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 提高配電網絡智能化水平
日前,廣州市政府印發了《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高,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力爭達到
交通節能。獲批國家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大力發展高承載力的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集約化出行公交模式。地鐵通車里程266公里,日均客運量達659萬人次,地鐵公交分擔比例達40%,市區公共交通出行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60%。廣州市作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截至2015年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46萬輛。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Ⅴ排放標準,全面推廣使用國Ⅴ標準車用燃油。嚴格落實黃標車限行措施,共淘汰黃標車18萬輛;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遏制私人汽車數量增長。
公共機構節能。加強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建立公共機構資源能源消耗統計制度,推進無紙化辦公和政府節能采購。開展公共機構用能診斷分析,制定實施《廣州市建設綠色公共機構三年行動方案》,大力推動節能改造示范和節約型公共機構創建。制定印發《廣州市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辦法》,規范、完善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操作程序,鼓勵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
四、廢棄物資源化低碳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全面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實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及全過程監管”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再造,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推動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對接。編制再生資源回收指導目錄、行業發展規劃,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和回收中轉站建設,城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建成資源熱力電廠1座、衛生填埋場1座、餐廚垃圾處理廠1座,列入國家第三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
專欄1“十二五”廣州市能源消費情況表

注:單位GDP能耗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
第二節面臨形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建設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為廣州市“十三五”節能降碳工作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節能降碳作為應對改善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2016年4月,中國正式簽署《巴黎協定》,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將努力早日達峰。廣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爭取率先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亟需在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探索碳排放總量逐步下降的路徑。盡管廣州市節能降碳工作已打下較好基礎并取得顯著成效,但持續推進節能降碳仍存在諸多挑戰。
一是節能降碳意識亟需提高。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對節能降碳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不夠統一,經濟增長與低碳發展的關系尚未有機結合起來。重后期環保治理、輕源頭節能減排的觀念仍普遍存在,節能降碳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先導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全社會還未普遍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低碳意識和生活方式。
二是綠色低碳市場亟需培育。節能降碳仍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動,市場未能在節能降碳工作中發揮主體作用。綠色低碳市場投融資渠道不暢,未能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節能、低碳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開發能力不足,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節能低碳咨詢、評估、審計、技術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
三是節能工作覆蓋領域亟需拓展。節能工作過多依靠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節能,當前第三產業和生活用能已超過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50%,且隨著生活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有繼續上升趨勢。節能降碳工作要逐步實現從抓工業、抓重大項目為主向多領域,全社會的由點到面的轉變。
四是計量統計工作亟需強化。部分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不完備,能耗在線監控和管理系統尚未廣泛覆蓋。能源消費統計系統較為滯后,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和統計體系尚未建立,影響用能和碳排放形勢的分析和節能降碳工作開展。
第二章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目標,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加快構建政府指導、企業主體、科技引領、市場驅動、全社會參與的節能降碳體制機制,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節基本原則
綠色發展,統籌兼顧。堅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發展方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兼顧節能降碳發展目標與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
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在全社會各領域全面開展節能降碳工作,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監管,建設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進節能降碳單位。
市場導向,政府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引領職能,營造有利于節能降碳的市場環境,扶持節能低碳產業發展。
科技引領,管理助力。引進、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效能源節約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以科技進步促進能效水平及減碳能力全面提高。強化用能精細化管理和執法監督,從管理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