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明:打造能源互聯網青海樣本
連續168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新紀錄,國內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新能源互聯網平臺,這些能源發展里程碑式的創新成就皆發生在國網青海省電
連續168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新紀錄,國內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新能源互聯網平臺,這些能源發展里程碑式的創新成就皆發生在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全生明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在對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創新探索中始終先行先試,正著力釋放著青海在其中的獨特價值。
深化全清潔能源供電內涵
青海之于清潔能源發展有著特別的意義。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青海正成為我國新能源建設發展的重要基地。而作為親身實踐者,當清潔能源發展的數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現時,全生明有著十分切身的體會。
“過去五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這是了不起的成就,背后包含著千千萬萬電力人的艱辛努力。其中,國家電網公司在青海實施的168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就是其中生動的一部分。這是世界能源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全生明說。
全清潔能源供電的實踐讓人類可以最大限度地擺脫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盡最大可能使用綠色能源,這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15年,葡萄牙進行了107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取得了成功。與之相比,青海的嘗試具有著更為重大的意義。與葡萄牙電網相比,青海電網的主網架較為薄弱,接入的調節性電源較少,連續供電時間更長,這給全清潔能源供電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青海的成功堅定了能源轉型的信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
總結成功經驗,青海的實踐根植于我國深厚的電力發展基礎。一是依托于大電網優勢的支撐,二是全國大電力市場的支持,三是新能源和電網技術的進步。國網青海電力公司建成并使用了世界首套柔性功率控制系統,更好平衡了新能源的隨機性和間歇性特征。
全生明表示,對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不懈探索,折射著國家電網的央企情懷和責任。青海的熱土賦予了人類資源的富礦,我們有責任用智慧去創造更大的價值,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六個力量,更加擔當有為。
打破電網企業慣性思維 構建能源互聯雛形
進入新時代,國家電網提出了建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傳統電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傳統業務模式向綜合能源轉變是新的發展方向。全生明介紹,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一直在創新探索,2018年,該公司建成了我國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新能源互聯網平臺--綠能互聯平臺,這是我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以電網為平臺,為新能源發展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平臺的建設突破了電網企業的思維慣性,不再單純以電網利益為立足點,而是站在推動整個電力行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創新建設。”全生明說。平臺深度融合能源科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及人工智能技術,將立足于為政府、企業提供覆蓋新能源規劃、設計、建設等全產業鏈服務。目前的服務涵蓋功率預測、設備健康管理、電站運營托管、金融服務等10余項,未來將發展至36項。
以功率預測服務為例,目前平臺上有超過20個發電場站使用著至少5個不同團隊的功率預測服務。同時,接入了首個省外場站--內蒙古達茂風電場,接入6家企業29座新能源場站,以及負荷側大用戶,初步形成了貫通“源網荷”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新生態,構建了區域能源互聯的雛形。
平臺可降低新能源電廠人員成本20%以上,預警模型的準確率達到75%以上,可提高發電量1%-5%,平均使新能源電廠備件消耗降低10%。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平臺數據采集至最小顆粒度,進行數據積累、分析和挖掘。平臺發展將秉持開放共享、共生共贏的理念,必將走出青海,乃至走出中國,在更大范圍內釋放推動能源轉型的價值。
原標題:兩會訪談丨全生明:打造能源互聯網青海樣本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