公司Ridlr,但它沒有透露這項交易的具體條款。也是同一天,據消息稱,Waymo與本田已達成合作,兩者合作關注的重點為貨物運輸。對于Waymo來說,與大型OEM合作,從零開始打造一款全新的汽車,這是一種新的探索,之前它在合作時只是將自動駕駛技術放進已有的汽車。
4月4日,永安行官方宣布,永安行共享汽車正式上線,將率先在江蘇常州試運營,后逐步向周邊城市拓展。也是在同一天美團和摩拜已于近日達成收購協議,摩拜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12億美元現金及15億美元股權)和10億美元的債務。
4月5日,據韓國Pulse News報道,韓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Mirae Asset(未來資產)完成對滴滴出行的2.648億美金(2800億韓元)投資,據悉,此次投資是未來資產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跨境股權投資。
4月7日,美國加州公共事業監管機構表示,它們將允許自動駕駛汽車接送乘客,且無需配備人類司機。目前,各國雖都在不同程度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公共道路測試,但基本都要求車輛配備一位監管司機,以便處理突發情況。而美國加州公共事業監管機構已出臺一項提案,將允許沒有配備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公共道路測試。
4月8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5年前俄羅斯共享出行應用Wheely撤出利潤豐厚的倫敦共享出行市場,但現在該公司決定重返倫敦市場推出其服務,并計劃投入數十萬英鎊挖走Uber司機。
注:以上部分新聞信息引自“CarsharingLab”
在稍早3月28日,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與寶馬宣布合并雙方出行服務。終于,在出行市場被互聯網科技公司攪得天翻地覆的當下,傳統車企中的兩大巨頭選擇走到一起。而和傳言不同的是,雙方的合并計劃進行了一次大升級--汽車分時租賃的話題太小了,這一次,奔馳與寶馬的打車、泊車、充電統統揉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碩大的業務板塊。
奔馳和寶馬要一起對抗Uber們的挑戰,成為不分彼此的出行巨頭。奔馳與寶馬競爭100年了,突然發現對手竟然不是彼此,而是造車“門外漢”Uber們,這應該不是喜劇!
3月27日,谷歌旗下無人駕駛公司 Waymo 與捷豹路虎達成合作意向:將共同推出自動駕駛版的I-PACE,用作Waym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預計在兩年之內,會有 2萬輛定制的I-PACE純電動車加入到Waymo自動駕駛的車隊中。
部分車企與出行平臺的關系如下:
部分傳統車企高管對未來出行的言論:
達爾文-“在叢林里,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的,而是對變化能做出最快反應的物種。”隨著Uber、滴滴等出行服務企業崛起,共享出行的風潮已經在侵蝕傳統售車模式的利潤。就如共享單車的境遇,當所有人都能毫不費力地使用一輛自行車時,大家反而對擁有它失去了興趣。咨詢公司波士頓的一項調查預測顯示,到2021年,新車銷量將因共享出行減少1%左右,汽車制造商每年遭受的損失將超過80億美元。蛋糕已經被撬動了,這些汽車制造商必然要考慮賣車以外的生意,無論主動被動都要搭上未來出行服務的大船,以免被不再流行購買汽車的時代拋棄;更多的是收割客戶的大數據。
早期,車企做出行服務的決心并不堅定,只是換一種方式賣車,或者推廣品牌形象。豐田在Rakumo上線之初就公開表示,推出共享服務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豐田的產品;雷諾的Twizy電動車共享項目結束后,就出售給了其他管理公司;大眾2011年的Quicar早已經沒有了水花,2016年底才正式推出MOIA。可見,車企并不愿意從一開始就直接介入新興的市場模式廝殺。但從2015年開始,各家車企都陸續喊出了“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口號,并且開始大手筆投入。例如,最新的一則投資消息顯示,大眾汽車集團在日內瓦車展宣布,到2022年,大眾將投入超過34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網絡以及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盡管車企在出行業務里投入重注,但市面上火起來的都是新創互聯網企業。相比之下,傳統車企并不具備運營出行服務平臺的先天優勢。首先,業務相關的大數據和云平臺建設,不是制造企業的強項,重新組建團隊也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快速反應、不斷升級的文化基因,比保守的車企更適用于服務行業。因此,車企投資互聯網出行公司是目前最快實現規模化擴張、幫助消化汽車產能的方式。從互聯網公司學習經驗,換取消費者用車數據,也可以讓車企更加靠近消費者,將消費者反饋用于汽車制造生產。互聯網思維基本是:一年見勝負,二年收割你,三年留紅海。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CES展上,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同樣發出頗具顛覆性的言論:“我想把豐田汽車公司從一家汽車公司轉變到一家出行公司,而我們所能建立的可能性在我看來是無止境的。技術在我們這個行業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競賽正在進行。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再只是制造汽車,而是像谷歌,蘋果,甚至Facebook一樣的公司!”
與未來出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還有電動化技術、自動駕駛、通訊、地圖等多個領域環節。所以,目前汽車制造廠商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將很多新技術植入汽車產品,讓汽車看上去不是一件過時的產品,而是一個承載出行、生活、娛樂、辦公等場景的移動智能終端。更深一層來看,移動出行產業鏈還將為無人駕駛做鋪墊,車企需要近距離接觸出行用戶,也需要這張出行網絡之后的大數據。盡管看似復雜,但車企的愿景和消費者的需求是一致的,讓移動便捷、駕駛樂趣最大化,使交通事故、道路擁堵最小化;同時把乘客盡可能多的時間留在車里,讓車成為第二個家!
近兩年,車企對互聯網出行企業的投資和收購非常密集,而且不只下手一家。但互聯網產品通常只有老大老二能收割絕大多數流量,用戶手機上也裝不了太多的打車軟件,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就成為某個細分市場上的老大,很容易就被淹沒。目前各個平臺之間的火拼還在繼續,車企押寶還待分曉。滴滴出行CEO程維就曾說過:“總有一天,出行平臺和硬件制造商之間會有一場戰爭。”
未來五到十年,出行市場一定是海盜嘉年華。傳統汽車企業自以為是的核心競爭力,一個“門外漢”跨界的進來,人家壓根不用這個!保時捷研究了近百年發動機,各種自吸、渦輪、各種增壓;水平與V行布局;一個特斯拉進來,人家壓根不用發動機。銀行發展了幾十年的網點、ATM機。一個微信進來,人家壓根不用網點,不用現金。如今,豐田、奔馳及特斯拉們華麗反擊的背后,是斷臂的鮮血、是嘆息的淚水,更是變革的宿命;而不敢斷臂、只求安逸,無論過去多么成功,未來都只能茍延殘喘,直到被塵土掩埋!
面對未來出行的巨量市場,留給車企豐田、奔馳及特斯拉們時間亦不多,而選擇似乎是二選一:要么蛻變為出行公司,要么淪為出行公司的“打工仔”,似乎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