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國產化迷霧未消 新能源汽車靜待鲇魚
5月中旬,上海連續三天迎來高溫黃色預警。與火熱天氣相對應的,是特斯拉在中國掀起的新一波輿論熱潮。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的內容顯示,5月10日,特斯拉在上海出資成立全資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經理為特斯拉中國區總裁朱曉彤。
特斯拉落地國產化的說法再次不脛而走。
此前,國內股比開放等問題遲遲未有定論,成為特斯拉國產化的最大障礙。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布“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隨后,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汽車行業股比開放時間表,并明確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于2018年率先放開,被視為從政策上為特斯拉國產開了綠燈。
一個月之后,特斯拉在上海設立獨資公司。
特斯拉公司不產汽車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注冊地為“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同匯路168號D203A”,位于臨近東海的臨港新城區域內。目前,注冊地尚無辦公跡象,實質性業務還未展開。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其實只是一個商貿公司,負責市場推廣等活動,沒有制造業務,并不是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特斯拉上海工廠。”獨立汽車咨詢顧問、汽車行業研究員張翔解釋到。
這不是特斯拉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獨資公司。2017年10月18日,特斯拉(北京)新能源研發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00萬美元,法人代表也是朱曉彤。
目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準備在上海招聘多個職位,包括工程項目經理、稅務專員、政府事務項目經理、金融服務區域經理、低壓電氣測試工程師、亞太區IT現場系統管理員等。“仔細看一下,招聘崗位只是海關報關人員及銷售人員,沒有研發技術工程師。”張翔指出。
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亦可發現,此次成立的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為: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并未涉及最為重要的整車生產制造環節,該公司在全國工商系統中所屬的行業也僅為“研究和試驗發展”,沒有涉及制造業。
國產化前奏?
盡管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并非市場傳言的特斯拉上海工廠,但包括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內的很多業內專家,均認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可被視為特斯拉在中國營銷和研發的先期布局,“是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前兆”。“特斯拉上海公司的成立,絕對是國產化建廠的前奏,這一點確定無疑。此次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只是為特斯拉國產化打前戰。”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持同樣觀點。
相比之下,官方說法則要謹慎得多。
特斯拉中國相關人員給予的官方答復是:“目前并無更多消息可以透露。”上海臨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則顯得有人情味一些,“上海市政府很支持創新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很看好特斯拉在中國以及全球的發展……近日特斯拉獨資在浦東注冊成立公司,是特斯拉在中國正常的業務發展需求”。
在張翔看來,對于長期產能不足、資金緊缺的特斯拉來說,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的消息雖然具有積極意義,但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候:“甚至可以這樣說,特斯拉最終是否會在中國建廠,還要打問號,存在未知數。”
中國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賣出了14883輛電動車,只占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的3%,排名第十位,而中國市場則為特斯拉貢獻了約17%的營收共20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的兩倍。“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不平衡,表明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策略、力度都不夠。國內特斯拉的價格比國外高得多,國產化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張翔補充說道。一個簡單的例證是:Model S在中國的定價比美國高48%,若是免去了關稅,則意味著會有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市場普及力。
落戶上海始末
從來沒有一家車企在華建廠的消息如此撲朔迷離。
自從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2015年來華后,特斯拉在華建廠的消息就幾乎不曾間斷。2015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馬斯克表示,3年內會在中國設立工廠和研發中心,爭取在2017年Model 3上市之際實現中國國產。同年10月25日,馬斯克發布個人Twitter,重申在華建廠事宜,表示特斯拉將在2年后推出Model 3車型,而中國工廠最早會在Model 3推出一年后建立,言外之意即特斯拉將在2018年落地國產化。
2017年,特斯拉落地國產的消息進入爆發期。重慶、蘇州、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相繼傳出特斯拉建廠的消息,其中,最具競爭力的還屬上海和廣州。特斯拉到底姓“滬”還是姓“粵”的問題,一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2017年3月,在特斯拉與上海的關系“糾結不清”之際,總部位于深圳的騰訊通過旗下黃河投資入股特斯拉,以17.78億美元在公開市場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票,成為其第五大股東,特斯拉與廣東也因此結緣。業內同時也有消息流出,特斯拉有在廣東建廠的計劃,但這一消息以特斯拉的單方面否認告終。
3個月后,有傳言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已經簽署投資建廠協議,地點位于上海臨港工業區,合資伙伴將從上海臨港、上海電氣以及國盛集團三家國企中誕生。隨后,特斯拉首次正式承認正在和上海市政府談判,并發表官方聲明:“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正如之前所溝通,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國產化計劃將會更加清晰。”同年10月26日,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實,“特斯拉公司正與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洽談建廠相關事宜”。
但特斯拉國產化始終“只聞其聲,未見其形”。今年5月3日,馬斯克在一季度財報會議中又一次表示,除了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特斯拉將建造第二座超級工廠,工廠將選在中國,于今年四季度前公布具體選址。
“目前從各方面的消息來看,如果特斯拉要在海外市場建廠,中國是首選,馬斯克從來沒有對外公開說會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建廠。只不過,特斯拉現在資金不足,要在中國入場,又想建立獨資公司,資金從哪來?建廠不比成立一個商貿公司,需要更多的資金,遠遠不止一億。”張翔分析。
押寶中國市場
處于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期的中國,很難對特斯拉視而不見。同樣,中國龐大市場的誘惑,也令特斯拉不得不提速布局。
目前,特斯拉正面臨產能、技術、高管離職、現金的多重壓力。繼今年2月暫時性關閉Model 3電動汽車生產線后,4月16日,特斯拉再度宣布暫停生產Model 3,以“提高自動化水平”,解決產能不足問題。有外媒更直言,稱特斯拉已處于破產邊緣,最多6個月存活時間。
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馬斯克選擇押寶中國市場。特斯拉超級工廠是否將會如傳言中所言,設在上海臨港?“電動汽車的零部件企業大都聚集在長三角地區,這一區域物流配送效率高,適合建廠生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顏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上海就是南京周邊,當然上海的可能性最大。”“現在中國有很多汽車生產基地,但上海是最大的生產基地,產業配套最全面。目前上海的汽車配套環境達到什么程度?如果在上海建一個工廠生產汽車,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上海解決。”張翔強調。
實際上,新能源車的核心即電池的生產,可能才是特斯拉最頭疼的事。目前,我國的新能源車生產資質,要基于中國制造的電池發放,但目前特斯拉的所有電池都源自其超級電池工廠,即便落地中國,假如無法實現電池國產,就談不上新能源車資質的獲取以及政策補貼。
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需要借助特斯拉所制造的“鲇魚效應”,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進程速度與整體水平。一旦特斯拉實現國產化,從某種程度來講將會打開新的天地。目前,補貼政策對于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正逐漸減弱,消費者轉而更多關注車的本身的性能。再加上2020年補貼正式退坡和“雙積分”政策的影響,這種趨勢將會更加明顯。特斯拉等擁有核心技術的外資企業進駐中國,將刺激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水平。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謝江珊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