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新能源資產”投融資平臺啟動
從今日召開的2018年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論壇上獲悉,在廣州市花都區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共
從今日召開的“2018年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論壇”上獲悉,在廣州市花都區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共同牽頭,聯合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新能源資產投融資與交易平臺正式啟動。該平臺為國內首個針對新能源資產投融資及其價值與風險評估的專業服務平臺。
“目前,平臺已經完成業務規則制定和系統功能調試,啟動大會后將正式上線運營。”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常務副總裁孟萌說。
新能源融資如何“不難”
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如資產的質量和運營方的信用等信息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因此,在發展新能源的過程中,傳統的融資模式難以滿足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造成新能源產業融資的困境。
“針對新能源行業特點和面臨的問題,平臺運營方聯合行業內企業及國內外金融機構等各方組織和政府機構,緩解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和資產評估困難等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促進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平臺一方面與國內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和水電等行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聯合第三方認證機構篩選優質項目,建立分行業的項目庫;協助企業開展直接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和優化新能源領域投資項目的直接融資渠道;從新能源項目庫中選取優質項目推動新能源信貸資產、企業應收款、信托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為基礎資產,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新能源設施資產;配合企業和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如為有條件的新能源企業對接金融資源,協助其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重點產業專項債,綜合利用各類直接融資渠道,為企業量身定做個性化的融資方案,拓寬融資渠道。”
另一方面,他表示,搭建政銀企社合作平臺,助力各方合作對接,加強與政府、金融機構、新能源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聯系,通過聯合開展項目推介會等方式,加強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廣大社會資本的對接,為新能源領域重大項目獲取長期穩定、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創造條件;同時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相關政策,協助對接政企資源,為新能源創新項目爭取政策金融扶持,拓寬融資渠道,為新能源領域科技程度高、資本密度低,并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項目爭取政策金融支持,聯合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為新能源領域創新項目提供股權、債券以及信用貸款等融資綜合服務。
此外,“通過平臺對接保險資金等資源,引導長期資金進入新能源領域,促進信貸、證券、保險和基金等機構資金與重大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合作對接,為重大項目解決融資需求。”彭澎說。
新能源資產亟待風險評估
由于新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的交叉,目前新能源行業的一個痛點是對項目的估值與風險評估較難。新能源項目因其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投資方對其項目的技術水平、實際狀態及財務狀況難以把控,不易做出合理的項目估值及風險評估,不利于新能源項目融資、并購、交易,從而限制新能源資產的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正是基于解決行業痛點的考慮,我們認為平臺應該具備一些除投融資以外的個性化服務,因此設計的平臺功能之一就是基于新能源資源、并網及運行數據,對新能源發電項目的技術水平、實際狀態、補貼發放及財務狀況進行評價,進行項目估值及風險評估,為項目融資、并購、資產交易提供技術保障。”孟萌說。
在他看來,平臺的聯合發起方之一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擁有勘測設計、安全評價、安全鑒定、評估咨詢、工程監理等多項專業資質,其母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下設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具有最長周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發放等數據。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發推出的國家光伏發電公共數據平臺,是國內首個光伏發電項目公共數據分享平臺,也是國內最權威的行業數據源,平臺依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數據資源,聯合業內權威第三方認證與評估機構,為行業技術指標、質量情況、電網消納等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可以使金融機構更好把控投資風險。
“此外,還有新能源項目的信用評級服務,基于新能源項目股東、業主以及項目運行情況給出分類評級,為金融產品的設計提供信用依據,為新能源投資方篩選風險收益匹配的項目提供參考等。”孟萌說。
“目前,平臺已經完成業務規則制定和系統功能調試,啟動大會后將正式上線運營。”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常務副總裁孟萌說。
新能源融資如何“不難”
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如資產的質量和運營方的信用等信息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因此,在發展新能源的過程中,傳統的融資模式難以滿足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造成新能源產業融資的困境。
“針對新能源行業特點和面臨的問題,平臺運營方聯合行業內企業及國內外金融機構等各方組織和政府機構,緩解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和資產評估困難等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促進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平臺一方面與國內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和水電等行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聯合第三方認證機構篩選優質項目,建立分行業的項目庫;協助企業開展直接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和優化新能源領域投資項目的直接融資渠道;從新能源項目庫中選取優質項目推動新能源信貸資產、企業應收款、信托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為基礎資產,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新能源設施資產;配合企業和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如為有條件的新能源企業對接金融資源,協助其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重點產業專項債,綜合利用各類直接融資渠道,為企業量身定做個性化的融資方案,拓寬融資渠道。”
另一方面,他表示,搭建政銀企社合作平臺,助力各方合作對接,加強與政府、金融機構、新能源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聯系,通過聯合開展項目推介會等方式,加強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廣大社會資本的對接,為新能源領域重大項目獲取長期穩定、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創造條件;同時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相關政策,協助對接政企資源,為新能源創新項目爭取政策金融扶持,拓寬融資渠道,為新能源領域科技程度高、資本密度低,并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項目爭取政策金融支持,聯合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為新能源領域創新項目提供股權、債券以及信用貸款等融資綜合服務。
此外,“通過平臺對接保險資金等資源,引導長期資金進入新能源領域,促進信貸、證券、保險和基金等機構資金與重大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合作對接,為重大項目解決融資需求。”彭澎說。
新能源資產亟待風險評估
由于新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的交叉,目前新能源行業的一個痛點是對項目的估值與風險評估較難。新能源項目因其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投資方對其項目的技術水平、實際狀態及財務狀況難以把控,不易做出合理的項目估值及風險評估,不利于新能源項目融資、并購、交易,從而限制新能源資產的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正是基于解決行業痛點的考慮,我們認為平臺應該具備一些除投融資以外的個性化服務,因此設計的平臺功能之一就是基于新能源資源、并網及運行數據,對新能源發電項目的技術水平、實際狀態、補貼發放及財務狀況進行評價,進行項目估值及風險評估,為項目融資、并購、資產交易提供技術保障。”孟萌說。
在他看來,平臺的聯合發起方之一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擁有勘測設計、安全評價、安全鑒定、評估咨詢、工程監理等多項專業資質,其母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下設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具有最長周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發放等數據。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發推出的國家光伏發電公共數據平臺,是國內首個光伏發電項目公共數據分享平臺,也是國內最權威的行業數據源,平臺依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數據資源,聯合業內權威第三方認證與評估機構,為行業技術指標、質量情況、電網消納等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可以使金融機構更好把控投資風險。
“此外,還有新能源項目的信用評級服務,基于新能源項目股東、業主以及項目運行情況給出分類評級,為金融產品的設計提供信用依據,為新能源投資方篩選風險收益匹配的項目提供參考等。”孟萌說。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