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看懂能源互聯網
2016年到了,在中國還有沒被互聯網深度染指的行業么?有的,能源行業就是一例。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數字化消費群體最多、各類智能設備、應用軟件和電子商務競爭最激烈的單一市場,數字技術不斷刷新中國人對于
2016年到了,在中國還有沒被互聯網深度“染指”的行業么?有的,能源行業就是一例。
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數字化消費群體最多、各類智能設備、應用軟件和電子商務競爭最激烈的單一市場,數字技術不斷刷新中國人對于“信息化”的理解。
中國政府于2015年初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順應傳統產業借力于新技術突破增長瓶頸的迫切愿望。其中,“互聯網+智慧能源”指導意見使“能源互聯網”成為熱點議題。
“能源互聯網”最早由美國科技財經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他在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和《零邊際成本社會》中從共享經濟角度出發,前瞻性描繪了人人皆可成為“能源產消合一者(Energy Prosumers)”的能源互聯網體系。借鑒這一觀點,中國希望能源互聯網可以幫助自身加速能源轉型、推進資源效率和綠色經濟,最終實現以電力作為主要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埃森哲啟動對中國能源互聯網商業生態的研究,意在分析數字化對未來能源價值鏈的重塑作用,并對未來市場格局進行階段化情景推演,幫助各類中國企業尋找更新自身能力、引領新市場的可能路徑。
小A將這份詳細深入的研究報告,濃縮成4點,幫助你們看懂能源互聯網。
1
當我們談能源互聯網時,主要在談什么
埃森哲從價值實現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應根植于五位一體的價值點。它們會對中國未來的新能源架構產生重大意義:
第一,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預計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以及中國燃氣需求的增長,中國需要不同能源基礎設施進一步開放互聯,甚至需要與其他行業基礎設施互聯——例如電力系統與電氣化交通系統之間的能量與信息交換。
第二,能源形式的互換。在基礎設施互聯后,熱能、電能、化學能等不同能量形式還可以在能源互聯網中相互轉化、存儲和調劑,形成多能源互補。例如,多余的可再生能源能夠通過抽水蓄能或高性能電池得到有效儲存,并可通過智能輸配網絡滿足用戶需求。
第三,能源技術數據與信息技術數據的互用。通過物聯網采集的能源生產運營數據,將與企業級應用的信息化數據之間進行共享和集成,從而得出實時業務洞察和預測性分析,用以輔助企業戰略決策。
第四,能源分配方式的互濟。能源互聯網應在廣域和局部均能感知、分析、預測能量余缺信息,通過能源路由器、能源輸配平臺等系統性創新,對各類能源產品和能源服務進行精細調度與分配,同時為能源用戶提供無縫的整合服務體驗。其數字化和可視化的調度平臺將有助于消除產能過剩。
第五,能源生產與消費商業模式的互利。傳統能源供應商、可再生能源生產商、能源輸配優化商、終端能源解決方案集成商、系統資產運維服務商等能源互聯網的參與成員都能利用數字技術不斷進化,在新的商業生態中形成互利共贏的“能源產消共生系統”。
基于中國國情和產業現狀,埃森哲認為能源互聯網至少應包括多種能源的生產與協調系統、智能化控制調度、分布式能源發電、微網、能源交易市場等關鍵環節(圖1)。
由此可見,中國的能源互聯網將有助于實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產消機制的合理化與能源需求側的高度客戶關懷。它會使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能源產消合一者”與能源主干管網以實時、對等的方式雙向交流、相互補償,在微觀上創造卓越的能源用戶體驗和生活品質,在宏觀上實現供需平衡和低碳能源結構,并極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最終使經濟增長與能耗增長脫鉤。
2
中國能源互聯網“進化論”
能源互聯網并不是“能源”與“互聯網”的簡單疊加,而是能源產業的傳統企業與新參與者共同利用信息通信、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等技術讓互聯網平臺與能源專業服務深度融合,創造新的增量價值。
埃森哲認為,中國能源互聯網從投石問路到繁榮發展,將經過“有容乃大、平臺論劍、無遠弗屆、乾坤易位”四個標志性發展階段(圖2)。而這四個遞進階段的發展情景,則主要取決于中國能源市場改革政策的進展和預期;中國對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吸收與應用;以及跨界競爭在中國能源產業的擴散速度等政策、技術和商業因素對能源互聯網的推進作用。
3
中國能源互聯網“生態系統”
埃森哲通過對主要表征數據的研究,預估到2020年,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
全新商業生態系統藍圖
中國能源互聯網的商業生態系統由各類企業和各類用戶組成,傳統能源企業及用戶、能源產消合一者、普通互聯網用戶最終將整合在同一平臺中,通過企業與用戶間的數字化互動而拓展產業價值鏈。
根據中國政府的“互聯網+智慧能源”指導意見,能源生產、能源輸配、能源消費領域,加之信息通信技術和物聯網領域,都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圖4)。
不同類型企業的價值挖掘
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用戶價值創新、數據價值創新、能效價值創新。要實現這些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合作企業就需要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通過聚合用戶資源、輸配資源和技術資源,提供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贏利模式甚至投融資模式。因此,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生態系統將在這一價值框架下呈現雛形并開始演化(圖6)。
傳統能源電力企業:挖掘已有資產潛能,轉型為集成式能源服務供應商
為應對能源互聯網挑戰而進行的轉型中,不同領域的傳統能源企業在新商業生態系統中可轉換為不同角色,但都是依托既有客戶、資產和業務優勢,挖掘核心業務價值、拓展周邊增值產業和業務價值。
新興能源企業:輕裝前進,大膽開拓新興能源技術和能源管理市場
新興能源企業是沒有歷史包袱、輕裝前進的能源新玩家。他們利用各種先進的能源新技術大膽地挑戰權威的傳統企業,并逐漸受到能源用戶認可。新能源企業拓展了傳統能源外的能源開發和利用領域。
使能企業:提供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支持能源互聯網價值創造
科技發展是能源用戶對能源產品和服務的期望值不斷提升的主要驅動力。例如移動技術開啟了能源管理的新時代,手機有望成為企業與能源用戶聯系的首選渠道。隨著智能電表的普及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大數據分析和相關應用需求發展為一股顛覆性力量。而作為用電大客戶的數據中心提供商,ICT(信息通信技術)使能企業也紛紛加緊研發,利用先進技術探索綠色能源應用和節能減排的最佳實踐。
因此,能源企業需要將ICT企業、互聯網企業或者專業咨詢服務機構等使能企業視為提供終端用戶服務的戰略合作伙伴,而不僅僅是購買使能企業提供的軟硬件或服務。
使能企業在開拓能源互聯網商機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缺乏能源專業知識和技術,因此更應與傳統企業相互取長補短,洞悉能源行業價值創造的機制,共同挖掘新商機。
生態跨界企業:技術驅動混業經營,借機跨入能源市場,尋求非常規增長機會
埃森哲在對能源用戶的調研中發現,跨界競爭者正在通過智能家居領域滲透進能源服務領域,如電信公司提供互聯網設備、安保公司提供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智能插頭生產商將產品集成到電力企業的需求響應系統中等。
這些生態跨界企業首先會引入節能、智能化等技術改造現有產品,使能源設備、家電、電動汽車等具有節能和互聯的特征。然后,跨界企業會通過延伸服務,進入家庭智能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等服務領域。
這些跨界企業的共同特征是:已在各自領域擁有超群的能力、豐富的經驗,可以有效地吸引并留住用戶,進而可以在能源領域提供額外的附加值服務。
4
中國能源互聯網挑戰
市場政策有待進一步健全
健全的市場機制和產業政策是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它應當具有完善并且明確的法規和監管體系。中國政府在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中,主要力量集中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尚未真正進入消除行業壁壘、促進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
同時,中國電力交易市場建設仍處于探索期,但直接借鑒歐洲的 “電力池”系統并不適合中國國情。中國政府仍需要進一步實踐、試點和逐步推廣可行模式。
此外,政府監管和扶持的“度” 也難以把握。歐洲經驗表明,降低行業壁壘以促進能源企業競爭保障了能源供應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但不合理的財政補貼反而會扭曲新能源電力的價格,進而無法反映市場真實的供需情況,容易造成政府和企業決策失誤。
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提升
能源互聯網愿景的實現,在基礎設施層面需要廣泛普及的寬帶接入,使寬帶用戶與能源用戶的數量和覆蓋地區盡量重合。目前,盡管中國網絡用戶數量持續迅速增長,但相比其他領先經濟體,中國人均享有的通信基礎設施仍處在低端。
與基礎設施的硬件條件密切相關,中國還應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環境,盡快制定科學統籌、高效安全和監管流程簡化的公共服務與公用事業數據公開政策和數據分享體系。這將有助于政府為企業家營造積極創新和創業的環境,使他們更易于借助數字技術參與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投融資渠道亟需引向創新
中國能源投融資渠道仍然有限,以銀行為主,輔以股票、債券、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渠道。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超過全部融資額的50%,但是來自股市、債市、風投和私募等渠道的融資份額卻有所萎縮。
私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一局面不轉變則有礙于它們向能源互聯網創新領域的拓展。在這方面,互聯網+普惠金融可以借鑒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的模式,首先通過大數據管理好對創新企業的借貸風險,從而為能源互聯網的創新孵化注入資金活力。
企業觀念與能力尚未準備就緒
總體來看,任何企業向能源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都面臨觀念、變革魄力、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融合等內外部挑戰。它們需要在競爭壓力和能力獲取兩方面找到自我更新的節奏。
觀念轉變
視“產消合一者”為業務伙伴。企業通常將與用戶的關系視為簡單的買賣關系。而能源互聯網中誕生了“產消合一者”,企業與用戶之間形成了多邊貿易關系。如果忽視這一關系,勢必有其他新進入者來填補用戶需求。
向用戶交付服務而非產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分布式儲能技術等新元素的加入,使得能源成為附加了服務和金融屬性的特殊產品,它交付給用戶的,是能源和電力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成果與體驗,而不僅僅是能源產品本身。企業若不能轉變觀念以挖掘能源服務的高附加價值,將無法在能源互聯網中贏得立足之地。
變革魄力
運營管理模式。新能源開發利用和不斷涌現的新型能源服務具有輕資產、分布式的特點,并且能源互聯網體現了多種融合,如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融合、多種能源融合、新舊投融資模式融合、生產與消費融合等。這些融合增加了業務、技術和資本運作的復雜性。企業的傳統運營管理模式受到挑戰。而對于傳統能源企業來說,組織架構和運營管理模式都是圍繞能源集中供應展開的,因此,它們在分布式情景下優化投資和管理流程、提高市場敏捷性的能力建設方面需要更努力。
重新定義市場和經營模式。能源互聯網中的企業都面臨拓展新業務領域、創新業務盈利模式的挑戰。如電力企業面臨在表外業務市場創新業務模式的挑戰,新進入者面臨將既有業務與能源業務進行跨行業協同的挑戰。而在盈利模式上,圍繞用戶價值創造、釋放數字紅利應成為能源互聯網生態系統中各企業關注的焦點,這需要結合數字技術的特點和能源服務的特點創新經營模式。但能源企業和技術企業各自能力的集成互補需要時間和伙伴。
IT與OT的融合
順應全球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能源企業都將關注點放在信息技術(IT)與運營技術(OT)的融合應用。但在很多企業的IT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不但有管理差異,甚至有文化和信任方面的差異。此外,招募到同時具有IT技能和能源知識的人才并不容易。能源企業的IT與OT融合是企業數字化的前提,也是它們向著能源互聯網轉型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本文改編自《中國能源互聯網商業生態展望》,篇幅所限,僅節選部分內容。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