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意味交易方式更加多元 售電風險誰來擔?
2008年,美國學者里夫金提出能源互聯網概念,不過彼時并未在我國能源界激起多少漣漪。隨著我國能源革命的提出與推進,能源互聯網一躍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政府部門也制定了《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綱》。毫無疑問,
低碳物美不價廉——
欲思其利 必慮其害
能源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并不必然導致提供給社會的能源成本更低。我國富煤、貧油、缺氣,而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仍處于產業初期,尚未形成規模效應,這就決定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價格高于常規能源,是真正的“貴族能源”。盡管11月18日天然氣門站價格下調,但油氣比價仍為0.6∶1,石油、煤炭、電力較之天然氣仍有價格優勢;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若無補貼,仍沒有經濟性。如果一味棄煤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例,能源價格水平肯定將整體抬升,致使我國社會總成本提高,進而造成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
目前,我國制造業與美國相比已無明顯成本優勢。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BBG)今年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指出,比較全球出口總額排名前25位的經濟體,若將美國的制造成本定為基準指數100,那么中國的制造成本指數高達96,與美國相差無幾。因此,在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同時,我國能否承受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所需付出的高成本代價?能否經受住能源成本攀升帶來的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的沖擊?能否適應由于成本上升而引發的產業轉移?
紅利背后隱風險——
“危”“機”并存 三思而行
如果說能源革命是對我國原有能源體系的顛覆性變革,那么能源互聯網所帶來的就不局限于針對能源技術的變革,還包括針對生產力及生產關系、能源消費與生活方式的深層次變革。大的變革帶來的往往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從商業及市場投資的角度看,能源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的確會催生新的、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因為它能徹底改變能源行業自然壟斷的特性,將一個集中式的、單向的、生產者控制的能源系統,轉變成大量分布式能源輔以部分集中式能源的、與更多消費者互動的能源網絡,將原來封閉運行的能源產業鏈進一步劃分,并最大限度實現開放和共享。這其中肯定會產生新的利益區塊,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前景十分誘人。
但從政府角度看,由于能源互聯網是新能源技術、ICT和互聯網的融合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因此它不僅存在技術、安全、標準等問題,還需要解決消費者、發電企業、電網、售電企業、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協調問題。巨大的紅利往往意味著潛在的風險,比如互聯網金融在塑造傳統金融業態、帶來普惠紅利的同時,也因其方式及手段衍生日益復雜、新異而帶來很多新的金融風險及亂象,不得不需要政府出面加強監管。
歷史經驗表明,由技術進步推動的變革往往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和強度發生。在“互聯網+”的浪潮下,能源互聯網所推動的能源革命,即使窮盡我們所有的想象力,也難以預測其到來速度有多快、影響有多深。因此,我們在順應潮流的同時,也需提前做好應對問題的準備。
(作者為能源經濟學者,經濟學博士)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