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證明實現綠色能源轉型是完全可能的
權威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成為推動全球綠色能源發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中國成能源轉型明星
煤炭消費連續三年下降,光伏行業中國占據了全球大約一半的新增裝機量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包括水電)同比增長14.1%,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研究報告則顯示,2017年中國參與和并購的大型國際清潔能源項目總金額已達到440億美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保護總監Deon Nel在論壇上表示,目前全球已進入一個新的清潔能源發展階段,而中國經驗證明了實現綠色能源轉型是完全可能的。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年里,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和投資額都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國的煤炭消費已經連續三年下降。”Deon Nel 認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成績斐然。
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涂建軍稱,自2011年開始,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容量已連續6年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其中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裝機量達到165GW,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未來5年預計新增裝機量1000GW。
“我們認為2018年的明星國家仍會是中國,因為中國引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尤其是在光伏行業,中國占據了全球大約一半的新增裝機量。”涂建軍說。
“風”“光”將領軍未來市場
政策促進光伏技術升級,積極推動光伏扶貧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未來的發展中,風電、光伏是領軍力量。”涂建軍認為,根據國際能源署對2020年全球市場的預測,光伏會成為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全球引領者,超過任何其他能源。
國家能源局2016年出臺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光伏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進步顯著,光伏制造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前列,而“十三五”將是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基本任務是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市場化自我持續發展,成為實現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別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和20%目標的重要力量。
從政策層面,國家推出了“領跑者計劃”,力促光伏技術升級,與此同時,還積極推進光伏扶貧,實現企業、鄉村、農方三方共贏。
政策與市場應形成合力
在制造、運行環節提升技術控制成本,行業“非技術成本”仍待解決
“2016年,中國貢獻了全球15%的GDP,卻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能耗仍然偏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能源轉型首先要強調“節能提效”,這是能源戰略之首。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在中國能源整個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上,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手段,“不能簡單地靠少數官員拍腦袋認為怎么調節就能夠實現綠色發展,市場發揮充分作用始終是關鍵。”
與會人士表示,要加快轉型,政策和市場的合力推動成為關鍵。
首先是企業的技術升級,這是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擴張的關鍵內因。以光伏產業為例,近年來,光伏上網電價約從每度0.6元降至0.4元,就得益于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不僅要在制造環節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產品的發電效率,在運營端,也要采用各種新技術如雙軸跟蹤、機器人清掃、無人機巡檢等來控制成本。”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表示。
在孫興平看來,光伏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成本偏高的問題,尤其是“非技術成本”,比如土地價格、稅收、金融成本等。
以金融為例,隨著綠色能源的規模擴張、技術升級和走出去,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持續存在,且越來越高。除補貼政策外,金融市場的支持更為關鍵。
對此,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紅表示,經過自上而下的推動,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得非常快,2017年年中綠色信貸已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12%,信貸資源正在越來越多地配備給綠色產業。
孫興平認為,隨著行業的技術創新,再加上政策的助力,“預計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實現光伏平價上網,屆時就可以解決國家補貼可再生能源的負擔。”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