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豪科技首席技術官CTO廖宇:能源互聯網從1.0到2.0的機遇與挑戰
2017年11月7日-9日,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SmartEnergyChina簡稱:SEC)國內唯一的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年度盛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8日下午,在E1館會議室M15舉辦論壇:能源大數據論壇
2017年11月7日-9日,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SmartEnergyChina簡稱:SEC)國內唯一的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年度盛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8日下午,在E1館會議室M15舉辦論壇:“能源大數據論壇”,大會由泰豪貴州黔信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洪源先生主持。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CTO廖宇先生發表演講,主題是能源互聯網從1.0到2.0的機遇與挑戰。
下面為您帶來廖宇的精彩演講:
廖宇:
非常感謝主辦方,包括黔信粱先生的組織,也包括前面講的大數據的引言。智慧能源四個應用場景,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建筑、智慧城鎮,這四個不同的應用場景。我也展開四個不同的場景,但是不是以地域的大小而論,而是以時間發展的脈絡,從1.0到2.0,和我們暢想的可能會發現的3.0乃至4.0,我們在時空兩個維度有助于我們有更好的理解。
我給大家主要介紹,把我們在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結合我們總電網走出來,跟數據互聯了以后來做這樣一個能源互聯網的展望。這是我的一個背景,剛才劉教授也談到了陳森,數據中心最大的運營商CEO出身的,談到他每年有10億的電費,他本人就是清華電機系畢業的,現在做互聯網的數據中心運營。為什么把能源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呢?以前覺得很多是技術的優勢,或者時代發展的使然,我覺得現在就是因為有這么多搞電力、電機的人搞互聯網以后,心中還不忘當年的初心,把能源和互聯網聯系在一起。
用互聯網做什么呢?就是把原有的電、熱、水、氣,包括電動車這樣的一些物理的器件作為在基礎端的,基礎設施互聯。你為什么要把它連在一起呢?本來這四個網或者五個網已經孤立存在,也有它的收益,天然氣公司也很賺錢,水公司也很賺錢,電網公司更賺錢,理論上根本沒有連在一起的必要,事實上也是這樣。這個故事是從有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風力、光伏,包括生物質能、地熱、熱量、溫差等,這些特點是邊際成本為零,低碳排放,擁有的資源更大,是它的技術屬性,商業屬性是邊際成本為零。因為風隨時都有,除了簡單的運維成本,每發一度電,并不需要你付出燃料價值。《零邊際成本》說的是有一天人類能源的產出都是零邊際成本,互聯網之所以發展到今天,很重要的原因,你每發一條信息,每買一樣東西,每發一封郵件,在互聯網干任何一件事不用單獨付費,不產生單獨的成本。
反過來思想一項,假如有一天光伏這些所有的發電占到100%,每一度電都不要錢,這時候要怎么樣重構?這是互聯網深刻的改變意義。從0到100的轉變是怎么樣過程來的呢?德國人出于傳統的環保理念和各種的想法,去掉核轉成新能源。以前這種理念是不現實的,所以沒有人想再造能源互聯網,但是這個國家實現了35%。從此人們覺得可以搞了,所以人們現在夢想80%到100%,也是可行的,這是一個非常邏輯的論證。而這個故事也恰恰是,我們把能源互聯網和互聯網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以零邊際成本始發性推動是構成這個體系重要的要素,如果沒有這樣的要素,我們也不敢做這樣的展望。理論上非常好理解,當云南每年有800億度的氣水、新疆有上千億氣光、氣風的時候,你就不會在乎把這些轉成電、熱,反正它成本為零,這種情況下就會孕育而生我們在互聯網司空見慣的商業模式,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付錢,背后是用戶無限制的增長,和不可預期的轉移第三方的增值服務。
互聯網1.0里面我們認為的確經過30年的發展,大家并不質疑這樣的理論,僅僅有這樣的推動還是遠遠不夠的,最終這個市場真正的商業模式要想繁榮起來,我們也是團隊回到國內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我想很認真的說一句,如果只有第一個發端,這個行業依然停留在B端,一個只在B端活的市場沒有前途的,你打不開C端的市場,就沒有無限的用戶量增長。我們現在所談的一切,假如還是靠給哪個發電企業、能耗企業搞個平臺,搞個400萬的工程,沒有最好的前途,最終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怎么落地呢?落到鎖定你數十億的終端用戶。我們這個論壇跟互聯網的論壇我比較起來,我們這個論壇也搞得這么大,也花了很多錢,其實是B看B,業內人士看業內人士,展商看展商,我們的客戶在哪里?我待會要去一個產業園區的大會,我的客戶都在那里,但他們不會來參加這樣的論壇,因為B端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且要求更高。如果互聯網生態圈沒有能力鎖定終端用戶的能力就沒有前途,好在我找到既在互聯網里面待過,又在能源里面待過的人一樣,我們有電動車這樣的東西。我們現在再看,沒有人會懷疑電動車這個行業是接下來十年最值得關注和迅速發展的階段。
2018年開始,廣州所有的公交車要變成電動車,成都、合肥、武漢、重慶都在這么做,如果你做了電公司就會發現,本來廣州電公司從一個小戶突然變成大戶,一開始是大巴固定地點、固定充電頻率、固定容量的充電過程,到后面就是不固定容量,不固定地點,不固定費用,不固定車型的個人乘用車的充電,那個時候就是C端,就是真正的大數據所要去綁定并且發揮的,這也是我的一個淺見。在能源互聯網1.0的時候,在我們看智慧能源和大數據真正結合的時代,我個人認為沒有那些無序,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預知、認知的數據,隱形的數據從C端身上綁定我們已有的生態圈,大數據并不是真正的多元化的大數據。能源數據時代1.0正在朝這個方向走,也是城市和跨區范圍之內,能源也定了五種不同的發展模式,三個不同的維度,電動車也是國家主推最明顯的模式,靈活式的資源,需求式的管理,和其他行業、漁業、農業各種的融合。自從我做了能源互聯網以后,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理解的能力更強了,因為我們接觸了很多行業用戶。前段時間在江西傳出網易投了一個養800萬的養豬場,搞了很多豬糞,用豬糞發電,這也是很多行業必然之處,也是做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
大數據項目也是基于綠色能源的點對點,靈活自主交易,在這個模式之下,我個人認為是在能源局當初制訂這個規范的時候一個很了不起的創舉。這里有兩點,一基于綠色能源,蘋果準備在貴安新區做一個大的綠色電力中心,我們也是提早構思,和寶碳在貴陽成立了貴州泰豪寶碳公司。以綠色電力為新開發的品種作為商品的公司,我想會越來越多,而且會越來越多的指定性。二什么叫靈活自主的點對點交易呢?用很多電力交易,金融端的語言解釋,點對點的自主交易在互聯網名稱就叫微信紅包,微信紅包沒有出現以前,金融社會里面不允許點對點自主交易,我們在電力里做這件事情難度等同于微信和支付寶當年拿到兩塊移動支付牌照,這兩塊牌照鎖定了互聯網企業獨角獸的地位。能源互聯網和互聯網有1比1完全相似的對照性,電動車我們今天對它的定義量電不夠,長得不漂亮各種,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一再重復的特點是凡是你不相信的事情最后一定有人做成了,凡是你懷疑猶豫的價格一定會成倍的增長。一個新興的行業需要政策的推動,在這點上我很想跟在座的同行說政府永遠走在我們前面,國家的頂端政策的制訂者永遠走在行業的前面,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你跟隨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容易喪失自由市場本身應有的創新感。我們這個行業雖然有光伏這么多企業,但是依然依賴于補貼和政府規模式的指令,雖然我們有這么多創新,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從哪里拿一塊地獲得更高的經營權,最后政策推動的作用力會越來越低,直到最后像互聯網一樣純粹的市場競爭,也會看到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科技產品。
互聯網入口就是售電公司,除了解決產品、解決方案和電力工程以外,它還是最大的營銷窗口和平臺。售電公司很多人說是皮包公司,皮包公司是一個很好的公司,法人專用章、合同、人力資源合同專用章、總經理、財務都在一個包里面,執行效率很高。皮包公司做到極致就是《人民的民意》這個片子拍出來,江蘇衛視投資1.1個億,2.2億賣給湖南電視臺,湖南電視臺轉手轉了48億,你覺得江蘇衛視很虧,但是他自己賣的話1.2個億都賣不到。湖南衛視有各種欄目和大手推送,所以這就是皮包公司的作用,不可預期的放大你原有的價值,只要你做的好一定是個好的皮包公司,反而是更有商業影響力的。從這點來講,售電公司,中國一共有2萬多家,公司有牌照的是1300家。現在開始交易的有300多家,我們都知道廣東的電力交通市場,今年在300多家售電公司中激烈的展開大戰,現在已經到大的機電公司到售電公司不降價到9分錢都拿不到大的用戶概念。10億度用戶電在真正的售電公司眼里不算什么,廣東地鐵、上海地鐵、鋼廠還有極強的議價,就連傳統大企業在售電市場的表現都是第一步不斷的降價,降到忍無可忍。按照成本來計算,降價的空間無非8分到9分之間,但是有人敢降9分、1毛,為了把其他人搞死,死完了以后,剩下死不了的就成為NO.1,所以這種產類的競爭,我以前也覺得特別殘忍,而且不利于行業創新,現在看來也是必由之路,如果沒有這么多人躺下來,也沒有人做后面的產品端和數據端的支撐和服務。
包括在虛擬電場、屋頂、電動車上怎樣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商業模式。我們也非常可喜的看到,在我們國家行業內部已經達成一個共識,在園區新建一個靈活資源的管理中心,基于需求側把相應的建筑、智能家居、電動車協調管理起來,形成新的帶有互動意義的商業模式,是目前我們非常看中的一個模式。上個星期我在紐約蹭了國網在全球聯合國總部的大會,碰到了滴滴打車的,馬上宣布和國網會成立一個合資公司,做電動車,同時提出了把信息、交通、能源三網合一的更高維度的戰略。在這個層面講,我們必須承認,國網看起來這么保守僵化的代表,竟然能夠主動的并且帶有非常欣賞意義的和滴滴打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合作,我個人覺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對國網來講,他愿意這樣跟滴滴合作,比滴滴反過來跟國網合作的誠意和難度更大。我們剩下的還有什么機會呢?我上次參加能源互聯網論壇的時候,他們做了一個關于上海能源互聯網的展望,提了幾個階段、方法,當時我提了建議,我們來分析一下能源互聯網在什么情況下做不成,當時大家很多討論,資金、政策不到位,我說我斗膽說一句,如果國網用非常市場,非常開放、積極的姿態參與這場變革的話,我覺得在座的諸位都做不成了,大家都同意。事實就是如此,如果阿里、騰訊、國網這樣的大巨頭他們能夠自由的飛翔,靈活的跳舞,請問剩下的小蜻蜓還怎么飛、怎么舞?這是這個行業我覺得我們要尋找更多突破、進階的地方,除了在交易端、創新模式上我們要用更多的方式創新以外,我們在貴州貴安新區作為國家第一個改革示范,我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這個地方我們也是希望能夠把配、售,結合了其它汽車和熱,整個數網合在一起,驗證更多的商業模式。
我們從貴安的角度來看,以后還會有無人駕駛電動車的試驗區,有更多的試驗區,也受限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中國有5千多個園區,十幾個國家級新區,有229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2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496個第一批,395個第二批特色小鎮,將來都有可能成為不同模式的試驗品。如何把幾個維度的交易端打開,最后形成toBtoC端雙端模式,這種也是大家都想做的事情。
這里有很多的難點,1.0階段已經這樣艱難,怎么樣在下一階段構建更有增值服務的區域呢?碳這個東西是一個虛擬,是人為造出來的商業構建平臺。待會寶碳的朱董事長也會介紹,我重點想講的是能源互聯網是把物理端用互聯網、傳感器的方式結合,2.0加上一個碳,在每個維度你都可以看到能耗企業、生產企業,甚至包括個人在碳方面的排放、交易、跟蹤、查詢、管理,形成更高維度的服務。你走向一個大的能耗企業,它除了有購電加能源的需求,一定會有買碳,經營自己碳資產的需求,你的客戶既然是同質的,為什么服務不能歸一?我們解決是這樣的問題。
3.0是什么呢?也很簡單,把物理端和金融端,或者虛擬端做通了以后,這個時候有會帶來大量的數據,而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真正意識到的,本來幾個孤立的網,互動性的個體在發生更多的交易合作和交換的情況下,你本身的數據量和數據多元性是有限的,你可以產生分析的結果也是有限的。3.0就是2.0加上整個數據來構建更多的服務,我們講4.0可能是什么呢?我覺得當你有了這么多數據以后,為什么工業4.0會提出呢?就是一定要有基于AI智能的,真正解決方案級的自動服務,這也是我們將來會看到區塊鏈這些技術應用的空間。我們在這個角度來講,今天早上剛剛看到一篇文章,阿里的AI稍微發了一點力,以后我們看到所有的海報設計,本來你以為需要在藝術領域人很占優的地方,結果以后的設計師都會下崗了,這個結果我個人非常認同。我去年參加機器人智能會議的時候,德國做了非常清楚的調研,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在哪些領域最有可能威脅到人的職位工作呢?很多人認為高強度、高力量,包括下象棋、圍棋這種的,其實不是,最有可能威脅人類職位是人類以為最擅長溝通環節,機器人對人是完勝。大部分人腦里面最多不會記超過100個笑話,機器人可以記上十億個笑話,可以通過微表情迅速判斷領導喜歡聽什么笑話,馬上調一個,可以把自己放的很low很low,很尾隨很尾隨,人沒有機會。機器人還可以無限量的飲酒,有很多的功能,在這個領域是人最沒有機會的。這就是能源互聯網1.0、2.0、3.0、4.0看上去清晰的路線,至于會不會發生,要看在座的。
最大的難點我們現在的確沒有量身定做的人才,我們在考慮是不是設有一個互聯網的人才專業。我們互勉一下,第一要有眼光,第二不能太快,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希望作為在行業里還算比較用力的一個公司,不敢說領先,但是泰豪的確是非常用力的公司,借用這個平臺跟更多的人合作,推廣不管是移動端、智能端、云端的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希望用更開放的心態,用更多國際化的資源,跟大家一起來結合。開放這個詞我個人覺得是一件蠻難做到的事,我們不斷在過去一年多中跟騰訊、寶碳、特來電、滴滴,非行業的公司不斷談合作,過程很艱難,但是支撐我們做下去的就是認定了這是一個開放系統的設施。將來還會有很多人和養豬場、雞場,各種各樣從來沒有想過的企業合作的時候,你們一定會體驗到我說的開放是什么樣的心態,需要你內心非常非常強大。最后也希望我們能夠借著上海,去年我參加很多論壇在北京,今年我陸續在上海參加論壇了,說明上海對能源互聯網討論的趨勢在不斷增加,我也希望能夠在上海更早的看到更多的智慧園區和智慧能源的出現。謝謝大家!
(發言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