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支撐儲能技術大市場
當電能變得可以儲存,所有由電力系統必須達到瞬時平衡帶來的問題將可以迎刃而解。人們不必為用電高峰時電量難以滿足需求、低谷時電力被浪費而傷神,信息與控制保護系統也將變得沒有現在這么重要,電力系統將以一種從未出現過的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儲能技術就是這場神奇變身的制造者。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現代電力系統對儲能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它在電力系統中不再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是逐漸成為一種必需。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儲能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智能電網新機會
“現代電力系統中,發、輸、配、用四個環節都能用到儲能技術,其中在發、用兩個環節的應用是智能電網更關注的。因為智能電網應對的就是發電環節和用電環節的變化,我認為,也正是這兩個環節的變化智能電網才應運而生的,電網是連接發電和用電的橋梁,只是高速公路而已。發電環節的新變化是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出現,使電源從可調控的狀態變成了間歇和波動的,且為現有技術所不可控的;用電環節的變化則是用戶有互動性需求,對電能質量有更高要求,以及新型用電器的出現,如電動汽車。正是這些變化才催生了智能電網,其中的儲能技術是解決這兩個環節問題的重要手段。”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超導研究所所長來小康告訴記者,“出現這些新變化后,原有電力系統的調控手段應對起來越來越吃力,有的問題已經解決不了,所以對于儲能技術的需求就越來越強烈了。”
對于儲能技術的受關注度,有業內人士感嘆說,原來電力系統的會議基本見不到記者和投資商,現在在層出不窮的各種儲能的論壇和會議上,有時記者和投資商就占了將近一半。
智能電網在不同國家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在我國,智能電網被國家電網公司定義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化電網。而這就決定了智能電網建設不得不關注規模越來越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接入和用戶側的互動,而儲能技術由于能夠平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輸出功率、提高用電可靠性、改善電能質量,順理成章地成為熱點。
其實,在智能電網概念提出之前,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已經有所應用。抽水蓄能是主要的解決方案,是成熟的儲能技術之一。由于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出現之前,我國電源側的電力輸出基本是平穩、可調控的,而負荷側白天和夜間的負荷變化比較大,所以抽水蓄能電站被設置于負荷中心附近,用來承擔削峰填谷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鉛酸蓄電池等作為備用電源應用。
而隨著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爆發式發展,這些儲能方式難以解決由此帶來的新問題??稍偕茉窗l電受自然條件影響波動性強,需要動態響應特性好、動態循環壽命長,能有效平抑功率波動的儲能技術。有專家介紹,可再生能源發電要求電池儲能系統每日充放電循環300多次,充放電深度15%以下占總循環次數的概率為98%,滿充滿放在千次左右。且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多分布于西北、東北等地,抽水蓄能在這些水資源缺乏的地區難以應用,且難以應對瞬時波動,鉛酸蓄電池在循環壽命上也無法滿足要求。
用電環節對儲能技術的需求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同,由于主要應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小區、分布式能源等,要求儲能設備占地小、具有一定容量,且成本低、噪音低,傳統儲能方式也難以滿足要求。顯然,智能電網在為儲能技術帶來新市場的同時也影響了不同儲能技術的未來。
據了解,主流儲能技術包括三種,機械儲能(如抽水蓄能)、電磁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因為機械儲能在大規模應用上存在地理局限性、工期和動態響應的局限性,電磁儲能存在造價高和容量限制,電化學儲能方式在現代電力系統中脫穎而出。其中鈉硫電池、液流電池、鋰電池技術已經能夠做到瞬時功率較大、持續時間長,且具有良好的動態響應能力、建設周期短、應用靈活等優點,在智能電網的背景下,前景向好。
市場可期 難關需破
對于智能電網將為儲能技術帶來廣闊市場的判斷,業界沒有異議。而對于儲能技術的市場前景到底有多大,各方則眾說紛紜。其中,有大膽的,如美國能源部新墨西哥州國家實驗室預測未來十年儲能技術全球市場(不僅指智能電網帶來的)將達到2000億美元;還有預測表示,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以及燃料電池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444億美元規模。也有保守的,預測先進化學儲能設備2015年全球市場將達到25億美元;還有預測2016年全球儲能市場將達到83億美元。不管哪一個數字都足以讓這個剛剛起步,競爭仍不激烈的產業激動不已。正如液流電池制造領域的領先者普能公司CEO江宗憲所說,“對于這一行業而言,重要的不是預測值有多少,而是要看到其前景是好的”。
的確,對于儲能技術的市場預估是個難題,因為它太容易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也沒有人能肯定會不會產生新的應用領域、新的市場。而目前,擺在人們面前最需要解決的不是市場預估的問題,要將這一市場變成現實還有很多難關需要突破。
第一關是技術關。盡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大量資金、人力成本的投入,有些儲能技術已經距離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和互動問題、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越來越近,但很多現實問題仍未解決。
“可以說,在全球,如何將鈉硫電池、液流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最具前景的儲能電池應用到智能電網中都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完全突破。從配置技術、控制策略到電池本體技術、電池集成技術,再到工程應用都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儲能技術發展的來小康說,“如,電池本身都是單體,理論上單體電池的電壓不會超過5V,一般為3~4V,甚至更低,這使電池在應用時必須進行串、并聯,就必然會產生一致性問題。有些問題是瓶頸,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鋰離子電池領域的專家、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新型能源與材料化學研究室副主任蒲薇華博士也認為,近20年來人們對鋰離子電池的研究興趣大多集中于各類小型便攜式電子產品用充電電池、備用電源和各類車用動力型電池,對適合應用于電網的儲能型電池的關注程度和研發投入相對較少,現在鋰離子電池還不能完全滿足電網的要求。但她同時強調,一旦業界達成共識,調整方向進行重點研發,技術突破將不成問題。
據了解,研究機構和各家電池制造企業都已經展開了相關研究。清華大學對于儲能型鋰電池的研究已經開始,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也確定了與此相關的諸多課題,包括大規模電池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如電池和電網連接技術,風電場中電池的配置、運行控制等;大規模儲能系統集成技術,如電池成組、子系統成總系統等;工程應用技術,如對電池的評估,工程應用中面臨的安裝、接入、配置等各種問題;電池系統的特性研究與評估,以了解不同電池的改進潛力。
“我們所是2006年底建立的,2007年才將儲能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所以這些工作都處于起步階段。在這三年中,我們建設了電池特性試驗室和風/儲聯合實驗基地,對電池系統進行測試和評估。這是個漫長而艱苦的工作,因為電池涉及材料技術,對于材料的評估都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來小康介紹說。
除了技術問題,針對儲能技術的價格政策和投資回報機制缺失也受到了各方的關注。現在電網側、發電端、用戶方面越來越認識到儲能技術的獨特作用,儲能產業也引起了諸多投資者的關注。但在電源點或電網中加裝電池等儲能設備需要大量投入,而這種投入主要是為了改善電能質量,由誰為改善電能質量買單就成為問題,因為這種投入不會帶來任何經濟效益,也就使相關方對此缺乏動力。專家建議,要想推動儲能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應該在電力行業實行優質優價,鼓勵相關方改善電能質量。
“在能源行業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的今天,儲能技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在節能、發展新能源、智能電網、國家競爭力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儲能行業正處在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但是我國沒有單獨支持儲能技術發展的政策,使產業化非常困難。其實儲能不僅僅是技術手段,而且應該上升到產業層面,甚至是國家戰略層面。”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巖松說。
另外,還有配套的管理規則和技術標準缺失、政府對大容量儲能技術的研發支持少、相關示范項目還較少等問題亟待解決。
正如來小康所說,雖然儲能技術現在仍問題多多,還不成熟,但也恰恰因為其不成熟才是朝陽行業,才會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它的前景是絕對光明的,“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儲能技術的未來市場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可再生能源是有前景的,儲能技術也就是有前景的”。(記者 崔宏薇 )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