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動汽車的謠言:真的會有輻射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空氣質量的日益下降,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大車企的投入和國家政策的引導,讓電動汽車成為市場的寵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來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
去年一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7.7萬輛,今年的產銷數量預計也將突破百萬大關,盡管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但距離國家發布的產業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00萬輛還有一定距離。此外,關于電動汽車不夠環保、新車電量需沖到100%循環三次、下雨天不能充電……這樣的謠言也在制約著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推廣和發展。
根據權威機構一項調查,73%的人認為電動車有電磁輻射,有約37%的人認為這種輻射甚至會影響人體健康。點擊網上關于電動汽車的謠言數不勝數,當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在不斷地完善之后,有關“電磁輻射”的這類謠言卻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壯大的潛在障礙。
那么,電動汽車真的會有輻射嗎?電動汽車的輻射到底有多大?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將帶大家一探究竟。
電動汽車真的有輻射嗎?
要問電動汽車有沒有輻射?答案是:有!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無處不在,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能量在空中傳播的過程叫做電磁波輻射。人體對一定范圍內的電磁波輻射是可以吸收化解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電磁波輻射都對人體有害。
首先來看我們身邊的電子產品,以作為電動汽車的橫向對比參考。根據一權威機構測算,日常生活中,筆記本電腦的電磁輻射大約為10.69μT,手機看視頻時的輻射為18.37μT,顯像管電視機為2μT,液晶電視機為0μT,電吹風后部為9.32μT,接線板插座為2.97μT,西門子電冰箱為0μT,電飯煲為0μT,微波爐面板為19.78μT(正面輻射量爆表)。從測試結果看,每只儀表測算的結果和產品的品牌、測算時間、地點都有一定關系,但數值大致如此。
對于電動汽車來說,以普通常見的江淮iEV4和比亞迪e6車型為例,對充電樁的電磁輻射測試結果是:江淮iEV4配套的充電樁工作時的電磁輻射為4.78μT,充電槍頭與汽車充電插口的電磁輻射為5.52μT,雖然均高于比亞迪e6車內的平均值,但也在WHO的安全值內,且在20厘米開外便為降為0了。
汽車對人體的輻射,其實大部分時候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測算結果顯示,iEV4純電動車測試結果平均值為0.597μT,低于大功率的e6的2.95μT水平,但是,比亞迪e6無論最高時速抑或續航里程均大大超過江淮iEV4。
測試結果也證實:功率越大的電動汽車,電磁輻射的確也越大。然而,無論是比亞迪e6的2.95μT,還是江淮iEV4的0.597μT,均大大低于國際衛生組織(WHO)和中國、瑞典的100μT的電磁輻射警戒標準。
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這樣的數值對于不太懂物理的我們來說其實不太容易看出什么,再來回看生活中人人都會接觸到的手機輻射的情況:看微信時電磁輻射0.20μT,發微信時的電磁輻射為0.45μT,而播放視頻時的電磁輻射高達19.00μT,后者大約是比亞迪e6純電動車的6.44倍,是江淮iEV4純電動車的31.82倍!由此可見,手機雖小,因為有發射功能,因此輻射比“大塊頭”的純電動車厲害得多!
實際上,真正給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波長小于100nm的電磁輻射,它是一種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人體暴露在這種射線下幾分鐘就能斃命,而產生電離輻射的前提是要有巨大的能量釋放,而新能源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達不到標準。
在日常生活當中,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核輻射”,而至于“醫療輻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響并不劇烈。
至于手機、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也并不是“電離輻射”的范疇,他們屬于“電磁輻射”或者“非電離輻射”,對于人身體的傷害微乎其微。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于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準,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準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 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于5000V/m和100μT的數據,其輻射值均在安全范圍內。
測試表明,電動車的輻射遠沒有一臺筆記本電腦輻射大。況且,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過程中也已經考慮到電池輻射的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等都進行了相關的防護措施。再以騰勢純電動汽車為例,其主駕輻射為0.88μT,副駕為0.85μT,后排座位從左到右分別為0.47μT、0.43μT和0.39μT,綜合來看車內各部分的電場輻射小 于5V/m,磁場輻射小于1μT,遠遠比手機和手提電腦等日常設備的電磁輻射要低的多。而其他如特斯拉、寶馬i系列、雷克薩斯CT系列等的電磁輻射也屬于安全范圍之內。
編輯點評:當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之后,有關電動汽車“電磁輻射“的這類謠言不應該再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絆腳石!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