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互聯網+與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和互聯網+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專家都出來解讀,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和中國能源未來十年最大的發展趨勢和增值空間,很多企業都在其中尋找機會,很多人都在重新定位。但是,對于什么是互聯網+?什么是能源互聯網?卻眾說紛紜,讓人難以判定。
能源互聯網
2002年中國能源網與北京燃氣集團合作成立了“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恩耐特”來自于英文Energy-Net一詞,來自因特網Internet的啟示,意思就是“能源互聯網”。我們在2000年創建了中國能源網,對互聯網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看到未來能源系統將會向互聯網一樣發展,由無數用戶側的各種分布式能源向互聯網中的個人電腦一樣,通過局域的微電網相互鏈接,就像互聯網中的局域網一樣,并與用戶需求的用能設備關聯形成互動,再由一個個局域的微電網相互鏈接,構成一個完全類似因特網一樣的互聯電網。
這種模式可以是電網,也可以是智能的天然氣管網,智能熱網、智能冷網。這些提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系統將氣、電、熱、冷相互關聯,構成一個立體化的能源互聯網。而這個網絡需要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加以運營管理,構建了一個五維度相互關聯的能源網路系統。這樣的系統可以使每一種能源都實現最優化的供需平衡,達到最大的能效水平。同時,利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靈活性,更多地容納不穩定、不確定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發電供熱設備。
這一認識完全來自互聯網的啟示。互聯網界將國際歌中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英特耐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演化為“全世界計算機鏈接起來,Internet就一定要實現!”,而我們進一步發揮成為“分布式能源鏈接起來,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要實現!”當初的設想與今天很多人談論的能源互聯網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新奧將這一設想從供應側給出了另一個名字:“泛能網”。國家能源局規劃處處長劉建平博士更傾向稱其為:“智慧能源網”。因為,這樣一個能源互聯互通互動互助的系統是因地制宜、因需而設、就地取材、就近供能、自下而上、參與互動的多元化多維度系統,與資源條件和用戶需求高度融合,并最大限度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完完全全來自互聯網的智慧思維。
全球能源互聯網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2015年2月3日出版了《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受到業界很多官員和院士的高度評價,包括一些省委書記和省長都在極度贊揚。劉總暢想: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也是實施“兩個替代”的關鍵。
這里說的“二個替代”是至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及電能對其他能源的替代。“一極一道”是指風能豐富的北極地區和光能豐富的赤道附近地區。顯而易見,這一能源互聯網是基于工業思維追求規模效益的認識,與我們所說的“因地制宜、因需而設、就地取材、就近供能、自下而上、參與互動”的互聯網思維下的能源互聯網是完全逆向的思維。
我們不能否定這樣一種設想,因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強調包容,鼓勵創新。劉總設想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或許比我們設想的智慧能源互聯網會走的更快,走的更遠。確實,在我們提出Energy-Net至今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在中國幾乎原地踏步,這其中的主要阻力就是來自電網企業。
互聯網+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為什么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自上一輪互聯網熱潮興起,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機構、每一級政府都建設了自己的官方網站,甚至投資興建了門戶網站,這些就是“+互聯網”,但是,沒有改變他們的傳統管理運營模式,互聯網僅僅是一個點綴。
“互聯網+”是用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成功經驗管理模式,逆向整合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思維和創新,重新塑造傳統行業。
2010年,我們將互聯網與傳統的咨詢業務進行融合,第一次嘗試了“互聯網+咨詢”,利用互聯網收集信息和處理分析信息的特殊能力,整合推進我們的咨詢業務,成立了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和專家顧問委員會以及能源專家智庫。至今承接了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開行、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國家電網、中石油、中海油、華電、國電、中煤、中廣核、中電國際等數十個政府央企,以及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基金會、英國繁榮基金、法國電力等國際機構的課題上百個,并多次獲得國家能源局科研優秀成果獎,成為中國能源最著名的獨立第三方咨詢機構。
互聯網+什么?首先需要+互聯網思維,要+創新,形成“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創新+傳統行業”,“互聯網+”是一次思維方式的革命,是對傳統經營理念實現顛覆的一次革命。
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無統一、規范和共識的標準定義,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站在不同角度,從戰略、戰術層面,不同的價值觀、利益格局,不同的行業、職務,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對互聯網思維的不同定論?;ヂ摼W思維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理念,它基于“開放、平等、互動、合作、參與”的群策群力;具有跨越性、跨界性、穿透性和非線性的整合思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用戶主權,用戶至上,“一切從群眾出發”;強調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扁平化和壓扁中間層;認為產品和服務是有機的生命共同體,推崇服務即營銷。
2014年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在“騰訊大家”上,發表了一篇關注度頗高的文章《互聯網思維就是毛澤東思想》,相繼被諸多網站轉載刊發,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毛澤東思想是總結一代人以弱勝強、以小博大奪取勝利的經驗,也是一種成功的思維模式的創新。
文章中談到:中國將互聯網思維作為一個概念范疇,在這個大熱門詞下,我們可以讀到這些詞:粉絲經濟、得屌絲得天下、價值觀、需求(剛需)、接地氣、大數據(云計算)、逆襲、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極致、平臺(閉環)、試錯(交學費)等。
得屌絲者得天下:互聯網上將那些無房無車,有理想,能上網的普通人稱之為“屌絲”,這個人群在當今中國是大多數。共產黨人靠動員當時占中國人口90%的貧苦農民奪取政權,而蔣介石依靠國民黨精英治國,最終丟失了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支持,丟掉了江山。
眾籌:該詞譯自crowdfunding,即“人群”和“資金”兩詞合并而成,意為:“大眾籌資”、“群眾籌資”或“群眾集資”,是資金需求者或其他特定需求者,通過網絡向網友募集資金或特定物品和特定支持。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他的競選團隊就通過網絡向支持者募集競選資金,1美元也行,這使大量潛在或未決定的投票者在贊助他之后,成為了他的選民。實際上,“解放戰爭”就是毛澤東最成功的“眾籌”案例,他通過“新中國”成功地爭取了占人口大多數的“窮棒子們”、反對國民黨腐敗的知識分子們和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向人民“眾籌”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起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最后大家分田分地,當家作主。
粉絲經濟:與西方民主社會的政黨不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政治信念和組織紀律性的政黨,是一個靠信仰凝聚的政黨,盡管這20年來理想信念和傳統被丟失,貪污腐敗盛行。但是,一些貪官被查出后,大多都會良心發現,追悔莫及,積極揭發,說明他們在曾經的信仰面前仍有廉恥之心。新一屆黨中央如此大力度全方位的反腐,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設想,換做其他國家早就陷入動亂,但中國卻平平穩穩,這說明中國社會被一種理想信念高度凝聚,這就是互聯網說的粉絲情結。毛澤東當年八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接見了1200萬人,不僅國家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他自己一天要站八、九個小時也累的精疲力盡。很多人勸他,他說,我不怕累,我就是要想讓更多的孩子見到我,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希望。將來,我不在了,有人要搞修正主義,就是現在在廣場上見到我的孩子們當中,會有人記著我對他們的希望。我多見一群孩子,多站一會,就多一份希望,這是很有意義的。誰能想到,今天,就是這群孩子,成了腐敗分子的厄運當頭鐘馗。粉絲(fans)是狂熱、熱愛、著迷、執著的意思。在互聯網上,一個事業能否成功,就取決于你能否培育一批與你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價值觀:如何志同道合?這就要靠價值觀來凝聚。魏武揮認為:“這三個字不僅僅出現某些公司文化中,還出現某些互聯網產品中:產品要有價值觀。這其實是一種人格化的方式?;ヂ摼W產品基本都是由代碼組成,代碼本身并無價值觀、左中右,但在產品經理、研發人員的擺弄下,產品擁有了價值觀,就擁有了靈魂,儼然可以無往而不利”。中共是一個特別注重價值觀的政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核心價值理念。在最艱苦的環境下,靠理想信念凝聚了一群前赴后繼的共產黨員。中共將支部建在連上,從連隊到軍區,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所有部隊都是雙首長制,一個管軍事,一個管政治。從指導員、教導員到政委,就是專門抓“價值觀”建設,確保黨指揮槍,保證維持全軍上下一致的共同“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經營理念的驅動下,中共的軍隊從來沒有向國民黨軍隊那樣,成建制、大規模、多米諾骨牌式的叛變投敵。馬云始終能夠凝聚一群人和他共同創業,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的輝煌。
剛需(剛性需求):當初,中國90%的貧苦農民的剛性需要什么?剛性需求就是土地,毛澤東用了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一句話“打土豪分田地!”,比孫中山近乎玄學的“三民主義”更能滿足人民需求。通過土地改革,將幾億農民變為共產黨的粉絲。2014年,我被一個朋友拉入一個微信圈子,里面幾位“大伽”痛批土改,我說沒有土改何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結果觀念不合被人家踢了出來。蔣介石在大陸最后兩年,馬歇爾問他為什么不搞土改,蔣說現在就剩下地主還支持我們了。因為,國民黨精英階層多為地主的子弟,如果土改連這些人也會拋棄國民黨了。但國民黨到臺灣第一件事情就是土地改革,因為去臺灣的人在哪里已不是地主,他們利用從日本沒收的廠礦企業的股票和從大陸刮走的民脂民膏去贖買臺灣地主的土地,再分給農民,滿足了多數人農民擁有土地的剛需,才穩住了陣腳。
接地氣:抗戰期間,大量青年知識分子投奔延安,毛澤東把他們送到農村、送到敵后根據地深入群眾,培養與老百姓的感情,學會老百姓的語言,讓他們能夠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宣傳教育群眾。不僅改造了自己,也推進了根據地的社會進步。當年,上山下鄉,毛澤東讓青年學生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今天他們成為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財富。
逆襲:抗戰期間,毛澤東提出到敵人后方去打游擊,建立敵后根據地。他在《論持久戰》中說,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后,比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占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游擊戰爭,并盡可能地調動敵人于運動戰中消滅之。日本鬼子一投降,共產黨就占了半個中國。有意思的是,所謂“逆襲”,是從日本動畫中泊來的,意思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逆境中絕地反擊。毛澤東帶著一幫上不了臺面的“泥腿子”,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中國。在《亮劍》中,李云龍把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演義的活靈活現,而逆襲是最典型的模式。
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就是毛澤東說的“為人民服務”。與互聯網的從需求側出發,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本本質是一樣的。共產黨不為人民服務,人民就會拋棄他,就失去了執政合法性;在互聯網上不以用戶為中心,用戶就會棄你而去,你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快魚吃慢魚:互聯網強調的是“快魚吃慢魚”,而不是“大魚吃小魚”。毛澤東四渡赤水出奇兵,兵臨貴陽逼昆明,部隊一天行進240里,都是強調一個快,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打勝仗靠得就是“鐵腳板”。林彪把它總結為:接敵進攻要快,作戰準備要快,擴大戰果要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德勝也在一個快字,各級指戰員決策快,突擊快,集中兵力快,撤出戰斗快,是典型的快魚吃慢魚,把裝備精良的美軍打的措手不及。
扁平化:互聯網通過管理的扁平化,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實現最有效的自組織。毛澤東將支部建在連隊,通過黨支部和連長、指導員、司務長形成了一個扁平化的管理模型,在通過黨小組將這種管理進一步伸入到班排。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行三灣改編,在團以下各級建立士兵委員會,代表士兵利益,參加部隊管理,維護部隊紀律,監督經濟開支。建立了“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的透明化管理體制,讓每一個戰士都成為主人翁,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才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抵消敵強我弱的劣勢,我軍充分發揮軍事民主,使每一個指戰員都清楚自己的戰斗任務,部隊在遭到美軍狂轟濫炸遭蒙受巨大傷亡后,仍能迅速集結發起攻擊完成戰斗任務,就是靠這種高度扁平化的組織動員體系。共產黨靠這種扁平化的組織動員體系,將一個個黨員變為一顆顆革命火種,靠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試錯:互聯網是一個不斷創新的行業,也是一個允許犯錯誤的行業,吃一塹長一智。當年共產黨人也在干著一番“前無古人”的事業,毛澤東提倡:“批評和自我批評”和實事求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摸索中前進。一個國家也好,一個企業也好,一個人也好,要想保持活力和競爭力就要敢于嘗試新鮮事物,不怕犯錯誤,面對錯誤不要推諉,有錯就改,要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的“試錯”。該經歷的事情要經歷,該積累的經驗要積累,該交的學費也得交。
開放平臺:馬云的阿里巴巴不制造任何商品,也不購買任何商品,它只是搭建了一個開放平臺,供中小企業進行產品交易;李彥宏的百度也是搭建一個開放平臺,讓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彼此需要的內容;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不擁有出租車,只是搭建了一個開放平臺給出租車司機和需要打的的網民。我搭臺,你唱戲。毛澤東的中國革命“三大法寶”中,其中一件就是:“統一戰線”,這就是一個“開放平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全國各屆各民族共同參與的統一戰線??箲鸪跗诳拷y一戰線,團結全國抗日軍民,逼蔣介石放棄剿共,參加全民抗戰,打破了日寇滅亡中國的企圖,也挽救了共產黨;解放戰爭靠統一戰線,團結社會各界共同反對蔣介石打內戰,在道義上占據制高點,徹底打敗蔣軍800萬尖銳;在1949年形成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靠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了各屆的意見,特別是國民黨元老們,讓他們參與共同設計建立了中共今天的政治體制,與西方民主政體不同,形成了一個由社會各界代表組成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這些思維模式實際上是開闊我們的眼界,打開我們的心靈,解放我們的思想,創新我們的事業。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在能源行業我們更需要與時俱進,創新我們的事業,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