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技術創新的方向與重點
當前,第三次能源革命興起,從傳統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向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轉變,需要在電源、電網、儲能和信息通信等領域全面推動技術創新,為加快兩個替代、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技術創
當前,第三次能源革命興起,從傳統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向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轉變,需要在電源、電網、儲能和信息通信等領域全面推動技術創新,為加快“兩個替代”、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
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推動了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當前,風電、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發電成本已逐步接近可成熟商業化運行的水平。未來,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逐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歐洲計劃到2050年前后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輸電技術創新推動電力配置向全球電網互聯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柔性直流技術、海底電纜技術等技術協調配合,形成全球清潔能源基地與各洲、各國用電負荷中心廣泛互聯、大范圍配置的全球能源互聯網。
信息通信與能源電力技術融合推動了電網智能化發展。未來光纖通信、移動互聯、物聯網、圖像識別、云計算、大數據等眾多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將與能源電力技術緊密融合,促進電網智能化發展。
技術創新的方向
全球能源互聯網將電網范圍從國家和地區擴大到覆蓋全球,形成未來電網新格局,需要適應大規模清潔能源發電大容量、遠距離輸送和并網運行的間歇性、波動性,應對惡劣氣候條件下設備運行維護、電網建設運行等多種挑戰。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可控性,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應進一步加強氣候工程研究,提高風光預測的準確性和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可控性,保障能源持續穩定供應。
降低清潔能源發電成本,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能量轉化效率、降低初始投資、擴大裝機規模、增加設備利用時間是降低清潔能源發電成本的主要措施,也是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實施“兩個替代”的重要基礎。
提高特高壓輸電技術水平,加快開發“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未來,數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來自北極和赤道地區。要滿足如此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流動,必須研究容量更大、輸電距離更遠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
研制適應極端氣候條件的電力裝備,保證關鍵設備和電網建設運行安全。各種嚴酷的自然條件對現有的風電、太陽能發電裝備提出更高要求,風機要抗鹽霧、污穢、風暴、高寒,而光伏發電板要抗風沙、高溫、干旱,大容量的輸變電設備要應對制造、運輸、安裝等諸多新的挑戰。
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
電源技術:重點創新領域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分布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技術。風電技術向著大型化、低風速、適應極端氣候條件、深海風電,以及風功率精確預測、電網友好型風電場發展。太陽能發電技術主要研發高轉化效率光伏材料;光伏電站并網控制技術向著更可控、更智能方向發展。
電網技術:進一步研究超遠距離、超大容量輸電技術,特高壓電網將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的骨干網架。重點研究交流特高壓、直流特高壓、海底電纜、超導輸電、微電網、大電網運行控制等技術,未來電網形態、構建方式、運行控制等,及惡劣環境條件下的電網建設、安裝、運維等技術。
儲能技術:提高儲能裝置的經濟性和容量水平是未來儲能技術創新、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關鍵。提高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儲能和可再生能源聯合運行技術是儲能技術創新的重點。
信息通信技術: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安全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全球能源互聯網對應用信息通信技術,更好地適應未來電網形態變化、能源流和信息流雙向流動等新趨勢,實現電力調度運行、管理與決策和電力市場交易智能化,提出更高的技術創新要求。
原標題:能源互聯技術創新的方向與重點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